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8)
2023(6997)
2022(5451)
2021(5277)
2020(4208)
2019(9583)
2018(9546)
2017(16389)
2016(10268)
2015(11285)
2014(11473)
2013(10423)
2012(9708)
2011(9009)
2010(9310)
2009(8166)
2008(8485)
2007(7705)
2006(6777)
2005(6315)
作者
(28085)
(23378)
(23067)
(22288)
(15047)
(11206)
(10609)
(9078)
(8718)
(8691)
(8182)
(8004)
(7682)
(7565)
(7486)
(7223)
(7219)
(6974)
(6835)
(6618)
(6117)
(6026)
(5589)
(5530)
(5490)
(5269)
(5223)
(5067)
(4904)
(4729)
学科
(29140)
经济(29097)
(22702)
管理(22341)
教育(20097)
(18606)
企业(18606)
中国(14604)
方法(13202)
(11805)
数学(10817)
数学方法(10593)
理论(10528)
(9246)
(8756)
业经(7198)
教学(6823)
技术(6297)
(6188)
(6102)
财务(6094)
财务管理(6081)
(6046)
农业(6019)
企业财务(5866)
发展(5226)
(5103)
(5051)
银行(5033)
(4963)
机构
大学(143037)
学院(137298)
研究(53177)
(44313)
经济(43071)
管理(42252)
理学(36759)
理学院(36042)
管理学(35014)
管理学院(34708)
科学(33770)
(32434)
教育(31907)
中国(31696)
(30638)
师范(30423)
(27636)
研究所(25564)
师范大学(25293)
(23733)
(22623)
(22535)
中心(21667)
北京(21016)
业大(19991)
(19080)
技术(18847)
农业(18795)
财经(18121)
(17534)
基金
项目(90469)
科学(72748)
研究(70176)
基金(63243)
(56061)
国家(55427)
科学基金(45849)
社会(42120)
教育(41166)
社会科(39549)
社会科学(39537)
(36078)
(33549)
基金项目(32155)
编号(29613)
自然(29149)
自然科(28488)
自然科学(28474)
自然科学基金(27999)
成果(27374)
资助(25418)
课题(24719)
重点(22776)
(21954)
(20553)
(20516)
(20215)
教育部(19190)
规划(19038)
(19030)
期刊
教育(51522)
研究(49864)
(47832)
经济(47832)
中国(36877)
学报(25175)
科学(21628)
(21122)
大学(19547)
(17996)
学学(16841)
管理(15095)
农业(14708)
技术(14253)
职业(12349)
财经(9424)
(9131)
金融(9131)
(8146)
(8109)
技术教育(8055)
职业技术(8055)
职业技术教育(8055)
经济研究(7699)
(7694)
(7601)
论坛(7601)
业经(7270)
(6777)
业大(6379)
共检索到21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丽  李涛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君录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湛技艺、审美志趣、实践品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要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变迁中得到彰显与弘扬,亟待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融入时代内容,实现现代性转换,从而使"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广文  周方芳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在对心理弹性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就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改进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提供依据。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燕  
线条是抽象而又单调的"幼儿语言",线描画是幼儿情趣、思想和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幼儿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它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儿的"心"像绘画一样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线描画充分体现了幼儿夸张、奔放的特点。所以从小班开始,开展线描画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让稚笔绘童心,从而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井文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词。在广泛且热烈的讨论之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存在三种误读,如将工匠精神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机械地重复、工匠的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理性纠偏的基础上,赋予工匠精神现代性的意涵阐释,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为此,在创新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路径上应借力现代学徒制,凸显工匠精神;依托专门课程及大纲,培育工匠精神;植入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熏染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贺  
我国正处于传统商人精神向现代商业精神转换的过渡阶段。本文对传统商人与现代企业家进行了深入比较,对中国传统商人精神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对其进行现代转换的5条途径:从个体的创业垂统到组织的创业垂统;从家族主义到社会责任;从人际诚信到制度诚信;从积累财富到运用财富;从重教好学到组织学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文晋  
经济制度如果没有或者建构不了与之相应的气质与精神,很难说这种经济制度存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重维度的有效整合,是我们建立"特色"经济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又被反复确认,并被不断重写。在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既矛盾、冲突又暧昧的关系。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下,重建语文教育既要重估经典教育的价值,又不能拒绝生活关怀;既要深刻反思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又要从语文学科人文性及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钟宇平   陆根书   魏小莉  
本研究使用在北京、湖北、江苏、陕西四省市进行的调查数据,探讨了我国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是否是农民对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爷爷或奶奶是农民而且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其现代性水平显著低于只有爷爷或奶奶是农民或只有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以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不是农民的学生;就父辈与祖辈的影响比较而言,父母对学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高于祖父母的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对其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强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金  
作为人类思考问题的一种新范式,现代性不仅涵盖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凸显与强化了人的现代化。廓清现代性的研究论域与边界,是对其概念进行合理界定的关键。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意蕴主要表征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现代职业教育形态主要特征的理论概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共生。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立足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目的的整合性、服务的公共性、需求导向的全面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等维度来规约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应然趋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智行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应具有当前世界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共性特征,又体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个性特征。其具体体现在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上,体现在教育行为对学习者、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适切上,体现在职业教育人民满意、社会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上。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实质是职业教育的适切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