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4)
2023(14162)
2022(12249)
2021(11374)
2020(9488)
2019(21791)
2018(21705)
2017(41060)
2016(22857)
2015(25734)
2014(25819)
2013(25627)
2012(24037)
2011(21762)
2010(21834)
2009(19872)
2008(19332)
2007(17122)
2006(15193)
2005(13688)
作者
(70279)
(58229)
(57867)
(54725)
(37284)
(28136)
(26159)
(22969)
(22352)
(21023)
(19840)
(19830)
(18919)
(18796)
(18283)
(18032)
(17459)
(17446)
(16771)
(16689)
(14814)
(14511)
(14220)
(13379)
(13150)
(13141)
(13086)
(12836)
(11966)
(11653)
学科
(93082)
经济(92981)
管理(60181)
(58997)
(47516)
企业(47516)
方法(37729)
数学(31975)
数学方法(31578)
中国(27384)
(25566)
地方(24700)
(23105)
业经(21451)
(20328)
农业(17494)
(16469)
贸易(16455)
(15980)
(15875)
(15257)
理论(15150)
环境(15051)
(14927)
银行(14837)
(14778)
金融(14777)
技术(14775)
(14297)
(13694)
机构
大学(325846)
学院(324049)
(123220)
管理(122758)
经济(120322)
研究(119047)
理学(105266)
理学院(103972)
管理学(101933)
管理学院(101383)
中国(86773)
科学(78349)
(72618)
(63079)
(62999)
研究所(57638)
(55381)
业大(54507)
中心(52361)
农业(49635)
(49188)
北京(46634)
(44659)
师范(44111)
(43716)
财经(43617)
(40220)
(39591)
(37863)
技术(37330)
基金
项目(222828)
科学(171796)
研究(158218)
基金(157756)
(140568)
国家(139361)
科学基金(116673)
社会(95456)
社会科(90167)
社会科学(90142)
(89179)
基金项目(83706)
自然(78312)
自然科(76399)
自然科学(76375)
(75412)
自然科学基金(74990)
教育(71907)
资助(66085)
编号(64222)
成果(52790)
(51449)
重点(50775)
(47278)
课题(46031)
(45982)
科研(42970)
创新(42911)
计划(42728)
大学(40067)
期刊
(141898)
经济(141898)
研究(97451)
中国(67242)
学报(60753)
(58117)
科学(53543)
管理(46396)
大学(44351)
学学(41775)
农业(40397)
教育(40091)
(39510)
(28773)
金融(28773)
技术(27611)
业经(24205)
经济研究(22142)
(20927)
财经(20478)
图书(18610)
问题(18226)
科技(17535)
(17411)
业大(16449)
(15929)
林业(15689)
理论(15662)
技术经济(15169)
现代(14484)
共检索到489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平  余象煜  吕洪飞  
1978年我们在浙江省首次发现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雄性不育株。本文对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叶球进行了有关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孢子型。造成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的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雄性不育株的雌球花发育正常,并能正常开花、授粉和结籽。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可育株的小孢子叶球,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明显差异,前者的酶带数始终多于后者。作者认为,杉木不育株中可能存在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通过影响或调节编码过氧化物酶的核基因的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李平  何福基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发育时期硝酸还原酶(NR)活力被认为是判断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冰  王志源  蒋健箴  
以2份辣椒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有株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部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这些生化特性的异常与不育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小孢子母细胞期以后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过氧化氨酶活性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开始不育株明显低于可育珠;可溶性蛋白含量从小孢子母细胞期以后不育株明显低于可育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鹏  孙宇涵  林华忠  方禄明  余小龙  翁建宇  张运根  李云  
【目的】探究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雄球花外部形态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杉木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杉木雄球花为材料,采用数码相机实地拍照、体视镜以及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法研究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球花生长发育的过程。【结果】杉木雄球花着生于新枝顶端,外部有芽鳞包裹。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雄球花的芽鳞逐渐打开,小孢子叶的体积增大,逐渐伸长到芽鳞之外,最终将雄球花的芽鳞挤压脱落;而小孢子叶颜色和大小也有着明显的变化,颜色经过翠绿色、黄绿相间、黄褐色、并最终变成红褐色,其长度变化范围为3.278~5.229 mm,直径变化范围为2.626~3.868 mm。观察杉木减数分裂过程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存在异常,如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落后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裂不同步,以及在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不均等分裂,如二分体、三分体。不同着生位置的雄球花发育具有不同步性;同一个雄球花的不同小孢子叶以及相同小孢子叶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也不相同,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大约持续3 d。【结论】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雄球花外部形态及小孢子叶颜色和大小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异常现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立全  霍治军  常彩涛  张成合  李明  刘文明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 A和保持系9601 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 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II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唯  宫再欣  郑彩霞  
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管康林  严逸伦  郑钢  
对杉木种子园几类无性系的株型,光合特性和呼吸酶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作了观察;对花芽形成,开花结实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包括碳氮比,大分子物质(DNA、RNA、蛋白质和脂类)和呼吸代谢中间产物(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揭示出杉木有性过程的生理活动与某些遗传性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洪生  孙荣锦  蒋婉如  邓迎海  孙天恩  
采用高灵敏度的显微荧光术研究同一背景材料的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目的在于比较同核异质及同质近等基因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现象。结果表明,几种不育类型小孢子均表现核物质的降解,只是降解的时期不同。由此认为,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实质就是细胞的自我降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前程  耿宵  陈雪平  王彦华  方文慧  张宝珍  张成合  
对花椰菜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和POD酶活性测定表明 ,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正常 ,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细胞的肥大生长和高度液泡化 ,致使绒毡层与小孢子正常发育的协调关系遭到了破坏。不育花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其保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双霞  范妍芹  申书兴  陈雪平  刘云  严立斌  
以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未见异常,败育发生在四分小孢子形成之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与四分体胼胝质壁不适时解体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延迟解体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亦楠  朱德蔚  连勇  戴善书  陆长旬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 9530 5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行为异常 ,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提早被破坏解体 ,或绒毡层细胞多层径向分化 ,异常肥厚 ,挤压单核期的小孢子。此外败育方式还有单核中期小孢子无法进行外壁沉积 ,或小孢子的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 ,以及花药畸形 ,花药上长出许多附属物等异常现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凯  高述民  胡青  程朋军  吴江黛  李凤兰  
研究文冠果雄性不育机理 ,该文观察了文冠果雄蕊发育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并通过双向电泳方法对花药蛋白进行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两性花花药和雄花长、短花丝花药中均含有具萌发能力的花粉粒 ,但两性花的饱满花粉粒比雄花的饱满花粉粒少 ,两性花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双核花粉粒时期 ;②雄花的短花丝后期能伸长 ,花药能正常开裂散粉 ,而两性花的花丝始终不伸长 ,花药不能开裂 ,这表明文冠果雄性不育的症结主要在于花药不能正常开裂 ,其次在于部分花粉败育 ;③在蕾期 ,两性花花药蛋白与雄花花药蛋白无差异 ;至开花期 ,至少有 2个多肽(B1 ,B2 )的表达存在差异 .对B1 进行了纯化和测序 ,序列为AG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凤珍  韩海  栗仲兴  屠骊珠  李勇  
本文对大麦雄性不育和可育花药形态和花粉发育进行了细胞胚胎学比较研究,结论如下: 1.可育和不育大麦的花药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在于不育花药基部成为戟形,且开花时花药变得瘦小。 2.可育大麦的花粉发育类同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而不育花粉不能发育到二核期,并很快解体形成“无花粉型”花粉;其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几种异常现象:(1)早期发生异常;(2)绒毡层过早退化;(3)属绒毡层解体较晚者,小孢子能发育到二细胞阶段,但形态扭曲,内含物贫乏。 3.可育的药壁发育正常同于单子叶型,直到2细胞花粉粒时期绒毡层才全部退化。而雄性不育药壁发育异常,主要体现在绒毡层早期退化或药壁分化不完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海燕  黄晋玲  
【目的】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两方面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棉A小孢子的败育机理。【方法】亚棉A是从亚比棉×陆地棉3种杂种中选育出来的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棉花不育系亚棉A及其保持系亚棉B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不育材料亚棉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在显微结构上,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李海渤  傅廷栋  
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 ,RGCMS S45A和RGCMS 117A中表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polCMS)的植株 ,其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特点与polCMS相同 ,即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较小 ,表现彻底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表现部分雄性不育 ,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并产生一定数量可育花粉。表现核质不育 (RGCMS)的植株 ,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小 ,表现彻底的polCMS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也表现彻底雄性不育 ,具有核、质不育的共同特点 ,每个花药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但无可育花粉 ,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