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5)
2023(5167)
2022(4263)
2021(3789)
2020(3133)
2019(6713)
2018(6306)
2017(11678)
2016(6460)
2015(6634)
2014(6196)
2013(6000)
2012(5376)
2011(4714)
2010(4424)
2009(3990)
2008(3807)
2007(3157)
2006(2610)
2005(2063)
作者
(20573)
(17299)
(17187)
(16017)
(10813)
(8563)
(7575)
(6826)
(6558)
(5980)
(5846)
(5644)
(5612)
(5582)
(5330)
(5219)
(5207)
(5178)
(5040)
(4839)
(4628)
(4189)
(3964)
(3939)
(3852)
(3752)
(3750)
(3731)
(3597)
(3428)
学科
(23032)
经济(23003)
管理(18496)
(18390)
(14049)
企业(14049)
方法(11635)
数学(10696)
数学方法(10622)
(7208)
(6863)
(6462)
贸易(6462)
(6324)
(5827)
中国(5736)
业经(5465)
农业(5097)
技术(4526)
环境(4511)
(4403)
财务(4402)
财务管理(4398)
企业财务(4189)
(3798)
产业(3787)
(3587)
(3457)
(3424)
地方(3395)
机构
大学(90116)
学院(89579)
(36437)
经济(35939)
管理(34555)
理学(31428)
研究(31257)
理学院(31068)
管理学(30425)
管理学院(30292)
(24340)
科学(22482)
中国(22179)
业大(20127)
农业(19632)
(18103)
(16686)
研究所(15874)
(14507)
中心(14063)
农业大学(13730)
财经(12518)
(11908)
(11627)
(11488)
经济学(11368)
北京(10654)
经济学院(10583)
(10497)
(10381)
基金
项目(71180)
科学(55408)
基金(53477)
(50502)
国家(50096)
研究(43482)
科学基金(41908)
自然(29807)
社会(29512)
基金项目(29265)
自然科(29183)
自然科学(29171)
自然科学基金(28699)
社会科(28094)
社会科学(28084)
(27654)
(23976)
资助(20556)
教育(19113)
重点(16351)
计划(15888)
(15357)
(14959)
编号(14794)
(14728)
科研(14711)
创新(14418)
科技(14303)
(14085)
国家社会(13072)
期刊
(31844)
经济(31844)
学报(23367)
(20653)
研究(20082)
科学(18943)
大学(16571)
学学(16306)
农业(13836)
中国(13286)
管理(10545)
(10313)
(7567)
业大(7233)
经济研究(6360)
农业大学(6137)
业经(6088)
(5988)
(5933)
金融(5933)
财经(5861)
科技(5700)
林业(5226)
技术(5059)
(4962)
商业(4830)
问题(4671)
资源(4444)
自然(4304)
中国农业(4161)
共检索到11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后保  
在福建南平地区 ,选择离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两片杉木人工林建立监测场 ,对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化学进行了连续 3年 ( 1 994~ 1 996)的定位研究。降雨通过林冠后 ,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穿透雨较降雨的 pH值稍低 ,但伴随离子浓度的增加 ,穿透雨的电导率明显升高 ,而树干径流的酸化和养分富集现象均十分显著。降雨和穿透雨酸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 ,其最低月均 pH值普遍出现在夏季 ,最高值在冬季。而降水电导率则表现出与离子浓度相同的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 ,两者月均值均以夏季最低 ,冬季最高 ,春秋季居中 ,这种格局强烈受降雨量的控制。树干径流酸度与SO2 4 浓度之间密切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成彩霞  赵维俊  王荣新  王顺利  车宗玺  马剑  李雯靖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5—9月份测定了33场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TOC、N、P、K、Ca和M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与大气降水化学元素浓度相比,除穿透雨N和P浓度比值变小或没明显的变化外,其他化学元素浓度增加的倍数明显大于大气降水,其中K、Ca和Mg元素表现尤为明显;(2)生长季大气降水TOC、N、P、K、Ca、Mg等元素浓度大小分别为22.25、12.06、0.76、1.00、1.91、0.4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冬米  叶镜中  
本文初步探讨了苏南丘陵区降水的化学组成以及次生栎林(以栓皮栎为主)冠层对降水化学的反应。结果表明:降水中养分元素的含量为40.71kg/hm~2·a,各元素含量的序列为N>Ca>K>Mg>P;降雨经林冠后,养分总量增加1.28倍,其中,N,P,K,Ca,Mg各增加0.43,0.52,2.75,1.58和0.83倍,但pH值降低;1a中,林内、外雨水中养分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经冠层淋溶归还的养分量占养分总归还量的28.0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邓湘雯  赵仲辉  
根据1999—2002年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林冠截留降雨量267·0mm;林冠截留蒸发散量占杉木人工林总蒸发散量的27·2%,林冠截留水分的物理蒸发量占杉木林集水区水分输出的18·97%;林内净降水的营养物质为143·329kg·hm-2a-1,比冠上大气降水输入的63·924kg·hm-2a-1多74·905kg·hm-2a-1,增加了117·2%;林冠截留减少了到达林地表面和入渗土壤的水分,减少了集水区地表水和土壤漏水的输出,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输出,可见,林冠截留是系统保存营养物质的重要机制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郭泉水  阎洪  温远光  
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全球变化(GlobeChange)为背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手段,从林冠截留、枯落物蓄水、林地土壤拦蓄这三个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最主要的层次出发,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前后我国森林降水截留功能地理分布规律的差异。203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依据7个GCM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选用树冠降水截留模型和森林综合截留模型,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降水截留规律的可能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董铁狮  赵雨森  
对水曲柳林冠在2003年5—9月的降水截留特征进行了野外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分林冠截留量为68.77mm,占同期降水量的17.41%;降水约按以下比例被再次分配:穿透降水72.50%,林冠截留17.41%,树干茎流10.08%。模拟分析结果表明:Horton改进模型模拟精度高,参数物理意义较明确,水曲柳林冠吸附容量为0.84mm,区域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值为11.83%,水曲柳林冠截留率随降水变化的曲线可分为快变期(截留率大于19.0%,降水量小于10mm)、渐变期(截留率19.0%~12.8%,降水10~30mm)和稳定期(截留率小于12.8%,降水大于30mm),水曲柳林冠稳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安志  刘建梅  裴铁璠  金昌杰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 ,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 ,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 ,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进而构建了云杉截留降雨随雨强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型 .最后 ,通过对模型模拟验证 ,得到模型对截留过程的模拟精度为 91 5 %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邓湘雯  赵仲辉  
根据会同生态站2000—2005年连续定位观测数据,研究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在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林冠层每年吸收的辐射能为25.5430亿J.m-2,透过林冠层的辐射能为2.5306亿J.m-2,被冠层反射的辐射能为2.7432亿J.m-2,分别占到达林冠表面辐射能的82.7%、8.2%和9.1%;林冠截留水分的蒸发,使得系统获取的净辐射能向潜热能转化。每年林冠截留水分蒸发耗能6.3695亿J.m-2,占系统净辐射能的22.9%,占系统总蒸发散耗能的30.4%,是系统能量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冠截留使大气降水中的雨滴动能消耗在克服枝叶阻力的做功上,叶面水滴从冠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登芝  聂立水  李吉跃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 (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 )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 6 1 3~ 6 97,没有出现酸雨 ;电导率 (EC)平均为 0 1 8mS cm ,悬浮物含量平均为 4 4 0 2mg L .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 ,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 :油松的酸化 >栓皮栎的酸化 .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 1 0 0mS cm ,是林外降水的 5 88倍 ,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 ,分别为 0 34、0 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为了评估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 ,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 2 3年生油松人工林 ,定位监测了冠层对 1年中共 136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 .观测期降水总量为 80 5 8mm ,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 2 97 892、6 7 771和 4 4 0 137mm ,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 36 97%、8 4 1%、5 4 6 2 % .林外降水量大于 0 3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 ,而大于 2 8mm时 ,才观测到树干茎流 .林冠对降水的截流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 .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但冠层截留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向应  秦大河  韩添丁  成鹏  
大气降水化学是大气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可靠指标,而且保存在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化学成分对研究局地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的大气降水化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结合积雪和冰芯化学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背景,综述了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平  马钦彦  刘世海  卢俊峰  陈圆  
为了揭示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为北京密云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上游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分别收集林冠、树干、枯落物层和土壤层雨水进行水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幅较大,加权值排序为:Ca>N>K>Na>Mg>Fe>P>Zn>Cu>Mn,其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0.817 mg/L;大气降水经过油松林林冠、树干、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后,化学元素含量加权平均值之和分别为14.011、29.165、20.724和51.704 mg/L.由此可知,大气降水经过林层后,尽管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不一,但总含量却呈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茂瑞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内降雨、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林分中林内降雨量和树干茎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以直线形式增加;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上升。在杉木林内,随郁闭度的增大,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减少,而林冠截留率增大,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相比,林内降雨率和树干茎流率较大,而林冠截留率较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斌   陈琦   刘苑秋   段天择   王力行   潘颜乐   康王朝   邓文平  
【目的】全球气温上升和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的频繁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干旱前后水分利用和适应的机制至关重要。【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降水量梯度和2个降水间隔的双因素控制试验,研究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相关组分质量分数对降水量和降水间隔变化的响应。【结果】随着降水量减少,杉木幼苗的NSC质量分数在吸收根、运输根、枝条和叶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枝干中则持续下降,杉木幼苗通过增加运输根、吸收根、叶和枝条的NSC质量分数,同时将吸收根的淀粉水解转化成可溶性糖,来调节细胞内的水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运输根和枝干中均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在吸收根、叶和枝条中先增加后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在所有器官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降水量过少时,杉木幼苗会消耗体内的NSC,优先供给吸收根的生存需求,导致运输根、枝条和枝干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延长降水间隔,杉木幼苗叶和运输根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运输根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当地多年旱季月平均降水量的50%以上,可提高杉木人工林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存活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浇水间隔。图3表1参5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