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
- 2023(1360)
- 2022(1192)
- 2021(1227)
- 2020(1067)
- 2019(2394)
- 2018(2228)
- 2017(4095)
- 2016(2535)
- 2015(2999)
- 2014(2999)
- 2013(3216)
- 2012(3091)
- 2011(2817)
- 2010(2970)
- 2009(2876)
- 2008(2919)
- 2007(2751)
- 2006(2527)
- 2005(2352)
- 学科
- 济(7535)
- 经济(7528)
- 业(5858)
- 管理(5326)
- 教育(4910)
- 企(4678)
- 企业(4678)
- 学(3952)
- 生(3952)
- 研究(3921)
- 制(3752)
- 研究生(3502)
- 方法(3222)
- 农(2796)
- 度(2746)
- 制度(2738)
- 数学(2673)
- 数学方法(2583)
- 服务(2433)
- 中国(2325)
- 疗(2244)
- 医疗(2243)
- 财(1963)
- 理论(1955)
- 农业(1820)
- 策(1609)
- 及其(1602)
- 业经(1542)
- 银(1501)
- 银行(1476)
- 机构
- 大学(43143)
- 学院(40255)
- 研究(19981)
- 科学(13782)
- 济(12941)
- 经济(12372)
- 中国(12061)
- 管理(12030)
- 农(11608)
- 所(11457)
- 京(10698)
- 研究所(10572)
- 理学(9934)
- 理学院(9764)
- 业大(9709)
- 管理学(9387)
- 管理学院(9319)
- 农业(8851)
- 院(8399)
- 省(8204)
- 江(7672)
- 中心(7292)
- 北京(7200)
- 林业(6470)
- 室(6344)
- 财(6292)
- 研究院(6182)
- 农业大学(5883)
- 范(5766)
- 州(5735)
共检索到66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曹光球 俞新妥 陈锡桓 吴淑芳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 2 1种潜在的多用途杉木伴生树种从经济、生态及可行性 3方面出发 ,采用 2 2个因素评价 ,进行选择。结果表明 :在前 7名的适宜多用途伴生树种有 :马尾松、丝栗栲、毛竹、木荷、苦槠、上杭锥、三年桐 ,为筛选多用途伴生树种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杉木 多用途树种 伴生树种 层次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世国 林思祖 林大辉
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杉木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应用Apriori算法从杉木混交林野外调查数据中挖掘出杉木与其伴生树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合适的伴生树种,提供杉木伴生树种选择的新途径.
关键词:
Apriori算法 杉木 伴生树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光球 林思祖 曹子林 丁咇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 :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 ,随着立木级的增大 ,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 ,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 ,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 ,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 2参 1 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振邦 戴洪才 李昕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关键词:
红松 椴树 水曲柳 相互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琦 官凤英 范少辉 刘广路 夏明鹏 涂年旺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
关键词:
毛竹 伴生树种 冠幅比 生态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星涤 赵晓方
研究目的:探讨矿粮复合区资源利用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途径。研究方法:根据科斯社会成本理论对矿业开发准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存在某种绝对的资源利用优先权,资源用途选择的法经济学标准是对资源利用机会、环境和社会成本效益的全面评价。研究结论:构建RSECBA评价体系,完善资源利用准入机制,创造非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矿业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合作博弈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保证矿山土地复垦、环境恢复资金来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桂艳 徐孝炳 盛兴邦
阔叶树种在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条件等方面有着针叶树种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在少林或针、阔叶树种失调的地区,适当发展阔叶树种,十分重要。 营造混交林是发展阔叶树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促进种间互助,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力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的优点。为了发展优良阔叶用材树种与个别珍贵的针叶树种,自1977年起,选择了马褂木等6个树种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试验,现据生长情况探讨如下。
关键词:
优良用材树种 混交造林 生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韶军
看了《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八期徐海蓉的《一种在Word文档中快速输入生僻字的方法》后,我按捺不住向大家介绍另一种更好方法的冲动。我的方法是用陈桥智能五笔输法即可快速输入生僻字(其实是超出GB编码字的GBK编码字)。在中文输入法中,最好的是万能五笔和智能五笔(《电脑报》2001年评),而我认为陈桥智能五笔法不仅能快速输入生僻字,而且在图书馆工作中很有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小凡 欧陶仁 朱建康 游远新
海洋捕捞生产中有多种作业具有相类似的作业形式,如延绳钓、笼捕、流刺网等都是通过绞收主纲即可以达到起收渔具获取渔获物的。而这类作业在海洋捕捞中占有很大比例,达60%以上;尤其在小型渔船中所占的比例更可达80%以上。因此研制通用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价格低廉的起纲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所先 周源洁
开展了对核电站水泵电机搬运安装工装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四车联动多用途重载全向转运平台,主要介绍了平台系统的具体构成,并对转运平台的关键部件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国内核军工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彬
本文首先在保证土地与房产用途一致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998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7组房价与地价指数,然后运用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技术分析每组房价与地价间的关系,并揭示这些关系在2002年7月1日土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改革生效前后的变化。结论表明:①长期内房价与地价相互影响,且存在均衡机制;②短期内,从综合层面看,房价与地价两者互为因果,但从分阶段分用途看房价变动更多地决定地价变动;③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对房价与地价关系影响并不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耀林 赵翔 唐旭
研究目的:研制多用途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类型评价业务、评价方法模型的系统集成。研究方法:在分析与归纳现有评价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多用途土地评价的"业务结点—业务过程"逻辑关系模型,并设计包含数据接口、专业算法和应用表现等层次结构的评价业务插件和调用插件的宿主程序架构。研究结果:开发了土地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在统一的数据库和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需求环境下的系统功能集成。研究结论:基于插件思想设计的业务结点插件和宿主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的系统集成问题,开发的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提高了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泉 杨继镐 陈永富 华网坤
本文以太行山区刺槐立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位指数、标准林分蓄积量、土壤侵蚀性和保水蓄水性、立地期望值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分别对立地生产力、立地水保特性和立地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图寻求一套合理的立地质量多用途评价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杉木 种源试验 长期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林 黄田 曹永卿
本文探讨一种多用途隶属度的城乡用地模糊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利用GIS工具对城乡用地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计算出每一个用地斑块隶属各目标(类型)的隶属度,从而确定用地斑块最适宜的用地类型。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为例,从"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评价出绿心地区最适宜的生态保护用地、生态农业用地、生态社区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