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3)
2023(2600)
2022(2071)
2021(2293)
2020(1685)
2019(4157)
2018(4201)
2017(5981)
2016(4592)
2015(5244)
2014(5504)
2013(4606)
2012(4356)
2011(4119)
2010(4541)
2009(3805)
2008(3640)
2007(3365)
2006(3064)
2005(2971)
作者
(9566)
(7748)
(7731)
(7504)
(4982)
(3785)
(3677)
(3171)
(3021)
(2885)
(2729)
(2552)
(2540)
(2527)
(2420)
(2408)
(2350)
(2346)
(2291)
(2212)
(2200)
(2019)
(2011)
(1903)
(1813)
(1806)
(1750)
(1651)
(1642)
(1630)
学科
教育(18501)
中国(9800)
理论(5877)
教学(5677)
(5047)
经济(5028)
管理(4550)
(4356)
(3755)
研究(3623)
发展(3542)
(3420)
(3355)
改革(3181)
思想(3127)
高等(3073)
(2986)
政治(2986)
思想政治(2807)
政治教育(2807)
治教(2807)
教育改革(2790)
德育(2783)
学校(2657)
学法(2564)
教学法(2564)
(2464)
技术(2457)
(2431)
计算(2289)
机构
大学(55045)
学院(49109)
教育(26445)
研究(22635)
(19099)
师范(19064)
师范大学(16102)
(14102)
科学(12969)
管理(11201)
(11147)
中国(10826)
(10819)
职业(10732)
教育学(10300)
经济(10227)
北京(10161)
研究所(10119)
技术(10035)
(9257)
理学(9070)
中心(8967)
理学院(8811)
管理学(8488)
管理学院(8358)
(8135)
教育学院(7570)
职业技术(7323)
(7168)
研究院(6459)
基金
研究(29271)
项目(27368)
科学(23049)
教育(22638)
成果(16425)
编号(15488)
基金(15383)
社会(14953)
课题(14177)
社会科(13731)
社会科学(13729)
(12717)
(12499)
(12262)
国家(11967)
(11670)
规划(9948)
项目编号(9266)
(9217)
科学基金(9181)
研究成果(9083)
(8582)
年度(8203)
(8140)
(8093)
(7943)
(7903)
阶段(7885)
重点(7839)
教育部(7729)
期刊
教育(45582)
研究(27165)
中国(22513)
(12368)
经济(12368)
职业(10714)
技术(8135)
技术教育(7038)
职业技术(7038)
职业技术教育(7038)
(5408)
论坛(5408)
高等(5337)
大学(5184)
科学(4985)
学报(4982)
(4839)
成人(4757)
成人教育(4757)
高等教育(4735)
(4261)
(4207)
图书(4039)
发展(3832)
(3832)
农业(3734)
比较(3699)
管理(3682)
职教(3652)
教研(3015)
共检索到9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松庆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叶松庆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的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不守恒定理,曾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使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他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十分感谢显章院长五月九日的来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邀请国内大学校长及教授共同研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多年来,对于这一课题的思考与实践,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我对这一课题也是极有兴趣的,但十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参与您们的这次研讨,请予原谅。无论从我个人的经历,还是从世界文明史的发展来看,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都是不可分离的。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带动了当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大成。抗战时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廖元锡  李江林  
实施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从事真实的科学研究的经历,理解科学的性质,能够将自己的研究经历转化为在中学实施的探究教学。美国大学提供在职教师和实习教师研究经历的课程模式有短期模式,师徒模式和探究的课程学习模式。我们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建欣  郭玉英  伊荷娜·诺曼  
科学教育存在多元传统。对美国和德国两个代表国家的科学教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科学教育纲领文件存同有异。基于对它们差异的分析,初步探索在全球化浪潮中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设定。从它们的相同发展取向中,讨论如何深化中国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人文蕴含、如何平衡科学理解与科学实践的关系等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宋广文  曹红  
我国科技协会2010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民的科学素养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本文通过对中西科学教育的比较分析,发现中西科学教育在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当前教育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借鉴、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以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为旨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芳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光槐  刘义兵  
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对于职前教师实践能力及其身份认同的培养至关重要。研究选取"中国与加拿大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RLTESECC)中6名赴加拿大的交换生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加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挖掘两国实习课程中值得互惠互鉴的方面,以期对中加实习课程的互惠学习和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占仁  李洪河  
作为当代中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郑德荣先生的治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研究,而且体现在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学术研究的突破口、将一些重要的党史人物、事件和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的远见卓识。其在研究路径上也非常注重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注重从实证到理论的思考、注重从视角到方法的创新等,从而为后辈学人的学术研究、培育后学、服务社会留下了诸多启迪和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红军  
杨振宁教授是当代最卓越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理论物理方面。1957年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使他享誉国际物理学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鹏  董奇  
教育应该重视儿童大脑发展的敏感期和可塑性。对于教育者而言,一方面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刺激和材料,促进他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但同时又要防止在大脑发生可塑性变化的过程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大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往往有其对应的神经机制,要使神经科学研究真正对教育有所贡献,真正"大面积"地进入教育教学实践,无论是教育决策部门、还是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其学者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思路调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善亮  
科学课程的教师培训极为重要,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介绍和分析美国科学课程师资培训的做法与经验,反思和研究我国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对如何实施科学课程教师的培训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路浩  周新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同时数学认知的脑科学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早期数学学习经验对脑功能具有塑造作用、计算障碍的顶内沟结构或功能缺陷的脑机制、语言对数学认知的作用具有层次性、数学与空间能力在顶叶的密切关系以及数学的性别差异脑机制探析五个方面。数学认知脑科学研究为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以及教育实践提供了如下启示: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对大脑的数学功能的塑造作用;充分发挥语言、空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针对男女生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制定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策略;对患有计算障碍的儿童,教师需要掌握一些针对这些孩子的特殊的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娜  黄甫全  李迪  曾文婕  
在PISA测试结果公布的背景中,科学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及重识记轻理解等问题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等能力的发展,创新科学教育教材,改造传统科学课本,驳斥型文本研究逐渐兴起。驳斥型文本研究构筑在概念转变模型和科学阅读模型的基础上,直接观照学生可能具有的迷思概念。驳斥型文本,首先清晰呈现相关的迷思概念,继而加以直接驳斥,之后给出科学的概念解释。研究阐明,驳斥型文本能有效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具有认知心理学的作用机制。这就启示我们,可以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