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8)
- 2023(10407)
- 2022(9343)
- 2021(8978)
- 2020(7579)
- 2019(17947)
- 2018(18002)
- 2017(35165)
- 2016(19222)
- 2015(21800)
- 2014(21897)
- 2013(21458)
- 2012(19290)
- 2011(17180)
- 2010(17297)
- 2009(15642)
- 2008(14948)
- 2007(12784)
- 2006(10959)
- 2005(9310)
- 学科
- 济(75031)
- 经济(74954)
- 管理(54038)
- 业(51136)
- 企(43577)
- 企业(43577)
- 方法(39703)
- 数学(34998)
- 数学方法(34338)
- 农(18670)
- 中国(17742)
- 学(16947)
- 财(16624)
- 业经(16051)
- 地方(14536)
- 理论(14349)
- 贸(12567)
- 贸易(12560)
- 农业(12480)
- 和(12412)
- 易(12190)
- 技术(12045)
- 环境(11432)
- 制(11271)
- 务(11052)
- 财务(10979)
- 财务管理(10960)
- 划(10503)
- 企业财务(10329)
- 教育(9987)
- 机构
- 大学(266981)
- 学院(266893)
- 管理(110272)
- 济(99313)
- 经济(97042)
- 理学(96935)
- 理学院(95881)
- 管理学(93773)
- 管理学院(93317)
- 研究(84379)
- 中国(60408)
- 京(56985)
- 科学(55965)
- 财(42930)
- 业大(42627)
- 所(42319)
- 农(42265)
- 研究所(39101)
- 中心(38031)
- 江(37009)
- 北京(35928)
- 财经(35480)
- 范(35100)
- 师范(34783)
- 农业(33086)
- 经(32256)
- 院(31128)
- 州(30731)
- 技术(29676)
- 经济学(28399)
- 基金
- 项目(191082)
- 科学(149440)
- 研究(137577)
- 基金(137436)
- 家(120257)
- 国家(119280)
- 科学基金(102715)
- 社会(83362)
- 社会科(78943)
- 社会科学(78918)
- 省(75903)
- 基金项目(73455)
- 自然(69707)
- 自然科(68134)
- 自然科学(68117)
- 自然科学基金(66839)
- 教育(64236)
- 划(63737)
- 资助(58092)
- 编号(56946)
- 成果(45056)
- 重点(42551)
- 部(41116)
- 创(39805)
- 发(39756)
- 课题(39093)
- 创新(36962)
- 科研(36825)
- 大学(35534)
- 项目编号(35135)
- 期刊
- 济(102364)
- 经济(102364)
- 研究(73118)
- 中国(45459)
- 学报(43610)
- 科学(40450)
- 管理(39370)
- 农(37555)
- 大学(32742)
- 教育(31807)
- 学学(30880)
- 财(30751)
- 农业(26676)
- 技术(25063)
- 业经(17619)
- 融(17551)
- 金融(17551)
- 经济研究(16226)
- 财经(15978)
- 图书(14896)
- 科技(14115)
- 业(13856)
- 经(13432)
- 技术经济(13250)
- 理论(13223)
- 问题(13090)
- 实践(12404)
- 践(12404)
- 统计(12384)
- 版(12048)
共检索到36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吴承祯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在人工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杉木种子涩籽率高是影响杉木产量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探讨杉木种子涩籽的预测与防治是杉木种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不同的地域是造成杉木种子涩籽量差异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杉木种子涩籽在地理上的流行规律,本文试图运用一种新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杉木种子涩籽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杉木种子涩籽地理流行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 模型对模拟预测不同地域杉木种子涩籽的涩籽率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模拟精度为88-40 % 。这不仅为杉木种子园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科...
关键词:
杉木 涩籽 地理流行 BP网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智慧 史忠礼 许月明 朱治平 沈瑞娟 唐锡华
对杉木种子发育生理及涩籽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胚的分化发育 ,雌配子体 (胚乳 )和胚的干质量、体积及生物大分子 (总核酸、蛋白质和类脂 )含量均不断增加 ,一直持续到种子成熟。败育的杉木涩籽中存在着凝集素类物质 ,它的存在与败育无关 ,而在贮藏蛋白的形成中有作用。败育的杉木涩籽中只积累较多的脱落酸 ,说明了败育涩籽的衰败和失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少杉木种子败育的措施
关键词:
杉木 种子 发育生理 涩籽 凝集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志翔 宋丛文 冯春莲
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种子产量的预测预报是实现林木种子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预测超前性、简便实用性和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多种预测方法便应运而生(方升佐,1990;陈幼生,1993)[1,2]。笔者结合杉木[Cunninghamia...
关键词:
杉木,种子产量,预测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管康林
对杉木种子胚胎发育过程各阶段与胚胎败育的空瘪涩粒出现时期作了相应的概念划分。对空瘪涩粒的成因从遗传性、自交不孕与低孕、不良气候因素和涩粒的生理生化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确认高涩粒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胚胎发育生理问题。它与遗传、授粉和环境因素有关
关键词:
杉木 种子胚胎 发育 败育(遗传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倪荣新 陈奕良 陈敏红 王赵民
以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林场杉木种子园13 a 种子产量系列和影响杉木种子园产量的生物因(X1~X3)、气象因子(X6~X14)及立地因子(X4~X5)等资料为依据,在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构成影响产量主导因子的基础上,分别研建了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多元线性模型:杉木种子园年度单位面积种子平均产量Y1= 60.047 46+ 0.001 67X7(年降水量)- 0.116 95X8,9(开花期低温指数)-0.015 79X10(开花期降水量)+ 0.008 16X12(开花期日照时数)+ 0.004 44X13(高温干旱期降水量)- 2.268 72X14(7~8月份平均气温);种子园小区年度种子产量Y2...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 种子产量 预测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管康林 黄坚钦 何福基
杉木不同无性系的结果量、球果生物学性状和环境因子对出籽率和饱粒率的影响已被观察。高出籽率与果型和果的大小无关,而与可育种鳞数、种子数和千粒重有关。良好光照和充分授粉能提高出籽率和饱粒率,减少空瘪涩粒。11月中旬采收的球果较之10月中下旬的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1995年,横畈杉木1.5代10年生种子园获得丰收,球果出籽率为6.2%,饱粒率达6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杨萍 潘奇敏 李文刚
1989~1993年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375个无性系开花物候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可授期比散粉期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与散粉期基本同步,或稍后1d;树冠上层、阳面比下层、阴面开花早,但相差不过1d;阳坡散粉期和可授期进程比阴坡早1d和半天;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授期和散粉期平均迟到半天,分别晚结束2d半和1d;可授期的早晚与≥5℃积温关系密切,而散粉期与≥10℃积温关系更紧密;无性系间雌雄花期基本相遇,但在开花始期和持续期上差异明显;各无性系开花先后次序在年度间比较稳定。无性系来源各层次变异大小的顺序为:无性系间>种源亚区间>种源间>种源区间。可授期早的无性系种子质量最差,其次是晚...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开花物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丛文 周志翔 冯春莲
以花芽数和球果数的系统抽样为基础,采用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分别建立了杉木种子园单株球果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球果切开法建立了球果种粒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半面树冠法预测单株球果产量简便易行、精度较高,最佳信息段法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球果切开法能估测全球果的饱满种粒数、空粒数和涩粒数,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可预测种子产量和质量等级。各类预测模型的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
关键词:
杉木,种子产量,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种子发芽率在35%以上的杉木种子营养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杉木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0~70gkg-1、150~160gkg-1、230~260gkg-1、60~80gkg-1;大量元素含量以N最高,为24~26gkg-1;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Fe>Zn>Cu>Ni>Pb>Cd。该结果可为杉木种子的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杉木,种子,化学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杉木 种源试验 长期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莉燕 张怀清 李永亮 郭明春 张晔珵
基于林分尺度的3-PG模型原理,在考虑单木林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子模型,建立适应于单木生长的生理生态过程模型,实现基于单木过程模型的林分生长预测。选择胸径和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模拟平均精度分别为95.57%和91.16%,均明显高于3-PG模型对应的89.4%和85.18%的平均模拟精度,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模拟效果更好。
关键词:
3-PG模型 单木生长模拟 杉木林分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艳荣 吴保国 郑小贤 郑德祥 刘洋 董晨 张慕博
为了对杉木不同龄组树冠形态进行数学模拟,运用非线性回归筛选有效变量的方法将相对树冠半径(RCRj)和相对树冠长度(RCLj)确立为树冠形态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选取福建省顺昌县297株杉木标准木的1 485个树冠半径测量值,基于8大类模型分别建立不同龄组的树冠最优模型。对最优模型进行误差和残差分析、模型检验、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成熟林时期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分别是Cubic、Poly4和Gauss Amp。使用本文建立的树冠轮廓模型预估树冠形态时,只需测量全树高、最大树冠半径和最大树冠长度。树冠轮廓模型是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评价林木间的竞争、森林小气候和...
关键词:
人工林 树冠轮廓 树冠长度 模型模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符利勇 孙华
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103块样地共2461株杉木为例,建立单木冠幅模型。由于所调查数据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样地中重复观察得到,数据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解决此问题,将考虑立地指数和样地对冠幅生长的随机影响,即建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冠幅模型。从12个常用林分模型中选出较好的冠幅直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除胸高直径外,还考虑其他17个林分或树木因子对冠幅的影响。通过指标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对数似然确定最佳形式参数随机效应组合类型,用指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常数加幂函数3种形式的残差方差模型消除异方差,最后对混合模型和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及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高生长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野外调查数据,在分析林分相对胸径(dR)和相对树高(hR)规律的基础上,拟合了胸径-树高曲线、胸径-株数累积(%)曲线以及树高-株数累积(%)曲线。根据林分结构现状,应用SPSS 20统计软件模拟了杉木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模型的相关指数达到了0.993,求得参数A=28.606,B=1.094,k=0.031,m=-0.466,且各参数的估计值符合杉木的生长规律。此模型大大提高了林木树高因子的模拟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