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
2023(1897)
2022(1635)
2021(1530)
2020(1391)
2019(3148)
2018(2959)
2017(5462)
2016(3129)
2015(3636)
2014(3648)
2013(3461)
2012(3296)
2011(3102)
2010(3045)
2009(3021)
2008(3053)
2007(2801)
2006(2523)
2005(2477)
作者
(9447)
(8057)
(7914)
(7652)
(5089)
(3873)
(3581)
(3017)
(3004)
(2892)
(2847)
(2754)
(2738)
(2706)
(2583)
(2460)
(2393)
(2329)
(2241)
(2220)
(2145)
(2100)
(1984)
(1902)
(1862)
(1794)
(1792)
(1718)
(1669)
(1640)
学科
(10716)
经济(10666)
管理(9186)
(7836)
(6709)
企业(6709)
(4819)
方法(3923)
(3858)
中国(3556)
(3226)
(3223)
(3205)
数学(3179)
数学方法(3088)
体制(2775)
(2453)
金融(2453)
业经(2425)
(2389)
银行(2379)
(2369)
制度(2338)
(2300)
土地(2130)
地方(2114)
(1887)
贸易(1884)
(1877)
财务(1869)
机构
大学(46179)
学院(44464)
研究(17802)
(17590)
经济(17168)
管理(15572)
中国(13643)
理学(13019)
理学院(12843)
管理学(12582)
管理学院(12485)
(10446)
科学(10395)
(10236)
(9332)
研究所(8342)
(8293)
中心(7923)
财经(7368)
(7355)
业大(7087)
北京(6899)
(6888)
(6608)
农业(6235)
(6118)
(6096)
师范(6022)
(5577)
经济学(5401)
基金
项目(29000)
科学(22130)
基金(20903)
研究(20684)
(18966)
国家(18807)
科学基金(15230)
社会(12963)
社会科(12089)
社会科学(12088)
基金项目(10794)
(10440)
自然(9798)
自然科(9537)
自然科学(9535)
教育(9412)
自然科学基金(9378)
(9374)
资助(8549)
编号(7881)
成果(7304)
重点(6943)
(6731)
(6719)
课题(5992)
(5770)
科研(5703)
(5655)
教育部(5647)
(5483)
期刊
(21856)
经济(21856)
研究(15203)
中国(11267)
学报(8879)
(8395)
科学(7813)
(7716)
大学(7147)
学学(6761)
管理(6118)
教育(5180)
(4913)
金融(4913)
农业(4830)
财经(4090)
(3454)
林业(3232)
经济研究(3213)
业经(3193)
技术(3057)
问题(2944)
(2570)
业大(2506)
会计(2322)
世界(2169)
(2150)
科技(2141)
改革(2139)
(2139)
共检索到73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以南方14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划分的杉木带、区为基础,于1981年分别在广西、江西、福建、四川及河南各省设置5种密度的杉木造林试验林。经过10年试验结果,研究了密度对主要测树因子和木材质量的影响,还根据出材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了各带主要指数级的最佳初植密度。即南带。中带14—16指数级和北带12-14指数级每公顷以栽植5000株为宜;中带18指数级以上者,每公顷以栽植3333株为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童书振  张建国  罗红艳  罗云伍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 1 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 :(1 )同一立地指数级 ,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 ,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 ;两者胸径差异明显 ,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 ;两者立木蓄积 ,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 ;间伐林分总蓄积量 (立木蓄积 +间伐蓄积 )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 ,其比值 ,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 ;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 ,1 6年前影响明显 ;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 ,1 1~ 1 6年时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在 0 4 5 5 8gC·g- 1 ~ 0 5 0 0 3gC·g- 1 之间 ,各器官碳素密度的排列顺序为 :树皮 >树叶 >树干 >树根 >球果 >树枝 ,多年生枝、叶的碳素密度比其他年龄的枝、叶要高 ;灌木层、草本层的碳素密度分别为 0 4 344gC·g- 1 、0 4 0 0 9gC·g- 1 ,死地被物层碳素密度为 0 4 341gC·g- 1 ,土壤中各层次碳素密度分布不均 ,表土层的碳素密度略低于亚表土层 ;碳贮量在杉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邱尔发  何智英  林思祖  
对5种造林密度的29年生杉木林分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冠长、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林下植被生活势减弱,根幅和单株根量减少,根深、粗根密度及总根系密度增大。细根以3750株·hm-2为最大,近似正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芳楫  高传璧  朱永元  任华东  方玉霖  李纪元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m×2.0m(A)、2.0m×1.5m(B)、2.0m×1.0m(C)、1.5m×1.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比),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伐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D和E可考虑作为经营能源林的造林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元梁  马万沭  
杉木造林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杨元梁,马万沭衫木是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速生丰产林中,衫木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福建省明溪县1984—1989年营造15067hm2速生丰产林中,衫木林占74.8%。由于造林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营造林经济效益和风险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径材;(3)对于立地指数大于16的杉木宜林地,宜采用高密度造林、多次间伐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不同规格用材满足木材市场需求,还可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对于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应该采用稀植造林,以生产小、中径材为主;(4)应在立地条件好、低密度造林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林木;(5)在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间伐在促进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的贡献并不明显,对林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车豪   全小强   王立冬   李小玉   胥清利   梁海燕   王燕茹   马祥庆   闫小莉  
[目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林木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研究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杉木幼林不同冠层、方向和枝条部位的叶片光合特征,可为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中科学界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修枝高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杉木林为对象,于5个造林密度(M_1:833、M_2:1 667、M_3:2500、M_4:3 333、M_5:6 667株·hm~(-2))样地中选择3株标准木,分5个不同冠层(距离树体基部1、2、3、4、5m处)、枝条朝向(东西和南北)、枝条叶片部位(尖端和末梢),测量光合特性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1)在冠层2 m处,P_n、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冠层3~5 m处P_n、G_s、T_r、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 P_n、G_s、T_r、WUE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树冠5 m处的枝叶光照条件充足,光合作用较强。3)除在M_4、M_5密度下树冠2~3 m处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末梢叶>尖端叶外,其余的不同冠层和不同密度下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尖端叶>末梢叶。[结论]5个造林密度中M_2密度(1667株·hm~(-2))的杉木叶片在不同冠层和枝条方向上的光合能力整体上更强,在4个冠层中各造林密度下均为树冠5 m处的杉木叶片表现出更大的光合潜力,尖端叶的光合能力强于末梢叶,东西向枝条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南北向枝条叶片。在M_5造林密度(6667株·hm~(-2))的冠层2和3 m处、M_4密度造林(3333株·hm~(-2))的冠层2 m处的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即密度的增加会对林内光照资源产生影响,特别是位于低冠层的枝叶,且密度越大冠层光合能力受到的影响也越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武孝  袁慧  杜超群  王起富  许业洲  邓湘雯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中林木生长差异和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为杉木短周期经营模式合理密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咸宁4~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A(2 500株/hm~2)、B(3 333株/hm~2)、C(4 444株/hm~2)和D(6 666株/hm~2)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直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依次递减,总生长量的递减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无差异,对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各生长量的影响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密度增大依次增大,且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姝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郑会全  曾建雄  雷松林  
【目的】探讨栽植密度和施肥对南洋楹早期生长的影响,在揭示主要栽培因素与单株材积、蓄积量相关关系和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密度与施肥组合栽培模式,使良种、立地、施肥等技术要素合理配合,为经营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和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试验法,对栽植密度和施肥量等4因素6水平按照均匀设计表U6(64)建立南洋楹高效栽培试验方案;通过Stepwise分析选择最优回归模型,确定主要栽培因素;采用Uniform Design Version 3.00拟合林分产量与施肥量回归模型;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Rsreg获得优化施肥量。【结果】不同试验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每蓄积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洪昌端  沈辛作  陈天霞  童再康  范义荣  
从全国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的浙江省开化、建德和临安3个试验点中取1485株样木,分析其胸高木材密度。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在种源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种源内株间变异丰富;种源的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呈纬向渐变,且同1月均温相关,表现为从北到南木材密度呈下降的趋势。依木材密度所作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个试点均参试的49个种源划分为南、中、北3大类群;木材密度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单地点的种源遗传力为0.3103~0.3789,多点的种源遗传力达0.5833,且同胸径生长量有较高的遗传相关;依各种源的木材密度值的大小,为浙江省杉木造林区选出了福建南平和广西那坡2个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念  王学顺  黄安民  王晨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灰狼算法支持向量机(GWO-SVM)的木材密度预测模型,利用近红外光谱(NIR)对杉木密度进行预测,为杉木性质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9个杉木样品光谱数据和样品密度数据进行归一化,选取88个样品作为训练集、21个样品作为测试集,对2 151维光谱数据提取主成分,以主成分作为输入变量,以杉木样本密度作为输出变量,建立杉木密度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SVM模型和GWO-SVM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选择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98.7%。MLR模型的R~2为0.771 4,MSE为0.000 282 1,MAPE为3.009 23%; SVM模型的R~2为0.923 8,MSE为0.000 233 1,MAPE为2.794 50%;灰狼算法对SVM进行参数寻优,获得的最优参数分别为C=18.366 6、σ=0.043 3,GWO-SVM模型的R~2为0.919 2,MSE为0.000 183 4,MAPE为2.496 37%。3种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GWO-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好。【结论】从预测精度分析,GWO-SVM模型明显优于MLR模型和SVM模型;从模型决定系数分析,GWO-SVM模型和SVM模型均优于MLR模型。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结合近红外光谱对杉木密度进行预测分析合理、高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