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8)
2023(6781)
2022(5396)
2021(5166)
2020(4014)
2019(9259)
2018(8697)
2017(14637)
2016(8567)
2015(9747)
2014(9769)
2013(8762)
2012(8133)
2011(7425)
2010(8156)
2009(7606)
2008(6310)
2007(5743)
2006(5367)
2005(5323)
作者
(20872)
(16921)
(16857)
(16320)
(10594)
(8082)
(7960)
(6923)
(6340)
(6164)
(5803)
(5652)
(5553)
(5438)
(5355)
(5233)
(5093)
(5018)
(4923)
(4751)
(4497)
(4092)
(4013)
(3989)
(3923)
(3885)
(3868)
(3857)
(3517)
(3476)
学科
(24507)
金融(24507)
中国(23488)
(23077)
经济(23049)
(21541)
银行(21539)
(21043)
教育(19162)
(18082)
管理(17228)
(15049)
企业(15049)
中国金融(10887)
(9632)
(9548)
理论(9166)
地方(8523)
方法(7439)
(7050)
教学(6726)
业经(6718)
数学(6572)
(6507)
财务(6493)
(6485)
财务管理(6485)
数学方法(6417)
企业财务(6275)
(5965)
机构
大学(106099)
学院(101850)
研究(39424)
(36297)
经济(35166)
中国(32595)
管理(30611)
教育(27549)
理学(25379)
理学院(24993)
管理学(24372)
管理学院(24160)
(24056)
(23689)
师范(23563)
科学(21362)
(20468)
中心(19671)
师范大学(19639)
(18831)
(17262)
研究所(16837)
北京(16375)
(15797)
财经(15265)
银行(15243)
(14668)
技术(14416)
(14404)
金融(14378)
基金
项目(61888)
研究(54571)
科学(50446)
基金(41045)
(34061)
国家(33577)
教育(33141)
社会(32476)
社会科(30660)
社会科学(30654)
科学基金(28572)
(26143)
编号(24794)
(23662)
成果(23453)
课题(20765)
基金项目(20363)
(17994)
资助(16464)
重点(15835)
规划(15787)
(15584)
项目编号(15582)
自然(15316)
(15269)
(15190)
自然科(14985)
自然科学(14984)
自然科学基金(14711)
教育部(14115)
期刊
教育(47760)
研究(46235)
(39735)
经济(39735)
中国(35777)
(26572)
金融(26572)
(16091)
技术(12579)
学报(12504)
(11970)
职业(11697)
管理(11566)
大学(11320)
科学(11268)
学学(8752)
财经(7855)
技术教育(7715)
职业技术(7715)
职业技术教育(7715)
农业(7377)
(6866)
论坛(6866)
(6766)
经济研究(6356)
(5975)
高等(5813)
业经(5369)
图书(5167)
高等教育(5166)
共检索到185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十分感谢显章院长五月九日的来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邀请国内大学校长及教授共同研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多年来,对于这一课题的思考与实践,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我对这一课题也是极有兴趣的,但十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参与您们的这次研讨,请予原谅。无论从我个人的经历,还是从世界文明史的发展来看,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都是不可分离的。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带动了当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大成。抗战时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我回到母校参加这个会感到非常高兴。人文素质教育大家提倡多年了。今天看到我们清华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我感到多年的愿望现在可以实现了。4月28日江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做了关于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讲话。这是我们学术界一件很大的事情,是对我们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个极大的鼓舞。我相信这个鼓舞会变成力量,促进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们全国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关于文科和理科——平常我们说理科和文科——我自己多年来就有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就是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一个教育的理念。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个很值得深入研究、大力推进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在多年加强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一、对我国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几点认识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在中国是一个顽症。理由有三点:第一,中学长期文理分班,不仅带来了学生知识的偏科,而且从小就灌输了一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的观念。这后者比前者更可怕。解决文理分班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不容易。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昊龙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的功用 ,从理论上说明了科学认识与人文认识两种认识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并将理论联系实际 ,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从“为学”层面上升至“为道”层面 ,在实践中完成二者的统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桂华  
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的视角,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身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内容上看,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从教育方式上看,需要全方位综合展开,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从教育进路上看,需要协调配合、整体推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秉林  
人文、艺术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符合人文、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规律的 ,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国高等教育和清华大学应吸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 ,同时突出民族文化传统 ,融人文、艺术与科学教育为一体 ,培养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松庆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叶松庆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的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不守恒定理,曾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使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他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生  王培杰  
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分析 :从一定意义上说 ,科学教育就是真理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价值教育。真理和价值是有互补性的 ,正是这种互补性为我们讨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方面 ,高校承担着重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