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6)
- 2023(5680)
- 2022(4928)
- 2021(4326)
- 2020(3684)
- 2019(8198)
- 2018(8060)
- 2017(14674)
- 2016(8510)
- 2015(9252)
- 2014(9166)
- 2013(8953)
- 2012(8247)
- 2011(7490)
- 2010(7523)
- 2009(7245)
- 2008(7238)
- 2007(6485)
- 2006(5732)
- 2005(5416)
- 学科
- 管理(29772)
- 济(28785)
- 经济(28715)
- 业(25447)
- 企(22549)
- 企业(22549)
- 财(12129)
- 方法(11952)
- 制(11845)
- 数学(10324)
- 数学方法(10231)
- 体(8250)
- 学(8232)
- 农(7631)
- 业经(7597)
- 中国(7577)
- 务(7473)
- 财务(7457)
- 财务管理(7439)
- 体制(7143)
- 企业财务(7088)
- 银(6223)
- 环境(6209)
- 银行(6194)
- 行(5883)
- 融(5747)
- 金融(5745)
- 技术(5712)
- 划(5661)
- 度(5015)
- 机构
- 大学(123880)
- 学院(122747)
- 济(47952)
- 经济(46913)
- 研究(45039)
- 管理(42608)
- 理学(36607)
- 理学院(36168)
- 管理学(35513)
- 管理学院(35306)
- 中国(32222)
- 科学(29763)
- 农(28441)
- 财(25771)
- 京(25603)
- 所(24430)
- 业大(23194)
- 农业(22551)
- 研究所(22255)
- 江(19753)
- 财经(19692)
- 中心(19431)
- 经(17765)
- 省(16971)
- 院(16592)
- 北京(15539)
- 经济学(15346)
- 农业大学(15024)
- 州(14701)
- 财经大学(14635)
- 基金
- 项目(86206)
- 科学(66584)
- 基金(62696)
- 研究(57426)
- 家(57308)
- 国家(56910)
- 科学基金(47239)
- 社会(36892)
- 社会科(35006)
- 社会科学(34998)
- 省(34968)
- 基金项目(33305)
- 自然(31958)
- 自然科(31184)
- 自然科学(31163)
- 自然科学基金(30644)
- 划(29365)
- 教育(26201)
- 资助(25096)
- 编号(20812)
- 制(20687)
- 重点(20580)
- 部(18837)
- 创(18578)
- 发(18188)
- 计划(18067)
- 创新(17672)
- 成果(17430)
- 科研(17122)
- 业(16666)
共检索到184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晨 向雪莲 张宇蒙 王小丹 张采依 林先滢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元素之一。由于土壤胶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导致水溶态磷常常被固定和吸附成为迟效态,因而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的共生分泌胞外酶等有机分泌物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从而使其适应低磷环境。本研究通对杉木幼苗与丛枝菌根(AM)接种,研究其共生体在磷限制和磷添加条件下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利用效率,明晰杉木-AM共生体对土壤异质磷素的偏向性及影响杉木林内土壤有效磷的关键因子。【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模拟杉木幼苗在磷限制或非限制条件下,测定杉木幼苗在不同磷形态生长包中菌根胞外酶活性以及杉木养分、菌根侵染率指标。【结果】在磷添加情况下,接种AM菌根的杉木幼苗植株磷含量高于未添加磷的处理组。除矿物磷处理组之外,其他磷源处理的植株碳含量都呈现磷添加高于未添加磷的情况。同时,氮元素的累积也呈现出与植株碳含量相似的状况。由于磷分需求的满足,杉木幼苗诱导根系和共生菌根群落向其他养分元素的获取,从而导致对有机碳源分解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和有机氮源分解相关的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且在有机磷和复杂矿物态磷源的处理组中尤为明显。而在缺磷条件下,菌根群落更偏向于正磷酸盐和铁吸附磷的利用,同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有机磷源处理中大幅提高。通过根系调查发现,菌根侵染率并非受到磷添加/非磷添加的影响,而主要受到提供磷源处理的影响。【结论】在杉木幼苗管理和人工造林过程中应同时考虑立地条件及施用磷肥的形态,在土壤有效磷充足的情况下以补充有机磷为主,而在磷限制状态时补充正磷酸盐或是吸附态磷为主,以使杉木生长和养分累积达到最大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梅 甘子莹 谭世广 宋秀玲 上官翰婷 丘清燕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_4~+-N、NO_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添加不同形态N(NH_4~+-N、NO_3~--N)后根际土壤N、P养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1)AMF接种提高了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全P含量,与NH_4~+-N处理相比,NO_3~--N处理下AMF对土壤N、P养分的调节作用更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艳 李虹茹 黄文超 刘春江 吴巧花 罗坤水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度杉木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共生模式。【结果】从1 950、2 250、2 700、3 300株/hm~2密度杉木林根际土壤中共得到16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5目6科8属,28个种。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群落Chao1、Shannon指数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明显。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密度杉木间AMF群落组成差异明显。Bray-Curtis相异性分析显示,20个AMF群落样本被聚为2个组,与高密度和中低密度对应。共线性网络分析揭示了AMF真菌组成的非随机模式。Glomus-MO-G23-VTX00222、Glomus-viscosum-VTX00063、Glomus-Glo7-VTX00214被确定为共生网络中的关键分子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AN、铵态氮(NH_4~+-N)共同影响AMF群落结构。【结论】杉木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碱解氮和铵态氮是影响AMF特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在共线性网络中铵态氮NH_4~+-N和碱解氮AN网络中心系数为0.943 4。在林分密度变化过程中,林下植被辛普森指数与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辛普森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4)。土壤理化性质和分类群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影响杉木林地AMF真菌群落结构。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又会影响地上植被,最终土壤群落与地上植被协同响应密度变化。这一结果为AMF介导植物地上地下协同作用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李文 张秋霞 彭紫薇 吴晓生 严强 王玉哲 胡亚林 刘先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随林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8、16、25和35 a)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墨水法测定AMF侵染率,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根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杉木AMF侵染率均>60%,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 a杉木AMF侵染率显著高于8 a杉木(P0.05).AMF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Shannon、Simpson和PD-whole-tree指数,均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35 a杉木Chao1和PD-whole-tree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明奡 张菲 黄光明 刘瑞成 刘利平 吴强盛 徐永杰
【目的】探索低磷(P)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核桃幼苗根系P吸收的影响及机制,为核桃幼苗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筛选的1个高效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分析适P(100μmol·L-1)和低P(1μmol·L-1)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对‘辽河一号’核桃幼苗植株生长、根系构型、根系P含量、根系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基因(JrPAP10和JrPAP12)和磷转运基因(JrPT3;1和JrPT3;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沾屑多孢囊霉接种3个月后,核桃幼苗根系侵染率达45.6%~53.2%,且低P处理可提高根系菌根侵染。在低P和适P条件下,接种沾屑多孢囊霉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低P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还显著改善植物根系构型,提高根系P含量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JrPAP10和JrPT3;1均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JrPAP12仅在低P条件时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且JrPT3;2的表达量被沾屑多孢囊霉抑制。【结论】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诱导低P条件下核桃幼苗JrPAP10、JrPAP12和JrPT3;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土壤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改善根系构型,从而提高核桃幼苗P吸收和生物量积累。
关键词:
核桃 菌根 磷 磷酸酶 磷转运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淑雅 王镜如 朱滢滢 伊力塔 刘美华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管理及生产力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中,取0~20 cm土层样品,分析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的根系分泌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阐明混交林根系分泌物对AMF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纯林与混交林土样共检出含量高且具有化感活性的主要分泌物5种: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浙江楠纯林根际土壤中所含AMF属的OTU数量最多、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最高,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低;3种林分土壤AMF优势属都为Glomus属,混交显著降低了Glomus的占比、提高了Gigaspora占比。相关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杉木纯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油酸甲酯对混交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结论】杉木和浙江楠混交使土壤化感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使AMF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宁 邢意警 熊瑞 史文辉
磷素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溶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直接参与土壤磷素活化和植物获取磷素的过程,对生态系统磷养分周转与植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获取和利用磷的策略、植物磷素吸收的丛枝菌根真菌协调途径、植物磷素吸收的溶磷细菌协调途径、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的协同作用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植物-微生物协作促进磷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植物的磷素获取过程需要高效的根系适应能力,通过调控根系形态性状、改变根系分泌物成分与分泌量,促进土壤磷素活化;同时,丛枝菌根真菌可通过与植物间的互利共生物质交换,推动根际与菌丝际的土壤生物活性与化学性质变化,促进植物获取磷素;此外,溶磷细菌与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界面形成积极互作关系,分泌多种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提高磷活化相关酶活性改善土壤可利用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互作促进植物磷素吸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应重点关注:菌根属性在互作体系中的作用;分析鉴定互作体系成员的代谢物组成及其潜在功能;探讨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其功能组装的影响。参14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敏 李隆 张福锁
以有机磷为磷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M真菌和双接种对蚕豆 (ViciafabaL .)吸收磷和氮的影响。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蚕豆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 ,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1 5 %和 2 0 7% ;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蚕豆菌根侵染率提高 12 0 % ;相对于对照 ,双接种使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 0 6 9和 0 39增加到 1 30和 0 5 4 μmol·g-1·h-1,磷和氮吸收速率提高 5 0 9%和 2 2 0 % ,吸收有机磷和氮分别增加 6 3 9%和 4 4 8% ,高于单接AM真菌。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
关键词:
AM真菌 根瘤菌 蚕豆 有机磷 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晴 段文艳 李鑫 景若楠 盛敏
【目的】阐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元宝枫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探讨元宝枫根系形态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在元宝枫幼苗生长基质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种AM真菌,以不接种AM真菌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培养90 d后,测定元宝枫的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接菌与不接菌处理之间的差异,采用envfit ()函数、冗余度分析和变差分解分析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株高、地径、茎干质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显著提高,根冠比下降。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的促生作用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2)与对照相比,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大,粗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增加,细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显著降低。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根系形态的影响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3)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根系活力和根系形态密切相关。【结论】接种AM真菌有助于增强元宝枫的根系活力,改善其根系形态,促使其汲取更多养分,进而提高其生物量。
关键词:
元宝枫 丛枝菌根真菌 根系活力 根系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孟繁荣 田兴军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苹果树 果实品质 果树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陈丽娟 韩丽 陈泽斌 白和灵 尹敏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呈现G4>Gm,Gv>Ge>Gi;对比各处理对玉米生理活性的改善作用,混合菌剂效应明显优于单种菌剂;对比单菌剂,Gm和Gv对玉米生理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而Ge和Gi则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了混合菌剂在玉米生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筛选...
关键词:
AMF 玉米 生理指标 生理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波 王邵军 赵爽 张路路 张昆凤 樊宇翔 解玲玲 王郑均 郭志鹏 肖博
【目的】探究石漠化生境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选取优势菌种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农林生物肥(MN)、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农林生物肥(YN)、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农林生物肥(GN)、农林生物肥(ck)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枪杆生长(树高、胸径、根和叶生物量、叶面积、叶片色素及叶绿素)及光合特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白枪杆的生长与叶、根生物量积累(P<0.05)。(2)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显著提高了白枪杆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的相对含量(P<0.05),提升率达6%~67%。(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白枪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P<0.05)。(4)主成分分析表明:气孔导度、树高、叶黄素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主控因子,平均贡献率达45.81%,叶绿素b、生物量和总叶绿素的影响次之。【结论】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主要通过促进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白枪杆净光合速率,其中摩西斗管囊霉为最优菌种。图5表2参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