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
- 2023(985)
- 2022(828)
- 2021(742)
- 2020(743)
- 2019(1466)
- 2018(1451)
- 2017(2275)
- 2016(1504)
- 2015(1620)
- 2014(1550)
- 2013(1526)
- 2012(1470)
- 2011(1288)
- 2010(1236)
- 2009(1212)
- 2008(1123)
- 2007(1059)
- 2006(937)
- 2005(739)
- 学科
- 壤(3663)
- 土壤(3650)
- 学(3253)
- 济(2266)
- 经济(2263)
- 管理(2175)
- 业(1992)
- 森(1811)
- 森林(1811)
- 林(1792)
- 企(1591)
- 企业(1591)
- 方法(1168)
- 生物(1166)
- 森林土壤(1040)
- 数学(1000)
- 数学方法(945)
- 财(920)
- 及其(910)
- 农(894)
- 防(828)
- 生物学(822)
- 防治(773)
- 治(771)
- 肥(744)
- 生态(721)
- 环境(717)
- 和(709)
- 土壤学(702)
- 中国(668)
- 机构
- 学院(21248)
- 大学(20765)
- 研究(10911)
- 农(10178)
- 科学(10165)
- 农业(8083)
- 业大(7743)
- 中国(7290)
- 所(7278)
- 研究所(7024)
- 室(5501)
- 京(5499)
- 实验(5450)
- 省(5346)
- 农业大学(5244)
- 实验室(5200)
- 重点(4927)
- 林业(4783)
- 环境(4534)
- 管理(4515)
- 业(4452)
- 资源(4402)
- 科学院(4352)
- 济(4274)
- 院(4273)
- 中心(4175)
- 经济(4123)
- 理学(3868)
- 理学院(3784)
- 林(3675)
共检索到30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林地土壤酚类物质的逐代积累这一定浓度,可以使林木生长受抑制直至死亡。土壤酚类物质分解消除主要依赖土壤中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故土壤有机质的激发效应和氮、磷的养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土壤微生物(细菌)将由初生代谢转向次生代谢,并积累次生代谢产物,致使土壤微生物无力分解土壤酚类物质。杉木林凋落物的激发作用小是不能促进土壤酚类物质消除的关键,必须有其他来源的有机质的协同作用以补充有效能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林国清 张沈龙 俞立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关键词:
天然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 林地 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腐殖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腐殖质生物化学形成理论、酶学以及林地的研究现状 ,认为林地土壤中氨基酸的缺乏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阔叶树种在杉阔混交林中具有增氮和调节碳氮比作用 ,退化点和作用点彼此互为佐证。参 2 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张小泉 焦如珍 魏以荣 冯福娟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魏以荣(浙江省丽水地区实验林场丽水323000)冯福娟(浙江省林业学校丽水323000)关键词杉木连栽,红外光谱杉木为我国特有的...
关键词:
杉木连栽,红外光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承标 曹继钊 吴庆标 韦家国 蒙跃环 李保平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云楚 刘元
抗流失阻燃剂是当前阻燃剂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TG 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酚类阻燃剂处理杉木热解过程各阶段的木炭产量和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酚类阻燃剂阻燃处理杉木的产炭量因苯环上取代基不同而不同 ,其阻燃作用的大小顺序为 :氨基 >溴 >硝基。同时具有氮元素和溴元素的二溴硝基苯酚和二溴氨基苯酚的产炭量都大于相应的单取代苯酚衍生物。浸泡实验后 ,磷酸氢二铵的产炭损失率是二溴硝基苯酚的 5倍。阻燃处理后产炭量的增大总是对应于炭化阶段热解反应峰温降低、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但产炭量的增大程度与这些热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是负相关的。因此 ,氮和溴的苯酚衍生物不仅对木材具有很强的阻燃作用 ,而且具有...
关键词:
木材 阻燃剂 热动力学 酚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桐 陆艳武 徐圆圆 钟连香 韦庆林 杨梅
【目的】探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含量较高的4种酚酸物质对草珊瑚生长和品质的化感效应,为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利用其化感效应指导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月生草珊瑚为试验材料,分别施加20,40,60,80 mg/L的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处理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究其对草珊瑚幼苗生长(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药用成分(异嗪皮啶、绿原酸、迷迭香酸、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利用平均敏感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20~60 mg/L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没食子酸总体上对草珊瑚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异嗪皮啶、绿原酸、迷迭香酸和总黄酮单株含量表现出促进作用,而香草酸则仅在质量浓度为20~40 mg/L时表现出促进作用。(2)与对照相比,4种酚酸在质量浓度为20~40mg/L时对草珊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20~60 mg/L时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提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对胞间CO_2浓度表现为促进作用。(3)综合分析可知,酚酸处理下草珊瑚的光合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药用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在一定阈值内酚酸物质可通过增强草珊瑚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草珊瑚生长及其体内药用成分的累积。【结论】4种杉木土壤酚酸物质对草珊瑚生长和品质整体呈现出低中质量浓度(20~60 mg/L)促进、高质量浓度(80 mg/L)抑制的化感效应,且20 mg/L阿魏酸、60 mg/L对羟基苯甲酸、40 mg/L的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在促进草珊瑚生长和品质提升方面表现较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平 叶正环 朱昌乐 侯建育
本文分析了柳杉连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肥力一耕土比二耕土高,根际土壤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华 李传涵 何绍江
用 4种标准酚酸 ,即龙胆酸 (gentisic)、香草酸 (vanillic)、丁香酸 (syringic)和香豆酸 (coumaric) ,每种酚酸设 6种浓度 (0 ,5 0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 ,分别对盆栽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幼苗土壤进行处理 ,待中毒症状出现后 ,分别测定盆栽土壤的pH值、土壤中酚酸的含量及杉木苗地上、地下部分植物体中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酚酸处理对盆栽土壤pH值、土壤中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而对杉木苗体内酚酸含量的影响显著 ,且杉木苗体内酚酸的含量与处理...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酚酸 运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华 阳胜男 陈怡 陈胜兰 文敏 付豪 廖美振
[目的]研究红心杉连栽对地力和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红心杉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立地条件相同的第1(G1)、2(G2)、3(G3)代红心杉人工幼林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换时间的方法,测定第1、2、3代红心杉幼林地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中的土壤酶活性及主要理化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估不同代次红心杉幼林林地的土壤肥力,探究与分析连栽红心杉林地肥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数F值的变化范围为5.993~(-4.436),23个评价指标通过"降维"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913%,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1.862%,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123%,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有7.927%;随着连栽代次增加和土层加深,土壤水分和孔隙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大量元素、有效微量元素、脲酶和磷酸酶活在第1、2、3代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的种植方式下,随着红心杉连栽代次的增加,土壤肥力和容蓄能力下降,脲酶、磷酸酶、全P、碱解N、速效K、有效Cu、有效Mn和有效Fe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红心杉 连栽 土壤肥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竑竣 李传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力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24%。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特性有重要意义。土壤酶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与力向,还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本文以阔叶杂木林为对照,探讨了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在土壤营养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杉木人工林土壤改良、低产林分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土壤肥力 主分量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1、2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相比 ,不论幼龄林还是中龄林 ,1代林均明显好于 2代林 ;比较土壤酶活性 ,各林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 ,即 1代林土壤酶活性较高 ;而比较两代林土壤化学性质则发现 ,在幼龄林发育阶段各土壤因子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 ,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等指标反而为 2代林较高 ;但各林分发育至中龄林阶段后则有了较强的规律性 ,除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外 ,其它所有指标均为 2代林较低。
关键词:
连栽 杉木 人工林 土壤性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丽鸿 崔朝伟 王佳琪 马东旭 任正标 何宗明 林开敏
为了解连栽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峡阳国有林场53年生1代林(CK)和23年生2代林(TP)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Alpha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但不显著(P≥0.05);土壤真菌纲水平上主要优势菌群分别为粪壳菌纲、座囊菌纲、散囊菌纲,属水平上主要优势群落为木霉属、圆孢霉属、青霉属,连栽对土壤主要优势真菌群落种类及相对丰度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共发现7种营养功能类群真菌,其中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占比最大,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丰度占比在连栽后极显著降低.土壤碳和钾元素是引起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氮和磷元素是影响真菌物种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腐生营养型真菌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2代连栽对土壤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功能类群来看,会造成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群落极显著降低,导致土壤养分循环效率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