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2)
2023(4304)
2022(3657)
2021(3423)
2020(2942)
2019(6640)
2018(6506)
2017(11462)
2016(6688)
2015(7508)
2014(7014)
2013(7016)
2012(6638)
2011(5936)
2010(5906)
2009(5545)
2008(5508)
2007(5125)
2006(4625)
2005(4148)
作者
(24747)
(20825)
(20738)
(19590)
(13247)
(10341)
(9072)
(8298)
(8237)
(7547)
(7294)
(7180)
(7103)
(7090)
(7018)
(6556)
(6363)
(6264)
(6242)
(6232)
(5634)
(5372)
(5342)
(4849)
(4808)
(4724)
(4562)
(4513)
(4495)
(4482)
学科
(20619)
经济(20593)
(14217)
管理(13096)
(11770)
企业(11770)
(11675)
方法(8672)
数学(7264)
数学方法(7104)
(6013)
中国(5714)
业经(4926)
(4823)
(4716)
(4396)
贸易(4390)
(4266)
地方(4104)
农业(4040)
(3935)
土壤(3922)
理论(3868)
(3799)
森林(3799)
(3783)
(3748)
(3618)
环境(3414)
税收(3365)
机构
大学(96442)
学院(94848)
研究(44139)
科学(34542)
中国(31523)
(31522)
(31503)
经济(30740)
管理(28696)
(26493)
农业(25173)
研究所(24929)
理学(24324)
业大(23949)
理学院(23931)
(23441)
管理学(23091)
管理学院(22967)
中心(18757)
(17665)
(17230)
(16999)
(16150)
实验(15992)
农业大学(15811)
实验室(15254)
北京(15191)
科学院(14797)
重点(14506)
(14359)
基金
项目(71717)
科学(53251)
(51298)
国家(50973)
基金(50778)
研究(41402)
科学基金(39117)
自然(30340)
自然科(29587)
自然科学(29564)
自然科学基金(29038)
(28543)
基金项目(26452)
(26089)
社会(22733)
资助(21796)
社会科(21372)
社会科学(21363)
计划(18714)
科技(18613)
重点(18489)
教育(18071)
(15865)
科研(15321)
专项(14656)
编号(14379)
(14218)
(14080)
(13556)
创新(13354)
期刊
(34490)
经济(34490)
学报(31743)
(27163)
研究(24974)
科学(24882)
大学(21891)
学学(21272)
中国(20940)
农业(18463)
林业(11709)
管理(11022)
(10999)
业大(10170)
(9672)
教育(8366)
农业大学(7566)
(7105)
(6734)
金融(6734)
科技(6711)
技术(6164)
自然(6103)
资源(5993)
业经(5843)
经济研究(5583)
中国农业(5535)
财经(5009)
问题(4943)
科技大(4801)
共检索到14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杜国坚  黄天平  张庆荣  张浦山  程荣亮  
测定了杉木与鹅掌楸、拟赤杨、木荷、檫树和香樟等5个树种的混交林土壤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7.19%~41.31%,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氨酶、多酚氧化酶和呼吸强度均比纯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成、速效磷和速效钾普遍高于纯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文标  龚建美  周美珩  陈立新  张玉双  李梦薇  翟亚坤  关鑫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凋落物放置位置和采样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碳(SMBC)的影响,揭示影响本地区SMBC变化的因素,为天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的大、中、小林隙内不同位置的土壤表层放置装有红松、椴树、枫桦枯叶的分解袋,并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为对照,在2012年植物生长季的6—9月,每月采集枯叶分解袋下0 10 cm土层土样,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测定SMBC。[结果]在椴树红松混交林(TP)内,林隙大小对S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陈礼光  洪伟  
对杉木纯林 (1 9年生 )、毛竹纯林、6种毛竹杉木混交林 (杉木 1 9年生 )的生长状况、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孔隙状况、水分特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渗透性能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在混交林的各种模式中 ,以杉木密度 1 350株 /hm2 的混交林对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最佳 ,生长量较大 ,经济效益较高。毛竹杉木混交林可作为我国南方改良林地土壤肥力、防止杉木多代连栽引起地力衰退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 ,能充分发挥地力、提高林地利用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敏慧  张良成  文丽  吴子剑  黄忠良  张轩  李辉  覃晓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了松树—樟树混交林与两种纯林(樟树林、松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应用Biolog技术,比较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松树—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3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3.77%,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两种纯林,且除碳水化合物之外,混交林对其他5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均高于两种纯林,这可能是导致混交林AWCD高于两种纯林的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李成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翠玲  郭玉文  佟超然  徐兰成  王珍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娇娇  朱文旭  杨立新  殷有  张淞著  周永斌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林场试验区油松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和油松-侧柏二者的混交林(YB)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B>YC>NP,油松、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宁  杨雪  李世兰  王楠楠  韩冬雪  冯富娟  
[目的]研究红松混交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生长季动态变化,为更多地了解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氮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松林在长白山海拔分布高度上限为准,从最高海拔起按每100 m海拔为1个梯度依次向下选取5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海拔设置3个重复样地,面积均为20 m×20 m,间隔20 m。样地内按S型随机布点,共设10个15 cm×15 cm样方,分别于2013年5月21日、7月19日、8月23日、9月20日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不同海拔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差异的机制。[结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睿  姜春前  白彦锋  刘秀红  汪思龙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交林、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混交林)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通量(490.48 mg·m~(-2)·h~(-1))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54.27 m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31.51 mg·m~(-2)·h~(-1)),杉木纯林(32.29μ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2.24μg·m~(-2)·h~(-1))土壤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通量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66μg·m~(-2)·h~(-1))。在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相关,杉木人工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指数增长关系, 4种林分中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森林的树种组成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影响。杉木纯林转换为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后,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减少。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变化来源于样地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光玉  
对南亚热带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有明显差别。不同类型的混交林的持水能力不同 ,以杉木 -米老排混交林的最大 ,杉木 -火力楠与杉木 -马尾松的持水量很接近 ,杉木 -巨尾桉混交林的最小 ,其中杉木 -米老排的林分持水量达杉木 -巨尾桉的 2 2倍 ,杉木 -火力楠也达到杉木 -巨尾桉的 2倍 ,主要是由于杉木 -巨尾桉混交林的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小造成的。杉木 -巨尾桉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大 ,土壤孔隙度最小 ,而其它 3种类型的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养分含量以杉木 -米老排混交林的最大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同鑫  孙建飞  李艳鹏  俞有志  胡宝清  王清奎  
【目的】以期揭示环割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布置6个6 m×6 m样方,每个样方至少包含5棵树。杉木和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为16.3和15.3 m,平均胸径分别为18.5和17.2 cm。每种林分随机选择3个样方进行环割,即在树木胸径处去除10 cm宽的树皮和韧皮部,以阻断光合产物的地下碳分配,剩余3个为对照。环割1个月后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环割1个月和1年后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杉木林环割1个月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凌云  喻荣岗  万佳蕾  徐爱珍  杨洁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枫香先锋树种成林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差异,从土壤改良的角度,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先锋树种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发现:(1)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和养分含量升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升高,非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2)以非根际土壤为对照,马尾松纯林、枫香木荷混交林根际土壤p H值降低,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均增加。前者p H值和有机质的变化幅度更大,后者速效磷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幅度更大。此外,马尾松纯林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宛莉  刘恩科  李来福  杜瑞卿  杨建伟  
为建立科学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常规裸地栽培玉米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2种模式下的不同的施肥方式,测定多个微生物指标,土壤的养分和理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差异性不同;2)各种微生物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细菌、固氮菌,防线菌和真菌。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有机质、土壤pH、碱解N、全N、全P、速效K、速效P、土壤含水分量和土壤温度。不同模式下两指标变量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系数-0.932 1;3)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影响不大。只要含N,是否含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