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
2023(30)
2022(17)
2021(25)
2019(38)
2018(27)
2017(61)
2016(51)
2015(70)
2014(56)
2013(56)
2012(74)
2011(53)
2010(81)
2009(52)
2008(37)
2007(57)
2006(79)
2005(54)
2004(31)
作者
(120)
(99)
(95)
(80)
(74)
(50)
(48)
(47)
(44)
(33)
(33)
(31)
(31)
(30)
(30)
(30)
(28)
(27)
(25)
(25)
(25)
(24)
(24)
(23)
(23)
(22)
(21)
(21)
(21)
(20)
学科
学校(156)
概况(125)
教学(121)
中国(109)
教育(94)
学法(57)
教学法(57)
理论(55)
管理(48)
算机(44)
计算(44)
计算机(44)
思想(43)
机化(43)
计算机化(43)
政治(41)
(40)
经济(40)
德育(36)
思想政治(36)
政治教育(36)
治教(36)
组织(35)
学生(33)
主任(27)
工作(27)
教师(27)
数学(27)
班主(27)
班主任(27)
机构
大学(629)
学院(493)
教育(417)
师范(361)
(361)
师范大学(313)
研究(276)
(197)
科学(187)
教育学(165)
北京(162)
(151)
研究所(142)
中学(138)
(127)
中心(126)
教育学院(125)
理学(121)
京师(108)
教育科(102)
教育科学(102)
(100)
(100)
理学院(99)
研究中心(93)
管理(91)
北京师范大学(90)
(87)
中国(86)
学学(82)
基金
研究(348)
教育(303)
项目(301)
科学(272)
成果(251)
基金(174)
课题(171)
编号(154)
社会(153)
(152)
(141)
社会科(136)
社会科学(136)
(135)
国家(133)
规划(126)
(123)
(119)
教育部(116)
重点(116)
研究成果(108)
项目编号(108)
教育科(102)
(100)
(99)
(98)
(98)
阶段(97)
年度(95)
教育科学(95)
期刊
教育(823)
研究(466)
中国(228)
(146)
发展(146)
(146)
(95)
经济(95)
民族(94)
民族教育(94)
国特(93)
图书(93)
(93)
特殊(93)
特殊教育(93)
全球(83)
展望(83)
教育展(83)
学报(81)
书馆(75)
图书馆(75)
科学(70)
技术(61)
比较(60)
职业(59)
大学(56)
(54)
价格(53)
教育科(52)
教育科学(52)
共检索到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约瑟与石室中学●查有梁一、“缘起”与《道藏》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朋友。李约瑟于“不惑之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大鸣  
在中国教育管理如此悠远的思想积淀和如此丰厚的经验累积之下,为何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管理理论均形成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本文在考察中国教育管理理论创建困境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困境的主要症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美玉  
本文通过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交易效率的提高将会产生分工,专业化经济程度高于投资品互补经济程度将会产生分工与内生技术进步共同演进,李约瑟之谜的谜底在于分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潮  
"李约瑟之谜"是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率先出现的疑问,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近代落伍的疑问。财政制度对产权的界定、保障、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解读"李约瑟之谜"的重要角度。本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国栋  裴蓓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耗费近五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极具珍贵价值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通过丰富史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了中西方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内容涉及到哲学、科学思想、数理化、天文地理、农林业、生物与医学等各个领域。该书设计的科学技术领域很多,例如在第五卷第六分册的军事技术领域中,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技术中的兵器、攻防技术和军事思想等;在第五卷第七分册中论述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靳清  贾全星  
"李约瑟之谜"的讨论已经很多,虽皆粲花之论,却难成气象。中国与欧洲如此霄壤之别的历史结果背后必然有其支配历史的现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现象,比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战争似乎更能担当这一角色,因为它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中国没有先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中国,这个天朝上邦乐于"正其谊","明其道",用朝贡体系襟带四周,所以容易成为"睡狮"。战争对技术的需求是急迫的、大量的、也是苛刻的。战争与技术发明、发现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本文用计量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川  赵亚奎  
本文以"统一增长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李约瑟之谜"。本文分析指出,传统的有关"李约瑟之谜"的文献大多注重对18世纪以来东西方社会在经济和收入水平上的"大分流"的解释,而忽视对"李约瑟之谜"的另一部分,即近代中国的技术停滞方面的研究。本文以"统一增长理论"为框架,为"李约瑟之谜"进行了全面的解答,不仅分析了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后马尔萨斯阶段人均收入水平演变过程,还以技术抵制为视角给出了近代中国技术停滞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德平  鲍国良  张俊岩  
金融革命对工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英、法、德等国早期的金融革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形成。因为工业比较利益未充分显现,以及金融剩余虽然存在但被购置土地或进行奢侈性消费等渠道"消耗",导致中国传统农贷制度不可能实现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二元分野及那个历史环节所需要的"金融革命",从而也无法承担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工业转移金融剩余的功能,限制了中国传统一元经济向二元经济的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洋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重新考察了李约瑟之谜。通过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本文证明 ,初始人口 资源禀赋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和西欧在 1 8世纪之后的文明分岔的原因。这一理论和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学说是一致的。本文纠正了伊懋可学说中的逻辑错误 ,并发现了形成高水平陷阱的两个重要前提 ,即工业中存在规模经济以及人口增长符合马尔萨斯原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对李约瑟之谜的已有解释分为工商业畸型论、政经制度缺陷论、文化约束论、人口土地比率决定论、不可逆演化论等五大类。文章认为,要进一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根源,探索范围就不能只局限于在社会系统内部,而是要追溯到自然约束条件的特殊性,这其中尤其要深入探索特殊的自然约束条件下特定社会发展形态形成的深层的系统动力学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本文立足于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史研究中"大分流之谜"之中国版本"李约瑟之谜"。在一个周而复始的贫困陷阱中,必须具备形成临界最小物质资本积累的条件以及形成一种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否则无法打破贫困均衡陷阱。因此,"李约瑟之谜"可以重新定义为: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未能形成打破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所必需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并将其转化为科学技术创新,以致中国未能成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地,错失拥抱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本文揭示欧洲典型的封建制与中国的王朝帝国制的巨大差异,造就了大相径庭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激励机制,尝试为理解"李约瑟之谜"提供了一个经济增长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建富  
中国两千多年来传统社会农耕自然经济的"稳定"导致了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固化,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迟缓与停滞。这种已成固化的"稳定",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管理体制的固化。皇权专制大一统的分级管理体制自秦至清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二是文化形态的固化。儒家主导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管理和社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海波  孟昭辉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李约瑟难题”的解决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解读和反思,从多视角、多层面阐释、比较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传统发展的背景、动力和形态的异同,揭示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理论和成果启示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特质的分析和把握,进而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引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文俊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界的著名难题,国内外学者从科技、经济和文化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见解。相比较而言,制度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制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制度的缺失,特别是有效的产权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缺失,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始终未能演变成大规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根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津津  任保平  
李约瑟之谜不仅是对现代科技起源的诘问,更是文明转换背景下的经济转型问题。本文从路径生成、稳定与分化三个相互继起的环节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经济转型路径的演化过程,提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具有多向度机制的解释性假说。研究认为,制度初始禀赋孕育出的经济转型路径生成力量构成制度动态约束条件分叉的动力源,技术层面路径构建力量能否实现对制度层面路径依赖力量的有效冲击是科技分化现象产生的关键,系统内选择机制与创新机制作用下的分化路径组合引起了经济形态与增长表现的分流。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创新与选择机制的结构转变效应是历史赋予未来转型挑战的规律性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