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7)
- 2023(5210)
- 2022(4369)
- 2021(4314)
- 2020(3640)
- 2019(8635)
- 2018(8324)
- 2017(15487)
- 2016(8316)
- 2015(9653)
- 2014(9390)
- 2013(9328)
- 2012(8668)
- 2011(8142)
- 2010(7951)
- 2009(7450)
- 2008(7220)
- 2007(5889)
- 2006(5111)
- 2005(4671)
- 学科
- 济(42911)
- 经济(42883)
- 方法(23714)
- 数学(22573)
- 数学方法(22252)
- 管理(20079)
- 业(18139)
- 企(13992)
- 企业(13992)
- 中国(13413)
- 贸(9970)
- 贸易(9964)
- 易(9836)
- 农(8312)
- 财(6757)
- 学(6531)
- 环境(5966)
- 制(5947)
- 业经(5802)
- 出(5736)
- 银(5728)
- 银行(5725)
- 关系(5719)
- 行(5605)
- 融(5585)
- 金融(5585)
- 农业(5130)
- 发(5035)
- 策(4849)
- 和(4803)
- 机构
- 大学(124203)
- 学院(121053)
- 济(60889)
- 经济(60211)
- 研究(47405)
- 管理(45571)
- 理学(40052)
- 理学院(39576)
- 管理学(38669)
- 管理学院(38460)
- 中国(36913)
- 科学(27137)
- 京(26712)
- 财(23908)
- 所(23901)
- 研究所(22100)
- 经济学(20857)
- 中心(20294)
- 农(20030)
- 财经(19982)
- 经济学院(18799)
- 经(18657)
- 北京(17652)
- 业大(17153)
- 院(16451)
- 农业(16002)
- 科学院(15381)
- 财经大学(15259)
- 范(14531)
- 师范(14411)
- 基金
- 项目(84139)
- 科学(67679)
- 基金(65550)
- 家(58652)
- 研究(58418)
- 国家(58321)
- 科学基金(49359)
- 社会(40260)
- 社会科(38440)
- 社会科学(38432)
- 基金项目(33101)
- 自然(31739)
- 自然科(31120)
- 自然科学(31115)
- 自然科学基金(30570)
- 资助(28838)
- 省(28758)
- 教育(27030)
- 划(26134)
- 部(20544)
- 编号(20347)
- 中国(19522)
- 重点(19468)
- 国家社会(18562)
- 发(18068)
- 教育部(17811)
- 创(17401)
- 创新(16479)
- 科研(16402)
- 成果(16379)
共检索到176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安瑞春
于1990年至1991年选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湘玉四号,进行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亩产欲达550公斤,种植密度应是6000株/亩,实收亩穗数在5800穗以上;授粉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应在4.7以上,授粉后20天应稳定在4.2左右,到腊熟期还应保持在2.8以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世民 喻晓坪 柯永培 石海春 袁继超 谢力 周虹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 845~73 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 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I 4.67~5.27,成熟期LAI 1.46~1.87,吐丝后LAD 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 6.88...
关键词:
玉米 正红6号 群体结构 优化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彪 马孝玲 王玉兰
以近年育成的部分玉米新自交系和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10078、32和152 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高和叶夹角,改善F1 的株型结构,可用来组配紧凑型杂交种。自交系698-3和200B既能改善F1 的株型,还能改进F1 的部分产量结构,用其作亲本有利组配出高产紧凑型杂交种。新选系7613 和273能显著改进F1 的产量结构,其产量配合力显著高于平均效应,属于高配合力自交系,用其作亲本易配出高产杂交种,但其株型要视另一亲本的株型而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株型 杂交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紧凑型城市可以节约土地,节约投资,节约能源,增加人气,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优选方向。建设紧凑型城市要尽可能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对城市土地采取严格的统一管理,城市用地要采取“上天、入地、进山、下海、拓荒”的方针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方针。
关键词:
城市 紧凑型城市 城市土地预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时间紧凑型高效农业的基本原理是农业生产力形成与运行中的农事作业时序优化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作者分析了我国宏观农业生产力形成与运行中农事时序安排的效率及优化问题,认为,在我国农业生产力宏观形成和运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时差损失和效率损失。因此,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切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浩之 李永浮
紧凑型发展模式与城市碳减排的主要路径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上海紧凑型发展模式的重点应集中于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建设强度以及通过紧凑社区规划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由于上海紧凑型发展模式的减排对象(主要为交通用汽、柴油)占总能耗比例较低以及发电结构中煤电占比较高,尽管紧凑型发展模式的减排潜力短期有限、远期可观,但紧凑型发展模式对于公交发展的促进效应能够在中长期内抑制城市私车出行的增长,并能减少上海对外来石油的依赖,有助于能源安全度的提高以及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紧凑型发展模式 二氧化碳排放 上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敏 金凤君
研究目的:剖析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及其对中国土地利用的启示。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紧凑型城市的"紧凑"内涵可以从规模、功能及形态3个维度理解,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可解析为土地高强度利用,土地功能适度混合,与交通耦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散化集中的土地利用形态。研究结论:紧凑型城市的土地利用理念为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及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紧凑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龙龙 陈有真
紧凑城市是规划界致力于解决当代城市蔓延、郊区无序发展所提出的空间改造方案,但由于忽略了城市经济系统的空间力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而受到诸多质疑,生态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紧凑城市中的经济空间和生态空间限制,成为一种更加具备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通过搭建六律协同体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紧凑型生态城市系统框架,在弥补紧凑城市的缺陷的同时亦拓展了生态城市的现有理论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鹏
针对传统物流中转节点映射方法存在的耗费物流网络资源较高、节点映射不能与物流运输路线映射处理完全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流中转节点分簇的紧凑型虚拟映射模型,将虚拟物流中转节点与实际中转节点的相关性用簇类与邻域节点的相关性代替。首先对虚拟物流网络进行抽象化,并求出最优映射;其次给出多种虚拟物流网络映射属性指标,对紧凑节点进行聚簇;最后对物流运输资源有限时的紧凑中转节点的最优聚簇映射进行求解。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提高了物流中转节点资源利用率,优化了实体物流网络。
关键词:
虚拟物流网络 最优中转节点 映射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张继澍 李殿荣 袁志发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主要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但不同性状受基因加性和显性作用的大小不同;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与母本基因型有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对角果长度和角果宽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其余多数株型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枝夹角、千粒重、角果长和角果宽的狭义遗传率相对较高。株型性状的显性效应分析表明,显性基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梦圆 刘晓阳 陈天 范斐
在明确紧凑城市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流通效率、城市运营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体系,评估了2005年和2015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有所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城市紧凑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城市空间结构来看,紧凑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紧凑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等级呈U型分布特征,中小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蔓延风险;城市紧凑度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东南沿海地区为高紧凑度聚集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为低紧凑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紧凑度差异性逐渐增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扩散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极化效应。
关键词:
紧凑城市 城市紧凑度 空间关联 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殷华 付培 武云
宋同明教授,中国高油玉米育种和高油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高油玉米之父”。著有《植物细胞遗传学》、《高油玉米》、《玉米遗传与突变性状彩图》等书,发表论文70多篇。在国内深具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燕月 陈爽 李广宇 余成
量化表征城市紧凑性是当前地理学界和规划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紧凑性指标反映的实际意义与适用范围,成为构建测度体系的关键。当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数量相当可观的量化指标,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紧凑性定量研究进展,根据表征紧凑内涵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形状、规模、密度、结构、功能和过程6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指标的适用范围,并以结构类指标为例,采用南京和苏州的实际建设用地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稳定特性识别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达到评判和筛选指标的目的。结果显示:指标能有效指示建设用地的实际空间结构特征;4个指标受尺度变化的影响不强烈,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中Gini系数和Moran’s I在应用中,前提条件局限小,适用广泛;而连续度和向心度较直观,但在进行城市比较研究时限制条件较多。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紧凑性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制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