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9)
2023(4201)
2022(3786)
2021(3634)
2020(3227)
2019(7799)
2018(7808)
2017(15565)
2016(8259)
2015(9641)
2014(9756)
2013(9282)
2012(8369)
2011(7510)
2010(7901)
2009(7109)
2008(7115)
2007(6103)
2006(5350)
2005(4714)
作者
(23140)
(19341)
(19289)
(18182)
(12423)
(9259)
(8895)
(7603)
(7207)
(6950)
(6588)
(6439)
(6319)
(6303)
(5921)
(5886)
(5782)
(5607)
(5601)
(5584)
(4827)
(4807)
(4738)
(4455)
(4314)
(4293)
(4258)
(4191)
(3980)
(3782)
学科
(36138)
经济(36112)
方法(21014)
管理(20128)
(19551)
数学(18715)
(18417)
贸易(18407)
数学方法(18197)
(17879)
(16704)
企业(16704)
(7535)
理论(7492)
中国(7406)
(6786)
地方(6625)
(6381)
业经(6335)
关系(5912)
(5844)
(5569)
出口(5567)
出口贸易(5567)
技术(5490)
(4696)
教学(4584)
(4527)
(4461)
金融(4461)
机构
学院(118309)
大学(116778)
(51021)
经济(50115)
管理(45425)
理学(39750)
理学院(39364)
管理学(38235)
管理学院(38048)
研究(37317)
中国(26650)
(24140)
科学(22457)
(20066)
(18747)
(17247)
业大(17237)
研究所(17097)
(16859)
中心(16582)
财经(16509)
经济学(15793)
北京(15169)
(14893)
(14499)
经济学院(14387)
师范(14336)
农业(13757)
(13742)
(13710)
基金
项目(79526)
科学(61892)
研究(57570)
基金(56701)
(49520)
国家(49184)
科学基金(41859)
社会(35178)
社会科(33513)
社会科学(33505)
(31757)
基金项目(29007)
教育(27985)
自然(27727)
自然科(27164)
自然科学(27162)
自然科学基金(26640)
(26484)
资助(25488)
编号(23954)
成果(18781)
重点(18228)
(17601)
(17196)
(16978)
课题(16701)
创新(15837)
科研(15410)
教育部(15218)
大学(15208)
期刊
(49994)
经济(49994)
研究(32436)
中国(19784)
管理(16820)
学报(16732)
(15064)
科学(15042)
(14114)
教育(13810)
大学(13061)
学学(12252)
技术(12177)
(11822)
农业(10833)
国际(10576)
经济研究(9876)
业经(8740)
统计(8508)
(8177)
金融(8177)
问题(8001)
(7585)
财经(7378)
决策(6931)
商业(6900)
(6627)
(6382)
技术经济(6239)
世界(6116)
共检索到169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和平  刘厚俊  吴福象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比较优势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通过引进劳动生产率参数,得出了两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证明了这一条件不仅与比较优势有关,还与两国固有的国际交易费用有关,从而证实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缺陷以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谷克鉴  
新李嘉图模型研究的兴起推动了生产率核心范式重返比较优势问题讨论的视野。然而,当代生产率承载比较优势的新机理,却受到非完全竞争因素和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及动态化的双重影响。本文一方面探讨开发完全竞争假设改变后新李嘉图模型构造的新古典化处理的技术路径,改进基于产品品种考虑的生产率测度方法;另一方面,鉴于经典的C-D生产函数及其衍生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开放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及动态化的现实,借助对Uzawa两部门模型的讨论,建立用来表达要素密集性异质分布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参数,设定面向经典生产函数的一阶约束条件,首次实现Rybczynski效应的可计算模型化及其同经典生产函数的整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方  
本文在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和保罗.萨缪尔逊有关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四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对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技术进步才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在这一条件以外,两国贸易均能够获得顺利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伟  
本文将消费者偏好和国家规模引入李嘉图模型,通过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均衡的产量和价格,并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及各种因素变化对参加贸易的各国国民福利的影响。在微观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博弈、谈判模型具体分析了国际比较利益的分割及其各国贸易模式的选择,较好的解释了国际贸易得益的分配问题。政策涵义是中美贸易争端不能采取报复性的关税或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来解决,而应当通过协商与对话来获得互利双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定胜  杨小凯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把交易成本和内生比较优势引进到李嘉图模型中,考察了政府对不同的贸易政策机制的选择。有趣的结果是均衡的贸易政策和国际分工水平有紧密的关系,如果完全国际分工,政府之间会进行贸易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贸易自由化,如果部分国际分工,均衡的贸易政策是由纳什关税对策导致的单边贸易保护和单边贸易自由化共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梅妮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在于该理论独特的分析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和偏好,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存在李嘉图外生比较技术差异和交易成本的新兴古典模型,探讨了交易效率和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从改变交易效率、偏好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从而改善其外贸条件,进一步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王成璋  
无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对其他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而且其交易效率低,那么有可能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对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表明,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与完全专业化的国家间进行的是非自由化贸易,而两个完全专业化国家间倾向于自由贸易,这是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的一般均衡的特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葛和平  吴福象  
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已有相当幅度的升值。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国内外许多学者各有所见。人民币升值,虽然给我国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作者一直持赞成态度。在杨小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构建出口商—进口商模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者剩余;有利于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燕  黄建忠  
根据经验统计表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差额变动和方向上存在替代性特征。文章以Dornbush等(1977)为基础考虑一个两国开放经济的李嘉图连续统模型,分析各国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与服务成为贸易品两个因素对贸易形式和贸易差额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服务可贸易条件下,不同国家在服务部门和货物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发生的相对差异变动,是导致各国货物或服务贸易差额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而中国-OECD(1982-2004)的劳动生产率及贸易差额的数据检验,也较好地支持了此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谷克鉴  刘厉兵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昌  
自由贸易使得双方达到均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因而也就达到了均衡的货币购买力。本文研究发现,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相对的劳动力供给、两国临界商品生产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两国相对的货币供给数量以及两国相对的货币周转速度。同时,得出汇率仅取决于两国临界商品价格水平之比的结论,这与Cassel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差异。本文提出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使临界商品向着中国具有更小比较优势的商品移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现实生活中,政府通过举债融资时,消费者往往因为忽略了未来的税负的改变而增加需求,从而违背了李嘉图等价原理。通过建立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上述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国债余额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长期上来看,国债的发行对于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论证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的不适用性,并指出其不成立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李嘉图模型的分析视角,系统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磊  李德智  
北京和上海试点集体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房供应制度的重大创新。但是,兼顾政府、村集体、租户等多方利益的租金定价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梳理上海和北京试点项目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经典李嘉图租金模型的公租房租金定价模型,并据此对北京和上海试点项目的租金定价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集体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源源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将财政支出细分为政府投资、消费以及转移支付,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各类财政支出规则,结合反映中国特征的经济参数深入分析了货币政策外生决定情形下财政变量影响价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即使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我国财政政策依然可以决定价格,财政政策非李嘉图制度的"债务通胀化"路径存在;政府投资短期最易引致债务和通胀风险,但长期可有效缓解债务压力,且对产出的挤入效应最强;转移支付虽然对产出的挤入效应偏低,但其引致的社会风险和福利损失最小。本文认为,政府在管理通胀时不应仅关注货币政策,还应注重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健全新常态下价格调控体系;在当前经济下行和通缩风险兼存时期,应加大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力度,主要通过增强政府投资性支出促进社会投资和创新创业以助力供给侧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