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4)
- 2023(6415)
- 2022(5337)
- 2021(5259)
- 2020(4177)
- 2019(9724)
- 2018(9794)
- 2017(18658)
- 2016(10224)
- 2015(11678)
- 2014(11756)
- 2013(11226)
- 2012(9883)
- 2011(8961)
- 2010(9609)
- 2009(8524)
- 2008(8477)
- 2007(7613)
- 2006(6635)
- 2005(5921)
- 学科
- 济(40442)
- 经济(40416)
- 管理(28169)
- 业(27105)
- 企(23926)
- 企业(23926)
- 方法(21449)
- 数学(18803)
- 数学方法(18246)
- 农(10295)
- 中国(10056)
- 业经(9656)
- 学(8913)
- 理论(8847)
- 财(8154)
- 贸(7559)
- 贸易(7555)
- 制(7530)
- 易(7345)
- 地方(7027)
- 农业(6706)
- 技术(6286)
- 和(6262)
- 教学(6138)
- 银(6028)
- 银行(6007)
- 划(5995)
- 策(5801)
- 行(5678)
- 融(5267)
- 机构
- 学院(145546)
- 大学(141957)
- 管理(54886)
- 济(52242)
- 经济(50975)
- 研究(47651)
- 理学(47273)
- 理学院(46776)
- 管理学(45409)
- 管理学院(45158)
- 中国(35528)
- 科学(32599)
- 京(30690)
- 农(26325)
- 所(25355)
- 业大(24508)
- 财(23344)
- 研究所(23269)
- 江(22923)
- 中心(21438)
- 农业(20697)
- 技术(19393)
- 北京(19324)
- 财经(18475)
- 院(18362)
- 州(18226)
- 范(18033)
- 师范(17750)
- 经(16692)
- 省(16319)
- 基金
- 项目(99692)
- 科学(76401)
- 研究(69864)
- 基金(69019)
- 家(62127)
- 国家(61637)
- 科学基金(51710)
- 省(41763)
- 社会(40787)
- 社会科(38665)
- 社会科学(38652)
- 自然(35475)
- 基金项目(35327)
- 划(34899)
- 自然科(34709)
- 自然科学(34699)
- 自然科学基金(34029)
- 教育(33615)
- 资助(30233)
- 编号(28967)
- 重点(23184)
- 成果(23094)
- 发(21501)
- 课题(21382)
- 创(21076)
- 部(20274)
- 计划(20094)
- 创新(19599)
- 科研(19329)
- 科技(18042)
共检索到21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波 童书振
利用竞争的观点对杉木单株平均直径生长进行模拟。引进树冠和冠长作为林木实现竞争的两个主要指标,用竞争力函数作为衡量竞争大小的主要潜力指标,求出潜在林木生长的竞争力函数和现实林木竞争力函数。用调节系数对现实林木竞争力函数进行调节,从而求出林木潜在直径生长曲线,对此生长通过竞争系数进行调节,导算出林木直径生长模型,同时通过竞争状态类比,比较竞争潜力,进一步求出林分直径生长的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应用。它能用于预测林分每年生长,同时也能在生产上指导间伐及林分管理。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竞争函数 林分潜在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丽 张雄清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在直径生长模型中的应用,对林分密度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对7种不同的林分密度指标在单木直径年生长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构建了8种杉木单木直径年生长模型。[结果]8种模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R~2均在0.96以上。相比较含有密度指标的杉木单木直径模型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模型。在所有含有密度指标的模型中,决定系数最高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为以林分断面积BA和Nilson密度指数为密度指标的模型。[结论]基于SDI林分密度指数构建的杉木单木直径模型最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冠军 郑宏 林开敏 林强 邹显花 曹光球 马祥庆
通过研究两种不同间伐密度管理模式对3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大径材产量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与仅经过1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相比,经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更大,径阶分布范围更为集中,高径比更小,尖削度更大.(2)就林分蓄积量和材种结构而言,经1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的蓄积量明显大于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经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大径材及超大径材(D≥40)出材量更高.表明两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更适合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关键词:
杉木 密度管理模式 大径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纪山
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二类调查的14个落叶松固定样地的346株复测林木数据,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落叶松单木平方直径生长量模型。它包含了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所需考虑的林木大小、立地条件和林木竞争这3个因素,并具有与年龄、地位指数无关的特点,便于实践中应用。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单木平方直径生长量模型需要考虑的主要因子是林木直径值、林分断面积和坡度。
关键词:
落叶松 单木模型 二类调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秦建华 阮益初 姜志林 叶镜中
本文旨在探讨疏伐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按相对直径将林分划分为3个生长阶层,分析林分的结构、生长速率及竞争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疏伐方法改变了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的生长和竞争。机械疏伐林分结构最合理,断面积生长速率和生长量最高,竞争最小。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疏伐 林分组成 林分生长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陈孝云 谢拥群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武 雷相东 徐光 杨英军 王全军
【目的】预测蒙古栎天然林的生长和发展,为其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蒙古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95块固定样地的两期复测数据,分析蒙古栎林单木直径平方生长量(以下简称直径生长量)与竞争因子、林木大小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找出影响林木直径生长量的主要因子,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蒙古栎林的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结果】最终确定的蒙古栎林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567,预估精度为98.95%,平均误差为4.792 7E-5cm2,平均绝对误差为0.651 2cm2,均方根误差为0.842 1cm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255 2。【结论】影响蒙古栎单木直径生长量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高生长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野外调查数据,在分析林分相对胸径(dR)和相对树高(hR)规律的基础上,拟合了胸径-树高曲线、胸径-株数累积(%)曲线以及树高-株数累积(%)曲线。根据林分结构现状,应用SPSS 20统计软件模拟了杉木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模型的相关指数达到了0.993,求得参数A=28.606,B=1.094,k=0.031,m=-0.466,且各参数的估计值符合杉木的生长规律。此模型大大提高了林木树高因子的模拟精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春明
基于两层次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建立江西省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模型。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长期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数据库包括82个区域、365个样地、5416株树木共计16248条记录。为了解决不同区域及不同样地之间的差异,本文构建的混合模型分别考虑样地层次、区域层次及两层次的随机参数效应。针对数据存在的重复测量及嵌套结构特性,在模拟时选择合适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模型矩阵来解决此类问题。最后利用独立的抽样验证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对象木胸径、林分内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值以及海拔对单木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与林业中常用的传统最小二乘方法相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守攻 唐守正 惠刚盈
以数据区检索方式为标准,竞争指标算法可分为4类。其中第二类为改进算法;竞争木索引扫描和动态分区扫描,是首次提出的两种算法。用独立的数据区建立索引,改善了系统的灵活性;优化算法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解决了微机上开发应用单木模型系统部分关键问题。同时给出了不同算法结构的内存额外开销量和计算工作量的估计公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守正 杜纪山
为了有利于三大类生长模型的联结,更好地反映间伐对林分中林木分化的影响,依据林分直径变动系数的渐近稳定特性和其在林分间伐后的实际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容性的直径变动系数动态模型。以长白落叶松为例,进行了相容性模型、不含间伐因子的直径变动系数动态模型和直径方差模型的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容性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容性模型具有生长建模所期望的相容性、步长不变性、机理性等特征,模型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和数学意义比较明确,在描述不同间伐体制下同龄林分直径变动系数动态变化曲线时有两点结论:(1)未间伐时,现实林分直径变动系数的初值决定曲线走向,初值大于直径变动系数趋向值,曲线单调下降;反之,曲线单调上升;(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杉木 混交树种 种间竞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兆廷 孙玉军 梁瑞婷 马佳欣 李佳怡
【目的】无人机遥感的迅速发展为胸径预估提供了新方向,本研究适用于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提取样地单木树冠因子后,估算胸径及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等指标,实现精准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方法】根据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33块杉木人工林地面调查数据,利用10种传统模型与2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对单木胸径进行估测,并基于不同的自变量组合形式来分析不同因子对胸径估测的影响。【结果】根据传统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树冠半径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林分密度、偏冠因子及竞争指数与胸径均呈显著负相关。传统模型建模过程中所引入最优竞争指数为树冠重叠内角相关的CI2,模型逻辑斯蒂模型拟合结果最优,幂函数(有截距)模型次之。而在使用检验数据进行估测时,幂函数(有截距)有着最好的估测效果。随机森林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使用检验数据进行估测,不同竞争指数对模型拟合提升程度不同,与树冠重叠面积相关的竞争指数CI3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小于随机森林,略大于传统模型。对胸径进行估测时,包含与竞争木大小相关的竞争指数CI4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拟合与估测单木胸径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效果更优。在模型的不同自变量组合中,加入有关树冠的竞争指数能使模型预测精度提高,决定系数R~2增加,E_(MA)、E_(RMS)及A_(IC)减小。传统模型的最优竞争指数为重叠内角相关的竞争指数CI2,在机器学习方法中与对象木和竞争木大小相关的竞争指数CI3和CI4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偏冠指数对于胸径估测的提升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胸径估测 林木竞争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臻 王利艳 刘静 邹显花 郑宏 范福金 马祥庆 林开敏 李明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结果】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施肥 大径材 材种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径材;(3)对于立地指数大于16的杉木宜林地,宜采用高密度造林、多次间伐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不同规格用材满足木材市场需求,还可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对于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应该采用稀植造林,以生产小、中径材为主;(4)应在立地条件好、低密度造林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林木;(5)在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间伐在促进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的贡献并不明显,对林分...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林分断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