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8)
2023(11203)
2022(10025)
2021(9573)
2020(8062)
2019(18966)
2018(18838)
2017(35791)
2016(19910)
2015(22652)
2014(22724)
2013(22498)
2012(20297)
2011(18334)
2010(18157)
2009(16805)
2008(16534)
2007(14658)
2006(12914)
2005(11471)
作者
(57388)
(47394)
(47101)
(44807)
(30218)
(22539)
(21380)
(18633)
(18030)
(16915)
(16179)
(15998)
(15089)
(14909)
(14505)
(14456)
(14245)
(14112)
(13569)
(13418)
(11755)
(11641)
(11445)
(10734)
(10652)
(10608)
(10583)
(10340)
(9633)
(9353)
学科
(74619)
经济(74509)
管理(66544)
(59713)
(51897)
企业(51897)
方法(36395)
数学(30620)
数学方法(30276)
(21951)
(19733)
中国(18524)
业经(17727)
(17054)
(16135)
(14610)
地方(14608)
财务(14536)
财务管理(14506)
理论(13984)
企业财务(13757)
(13443)
农业(12970)
(12883)
贸易(12873)
(12757)
(12506)
技术(12016)
(11976)
银行(11939)
机构
大学(279429)
学院(276660)
管理(116460)
(106043)
经济(103478)
理学(99501)
理学院(98405)
管理学(96897)
管理学院(96359)
研究(89383)
中国(68405)
(60497)
科学(56541)
(50687)
(44825)
(43831)
业大(42213)
中心(41099)
研究所(40858)
(40776)
财经(39649)
北京(38299)
(36009)
(35844)
师范(35537)
农业(34223)
(33300)
(32754)
经济学(30400)
财经大学(29572)
基金
项目(189871)
科学(148297)
研究(139093)
基金(137040)
(119384)
国家(118402)
科学基金(101636)
社会(85604)
社会科(80977)
社会科学(80955)
(73789)
基金项目(73503)
自然(67228)
自然科(65595)
自然科学(65582)
自然科学基金(64398)
教育(63155)
(62185)
编号(57362)
资助(56591)
成果(46408)
重点(41921)
(41511)
(39327)
(39255)
课题(38938)
创新(36616)
科研(36229)
项目编号(35573)
教育部(35499)
期刊
(118404)
经济(118404)
研究(80800)
中国(53920)
管理(45201)
学报(43694)
科学(41135)
(39996)
(38917)
大学(33259)
学学(31057)
教育(30713)
农业(27140)
技术(24529)
(22888)
金融(22888)
财经(19174)
业经(18908)
经济研究(17198)
(16272)
图书(16221)
(15936)
问题(15097)
理论(14530)
技术经济(13928)
科技(13786)
实践(13486)
(13486)
现代(13411)
(12780)
共检索到40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炜彤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 8a的测定。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的林分 ,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 ,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 30~ 36种 ,盖度达到 80 %~ 90 % ,而生物量达到 5t·hm- 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 ,比间伐林分推迟 8~ 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品福  陈汉民  顾小平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关键词杉木林,相对地位级,合理密度,数学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奇  
杉木幼林系统是由 4个不同密度级处理系列小区组成 ,栽植密度分为 1 6 6 5、3330、4995和 6 6 6 0株 /hm2 (以下分别用A、B、C和D代替 )。这些小区土壤质地及地形别无二致 ,都是用 1年生实生苗 1 987年春天定植。 8年生时调查了这些幼林系统林木生长、冠层厚度、枝下高以及生态效益等。随着密度由A增加到D :平均胸径生长量从 8 1cm降到 6 6cm ;平均树高生长量由 5 9m降至 5 4m ;平均冠层厚度自 4 9m变薄到3 3m ;平均枝下高由 1 0m上升到 2 3m ;这些系统生产力从A到D分别为 :4 6、7 3、9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童书振  张建国  罗红艳  罗云伍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 1 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 :(1 )同一立地指数级 ,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 ,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 ;两者胸径差异明显 ,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 ;两者立木蓄积 ,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 ;间伐林分总蓄积量 (立木蓄积 +间伐蓄积 )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 ,其比值 ,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 ;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 ,1 6年前影响明显 ;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 ,1 1~ 1 6年时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金权  
基于14与16地位指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资料,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8、16、2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随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16地位指数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14地位指数.若以单株生物量为目的,14地位指数立地造林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低200株.hm-2左右;若以林分总蓄积量为目的,则14地位指数立地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多700株.hm-2左右.在14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可考虑提高初植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林分总蓄积量,而在16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则应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以获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邱尔发  何智英  林思祖  
对5种造林密度的29年生杉木林分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冠长、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林下植被生活势减弱,根幅和单株根量减少,根深、粗根密度及总根系密度增大。细根以3750株·hm-2为最大,近似正态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芳  韦新良  汤孟平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是浙江省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杉木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效益,以1994-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森林生产力,以平均划分的原则将经度、纬度和海拔3个维度分别划分成几个半度带称之为梯度带,用最小显著差法分别计算差异显著性,分析杉木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异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杉木林生产力在经度方向上差异显著(P0.05);在沿纬度方向上差异不显著,但各梯度带上的生产力波动规律一致;在海拔方向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时间推移第Ⅴ梯度带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其他梯度带上的生产力。总体上,浙江省杉木林生产力在经度方向上存在明显分异现象,在纬度和海拔2个地理维度上无明显分异现象,但随时间推移有分异趋势,分异现象逐渐明显。浙江省杉木林在118°~119°E之间培育可能会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图6表1参2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方晰  项文化  田大伦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tC·hm-2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何宗明  俞新妥  黄宝龙  
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分生物量、净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连栽代数增加,林分总生物量下降,林分净生长量及乔木层净生长量占林分净生长量比例均有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贮量减少,乔木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均下降,但林下植被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则明显增加,林分的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却增大。不同代数杉木林营养元素总的循环速率为2代(0493)>1代(0460)>3代(04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光智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齐建文  张蓓  刘金山  
杉木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用材树种,在森林固碳增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湖南省杉木林样地尺度进行碳储量估算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非线性回归方法,量化环境因子和林分因子对生物量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杉木生产力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