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3)
- 2023(6684)
- 2022(5693)
- 2021(5075)
- 2020(4296)
- 2019(9423)
- 2018(9068)
- 2017(16846)
- 2016(9397)
- 2015(10104)
- 2014(9776)
- 2013(9598)
- 2012(8832)
- 2011(7935)
- 2010(7902)
- 2009(7073)
- 2008(7031)
- 2007(6158)
- 2006(5185)
- 2005(4513)
- 学科
- 济(34603)
- 经济(34563)
- 业(25863)
- 管理(25857)
- 企(20579)
- 企业(20579)
- 方法(17569)
- 数学(15318)
- 数学方法(15054)
- 学(10564)
- 财(10069)
- 农(9590)
- 贸(8829)
- 贸易(8827)
- 易(8597)
- 中国(8370)
- 业经(7475)
- 务(6796)
- 财务(6775)
- 财务管理(6764)
- 农业(6653)
- 企业财务(6442)
- 制(6323)
- 技术(6004)
- 银(5666)
- 银行(5613)
- 环境(5521)
- 地方(5340)
- 融(5335)
- 金融(5335)
- 机构
- 大学(136109)
- 学院(135133)
- 济(52801)
- 研究(52073)
- 经济(51844)
- 管理(49563)
- 理学(43677)
- 理学院(43118)
- 管理学(42094)
- 管理学院(41875)
- 中国(37543)
- 科学(37126)
- 农(36294)
- 业大(29616)
- 所(29569)
- 京(29384)
- 农业(29321)
- 研究所(27519)
- 中心(22650)
- 财(21722)
- 江(19954)
- 农业大学(19645)
- 院(19519)
- 北京(18256)
- 省(18219)
- 财经(18011)
- 科学院(16799)
- 室(16762)
- 经(16471)
- 研究院(15747)
- 基金
- 项目(100366)
- 科学(76962)
- 基金(73895)
- 家(70426)
- 国家(69900)
- 研究(61230)
- 科学基金(57307)
- 自然(41492)
- 自然科(40608)
- 自然科学(40590)
- 自然科学基金(39891)
- 基金项目(39329)
- 社会(38931)
- 省(38916)
- 社会科(37033)
- 社会科学(37019)
- 划(34350)
- 资助(30329)
- 教育(26914)
- 重点(23388)
- 计划(23172)
- 科技(21385)
- 编号(21318)
- 部(21019)
- 发(20826)
- 创(20820)
- 科研(20718)
- 创新(19617)
- 业(19117)
- 专项(17400)
共检索到190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方圆 郭新保 徐锡增 洪岩 葛腊宝 朱永林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eedlings after lift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Pruning leaf and root significantly affects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seedlings. Th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基武 刘春林 吴毅 黎恢安 尹大军 吴林世 胥雯
为提高南方红豆杉育苗的发芽率并促进其生长发育,采用不同圃地覆盖物、不同基肥、不同遮光度、芽苗移栽与不同播种方式等对南方红豆杉苗生长发育质量做了比较,得出最佳育苗的关键技术是以苗床垫黄心土,播种后覆盖黄心土后再覆盖苔藓,4 000 kg/667 m2 1∶1配比的腐烂猪牛粪加100 kg复合肥(N:15%,P:10%,K:15%,点养分≥40%)为基肥,控制遮光度为85%等,能够显著提高南方红豆杉苗木的生长发育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华 李传涵 何绍江
用 4种标准酚酸 ,即龙胆酸 (gentisinic)、香草酸 (vanillic)、丁香酸 (syringic)和香豆酸 (coumaric) ,每种酚酸设 6种浓度 (0 ,5 0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 ,分别对盆栽杉木幼苗土壤进行处理 ,在生长期间定期测定苗高 ,最后测定苗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酚酸对杉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但抑制作用的程度不同 ;同一种酚酸处理 ,浓度越高 ,盆栽幼苗株高生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降低越严重 ;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受酚酸影响的时间越长 ,幼苗受到抑...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酚酸 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芳群 张守攻 王军辉 马建伟 蒋明 王美琴 李悦
为了解光照处理下不同种源苗木的性状表现,建立高效的黑云杉补光育苗技术体系,用日光灯、日光色镝灯和碘钨灯3种光源对10个引自加拿大的种源容器苗进行了补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可以抑制苗木休眠,促进其持续生长,日光灯午夜补光8h处理135d的种源苗高可达对照的5.47倍。光源对苗木生长、枝条和根系分生有显著影响,日光色镝灯的处理效果最好,日光灯更经济方便。用日光灯补光时,以午夜补光8h的苗木生长最好。苗木性状存在种源与光源的极显著互作效应,说明黑云衫种源在适应光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应重视引种试验的种源选择,在补光育苗中根据种源选择合适光源,以期达到最佳育苗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琪 伍越 郑会全 胡德活 胡瑞阳 韩娟 李云 孙宇涵
【目的】不定根诱导是杉木优良无性系繁殖的重要手段,杉木组织培养中不定根诱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杉木不定根诱导的影响,以期研究出最适宜杉木生根的培养因素,为后续试验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杉木T-c22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营养物质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去除针叶情况、有无活性炭、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光质等不同培养因素,统计杉木生根的各种指标,研究不同培养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与光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生根的影响。【结果】(1)光照比黑暗显著提高杉木组培苗的株高、生根率、平均根数以及平均根长,显著抑制杉木的根鲜质量。(2)白光和红光均能提高杉木的生根率,生根率达100%;白光能够显著提高杉木的生根数量;红光和蓝光均会显著降低杉木的根长,但能够显著提高杉木无菌苗的株高。(3)添加IBA、NAA等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杉木的株高、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根干质量;光照和单一生长调节剂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平均根数以及平均根长。(4)培养基中含有适量营养成分会显著提高杉木的生根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平均根鲜质量以及平均根干质量;光照和有无营养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杉木的株高和平均根长。(5)去针叶显著提高杉木无菌苗株高、根的平均长度及平均干质量;光照和有无去针叶的交互作用对杉木不定根的诱导没有显著的影响。(6)活性炭显著降低杉木无菌苗的生根率、生根数量、根鲜质量以及根干质量;活性炭和光照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杉木的生根率以及平均根长。【结论】本研究中影响杉木T-c22无性系生根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光质>光照时间以及光照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有无去针叶和活性炭。最适宜杉木Tc22无性系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5 mg/L+IBA 0.5 mg/L;最适宜杉木生根的培养条件为添加适宜的营养物质、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 0.5 mg/L)、去除部分针叶以及红光(16 h/d)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家琛 陈钢 戴嘉豪 范福金 曹光球 曹世江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质下杉木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揭示杉木幼苗对不同光质的响应差异,为杉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优良无性系020扦插苗为材料,利用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设置白光(CK)、红光(R)、蓝光(B)、红蓝光(R:B=1:1)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结构,并测定光合参数和光合色素。【结果】白光、红蓝复合光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高于红光处理和蓝光处理。其中,白光处理比红光处理分别高130.61%、204.05%、112.14%,比蓝光处理分别高37.80%、31.34%、49.91%,而红蓝复合光处理比红光分别高89.02%、176%、51.09%,比蓝光处理分别高13.07%、18.96%、6.81%。白光处理和红光处理下幼苗叶片胞间CO_(2)高于蓝光处理和红蓝复合光处理。其中,白光处理比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高6.32%、5.10%,红光处理比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高4.18%、3.01%。光合色素在红蓝复合光处理下最低,分别比其余3种处理低27.81%、26.51%、15.52%。叶绿素比值在红光处理下最低,分别比其余3种处理低3.32%、1.90%、3.79%,而在红蓝复合光处理下最大,并显著高于其余3种处理。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出,红蓝复合光下细胞壁更加完整平滑,基粒、基质片层及其结构更加完整。【结论】不同光质处理下杉木幼苗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蓝光以及掺杂一定比例的红蓝光是杉木幼苗良种壮苗的理想光质。
关键词:
光质 杉木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蓝伟立 陈块明 李茂 叶义全 范福金 林开敏
【目的】为研究杉木育苗基质中真菌优势群落结构对指数施肥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施肥处理[对照(CK,0 mg/株)、指数施肥(EF,4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40 mg/株)]下,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比CK,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2)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降低了丰富度指数。3)在基质中,粗糙孔目(Trechi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为各处理下的基质真菌优势目,与CK相比,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被孢霉目的相对丰度,常规施肥仅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相对丰度。其中,苗高、地径、生物量均与被孢霉目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肉座菌目呈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被孢霉目与肉座菌目与水解氮、速效磷呈正相关,速效磷是影响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解氮、pH值是驱动基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可能改变了与N、P有效性敏感的真菌类群进而影响基质真菌群落组成。【结论】对比CK,指数施肥较常规施肥能有效提高有关磷转化与分解有机质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有利于基质后期有效养分转化与积累,以为杉木幼苗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于洋洋 王俊男 卢晖 刘爱琴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杉木种子预处理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对杉木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有利于提高杉木种子质量,促进种子萌发。KMnO_4和NH_4Cl溶液在系列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下皆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杉木种子萌发,在低浓度(0.1%、2%)处理下,各发芽指标随浸种时间增加而上升,且分别在0.1%浓度浸种3 h和2%浓度浸种0.75 h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H_2O_2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且在5%浓度浸种3 h时达到峰值。据此认为,适当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浸种一定时间均可促进杉木种子萌发,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国阳 林思祖 张文富 林开敏 许泽煌
对9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连栽地杉木针叶的叶片质量和单叶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叶片质量均下降,含磷素的配合施肥,如氮磷钾加微量元素、磷钾配施、氮磷钾配施和氮磷配施等能提高杉木针叶的单叶面积,微量元素与氮磷钾混施的效果尤佳。同时,指出施肥能改善针叶光合作用的有效叶面积,认为有效叶面积比叶片质量、单叶面积与杉木材积生长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表5参3
关键词:
施肥 杉木 生理特性 叶面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娇 关欣 黄苛 植可翔 陈波翰 段萱 杨佳敏 张伟东 陈龙池 杨庆朋
[目的]针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木材质量降低的问题,开展修枝试验,分析修枝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无节材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轻度修枝(保留冠长的75%,LP)、重度修枝(保留冠长的50%,HP)和对照(未修枝,CK)3种强度修枝处理,10年后比较不同强度修枝下杉木胸径、树高、材积、木材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旋切法测量节子数量与大小,探讨修枝对林分生长和无节材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树高、材积和饱满度均没有显著影响,也未影响杉木活枝的枝下高和活枝数量。修枝节的直径、长度和体积均显著低于自疏节,修枝处理也显著降低自疏节的数量。轻度修枝和重度修枝分别使单株节子总直径显著降低27.6%和40.8%,使单株节子总长度显著降低26.4%和32.6%,使单株节子总体积显著降低27.8%和45.0%。与有节部分相比,无节木材的密度显著降低,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显著增加。[结论]对杉木人工林宜采用修枝措施,在保持林分生长和材积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节子的数量和体积,以提升杉木外观等级并促进杉木无节材的形成。
关键词:
杉木 修枝 生长 节子 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 景美清 阳胜男 朱宁华 周原驰
为更好地协调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花生林农间作模式,本论文选取广西种源2.5代实生苗(简称"广西-2.5")杉木、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20(简称"福建-020")以及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61(简称"福建-061")杉木幼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花生间作对相应种源杉木幼林的成活率、光合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杉木间作模式下的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杉木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02%、6.06%、7.39%;树高总增长量分别增加了8.31%、28.57%和6.55%;地径、冠幅和新枝分支角度均略低于于未进行花生间作的对照组;不同种源的杉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不对称双峰曲线,其中净光合速率Pn的大小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花生间作模式和未间作的杉木纯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一致,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优化杉木幼林套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杉木 间作 光合特性 生长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罗红艳 熊有强
对N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和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对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在土壤NP营养亏缺状态下 ,施N对不同苗龄杉木苗木的影响不同。施N对 2a生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对 1a生苗木反而有抑制作用 ,说明 2a生苗木对N营养的需求高于 1a生苗木。 (2 )在NP亏缺状态下 ,增加N素的供应 ,使得 2a生苗木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部向冠部转移 ;而施P使得 2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的累积则由冠部向根部转移 ,1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累积则由根部向冠部转移。由此可见 ,苗龄不同 ,其对营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3 )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 ,NP...
关键词:
杉木 苗木 营养特性 光合产物分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辉华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ure stand and a mixed stand of Chinese fir and Alniphyllum fortunei planted on the poor site in Jian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ments of tree heighe,DBH and volume of pure stand and ...
关键词:
杉木纯林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 生长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英凯 刘鹏举 刘长春 任怡
【目的】基于空间聚类对杉木分布区进行分组,在不同组内分别建立杉木生长模型,为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杉木生长高精度预测提供方法。【方法】以杉木分布的16个省区为研究区,基于第七次、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和研究区的地形、土壤、气象等环境数据,采用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RF-RFE)算法对影响杉木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选择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前8个环境因子,利用ArcGIS 102的分组分析功能,根据环境相似性对杉木分布区进行分组,分别建立林分分组和未分组蓄积生长率模型。以全国未分组模型作为参考,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MRE)、系统误差(SE)和剩余标准差(S)对建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前8个环境因子分别为bio4(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elevation(海拔)、bio3(等温性)、bio8(最湿季度平均温)、bio1(年均温)、bio14(最干月降水量)、bio12(年均降水量)和bio2(昼夜温差月均值)。将研究区划分为7组时可使组内环境相似性最大、组间环境相似性最小。7组中只有4组有杉木样地数据,在4组中采用2种模型分别建立杉木林分生长率模型,与全国未分组模型相比,分组模型的决定系数提高01左右,拟合度更好;分组建模精度也明显提高,RMSE降低05左右,MRE降低6%左右,SE降低3%左右,S降低1左右。【结论】根据环境相似性对研究区分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长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全国范围杉木生长的高精度预测方法,可用于全国区域范围杉木林分生长量的整体预估和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模型更新,为实现主要人工林树种的大区域生长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空间聚类 随机森林模型 杉木 生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