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6)
- 2023(16148)
- 2022(13921)
- 2021(13028)
- 2020(10885)
- 2019(25301)
- 2018(25047)
- 2017(47296)
- 2016(25835)
- 2015(29463)
- 2014(29537)
- 2013(29305)
- 2012(27199)
- 2011(25006)
- 2010(24846)
- 2009(22903)
- 2008(22329)
- 2007(19720)
- 2006(17510)
- 2005(15834)
- 学科
- 济(117994)
- 经济(117871)
- 管理(72094)
- 业(64805)
- 企(53741)
- 企业(53741)
- 方法(47234)
- 数学(40618)
- 数学方法(40194)
- 中国(31350)
- 农(27076)
- 学(25951)
- 财(25396)
- 地方(25056)
- 业经(24170)
- 贸(20654)
- 贸易(20639)
- 易(20012)
- 制(19641)
- 理论(18495)
- 农业(18155)
- 和(17772)
- 环境(17093)
- 银(16228)
- 银行(16173)
- 融(15851)
- 金融(15849)
- 行(15469)
- 务(15457)
- 财务(15386)
- 机构
- 大学(375485)
- 学院(371605)
- 济(155108)
- 经济(151832)
- 管理(140575)
- 研究(132564)
- 理学(120424)
- 理学院(118996)
- 管理学(116959)
- 管理学院(116296)
- 中国(99126)
- 京(81811)
- 科学(81402)
- 财(69311)
- 所(67921)
- 研究所(61706)
- 农(59461)
- 中心(58164)
- 财经(55337)
- 江(55124)
- 业大(53863)
- 北京(52599)
- 范(50599)
- 经(50271)
- 师范(50097)
- 院(47957)
- 经济学(47912)
- 农业(46613)
- 州(44524)
- 经济学院(42829)
- 基金
- 项目(246023)
- 科学(191717)
- 研究(180856)
- 基金(177265)
- 家(155155)
- 国家(153853)
- 科学基金(130288)
- 社会(113244)
- 社会科(107146)
- 社会科学(107115)
- 省(94318)
- 基金项目(93019)
- 自然(83723)
- 教育(83044)
- 自然科(81692)
- 自然科学(81668)
- 自然科学基金(80215)
- 划(79982)
- 资助(74133)
- 编号(73730)
- 成果(61404)
- 重点(55417)
- 部(54580)
- 发(53316)
- 课题(51685)
- 创(50313)
- 创新(46963)
- 科研(46842)
- 国家社会(46743)
- 教育部(46726)
- 期刊
- 济(177921)
- 经济(177921)
- 研究(117054)
- 中国(74218)
- 学报(60608)
- 科学(55104)
- 农(53984)
- 管理(53273)
- 财(52757)
- 大学(45511)
- 教育(45345)
- 学学(42124)
- 农业(37624)
- 技术(32643)
- 融(31418)
- 金融(31418)
- 经济研究(29270)
- 财经(27882)
- 业经(26361)
- 经(24027)
- 图书(23284)
- 问题(22661)
- 业(19993)
- 技术经济(18959)
- 贸(18838)
- 理论(17828)
- 世界(17769)
- 科技(16728)
- 国际(16697)
- 版(16648)
共检索到56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近日读到李小建教授的86万字大作《中国特色经济地理探索》一书,为他三十余年对经济地理学科的深厚情结和笔耕不辍所感动。尽管此书个别章节与他人合作,但足以反映李小建教授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学术论题和价值取向。李小建教授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界不可多得的著名学者,他在长期研究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考非常有意义,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同辈和后学们精读。李小建教授对经济地理学术研究的情结流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伟
我刊主编,李小建教授最近出版了86万字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16.1)。新作凝结了作者30余年学术积累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作者从中国独特的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全书共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和区域研究等5篇48章,贯穿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体现了浓厚深情的人文关怀,反思了过去较为普遍的"引入国外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昌贵 魏晓 刘玉桥 张冰佳
2014年6月12日,李万先生不幸病逝。他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自然区划与经济地理的研究与实践,在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区域经济战略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万先生先后担任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经济地理》副主编多年,我们回顾他的学术生涯,探寻其学术思想,综述其重要的学术文献,记录他的学术贡献,给后人以启迪教益,也以此文纪念李万先生,并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由于研究思维方式和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形成富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反映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理特殊事实并给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解释,基于地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吸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强调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重要影响,可构成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构建的三个重要基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中重视学科的地理学属性,重视国家需求导向,重视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重视人地和谐。对中国独特的经济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凝聚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 徐效坡
1925年7月1日,李振泉先生出生于天津蓟县,1945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49年7月毕业后,受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遣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经济地理教研室副主任、东北经济区研究室副主任,并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宜嘉 吴卫
2016年4月16~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嘉宾有中国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苗长虹 艾少伟 刘勇
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古都开封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聚集一堂,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令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菊新
一、基本作法中国经济地理历来是我国高校地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自国家“六·五”计划规定人文地理学为重点发展学科以来,这门课程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经济地理这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及由此而形成的课程教学内容,自50年代初以来总体框架一直未变,基本上是40年一贯制。同仁学者普遍反映,其理论和方法、学科体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已明显落后于学科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不强,内容一般化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善余
一、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全球性问题。有人认为,资源和环境,或者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从实质上讲指的都是一个东西;整个环境中能被人们加以利用的部分,就是资源,有一部分目前还不能利用,也应被视为潜在的资源。资源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中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本源泉,是一切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不管将来生产力进步到何种程度,人类总脱离不开这个基础。经济地理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布规律的科学,显然,应该把对自然资源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一般认为,凡是自然界生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君德
文章着重介绍新发现的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论述其表现特点、本质内涵、产生的背景、发展走势。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期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转型期 行政区经济 区域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翟炜
文章对东北亚的人文发展与经济地理现状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具体而言,文章从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交通网络建设、信息与文化设施等角度探讨东北亚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东北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与韩国、日本。朝鲜、蒙古国的产业仍然以一产和二产为主。其中,日本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中国东北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汽车产业集群,但是相较日韩而言优势并不明显。其次,东北亚的空中"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已相对完善,陆上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但是海上通道的合作与开通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东北亚地区的信息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然而教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在空间上仍然分配不均。总体而言,东北亚未来在经济增长、交通网络建设与科教合作方面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心贤
规律、概念和方法论,是构成任何一门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经济地理(以下简称“中经”),作为整个经济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区域经济地理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固然需要占有大量资料,但更应依据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客观实际,适时地更新知识,其中也包括更新一些传统概念,深入地探明固有规律,逐渐充实、更新、完善概念和方法论。一、对区域的重新认识区域,是地理学,也是经济地理学众多概念中最基本的、经常运用的概念。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合而成的人地相关的时空系统,客观存在的具有类似条件和特征的地域空间单元。存在于地表各类区域之中的人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评谷书堂教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以来学术界相关理论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索
胡培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探索与学术贡献
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有感
探索中国特色收入分配制度和问题的一部力作——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效益审计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探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