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7)
2023(2584)
2022(2223)
2021(1948)
2020(1642)
2019(3547)
2018(3363)
2017(6004)
2016(3623)
2015(3926)
2014(3672)
2013(3695)
2012(3421)
2011(3115)
2010(3057)
2009(2546)
2008(2689)
2007(2210)
2006(1976)
2005(1689)
作者
(13571)
(11545)
(11518)
(10789)
(7298)
(5832)
(4911)
(4502)
(4358)
(4132)
(3956)
(3890)
(3869)
(3836)
(3831)
(3657)
(3496)
(3432)
(3414)
(3285)
(3153)
(2986)
(2967)
(2663)
(2649)
(2591)
(2581)
(2496)
(2466)
(2417)
学科
(11786)
经济(11778)
(7831)
管理(6440)
(5990)
方法(5617)
数学(5208)
数学方法(5117)
(4864)
企业(4864)
(4153)
农业(2919)
(2717)
中国(2640)
业经(2603)
税收(2528)
(2501)
(2301)
环境(2108)
地方(1928)
水产(1916)
技术(1763)
动物(1700)
(1673)
生态(1663)
(1651)
(1650)
贸易(1648)
(1589)
(1562)
机构
大学(51031)
学院(50805)
研究(24565)
科学(19346)
(18586)
(17725)
经济(17332)
中国(16867)
管理(15187)
农业(15098)
(14780)
研究所(14149)
业大(13420)
理学(13213)
理学院(13004)
管理学(12576)
管理学院(12512)
(11501)
中心(10355)
(9895)
(9765)
(9686)
农业大学(9617)
实验(9615)
实验室(9164)
重点(8759)
(8531)
(8331)
科学院(8317)
研究院(8296)
基金
项目(41668)
科学(30939)
(30770)
国家(30576)
基金(29763)
研究(23332)
科学基金(23290)
自然(17778)
自然科(17368)
自然科学(17362)
自然科学基金(17060)
(16520)
基金项目(15625)
(15233)
社会(13574)
社会科(12828)
社会科学(12825)
资助(12421)
计划(11292)
科技(11220)
重点(10965)
教育(9857)
(9657)
专项(8995)
科研(8947)
(8755)
(8701)
(8511)
(8415)
创新(8162)
期刊
学报(17511)
(16781)
经济(16781)
(15731)
科学(13891)
研究(12514)
大学(11538)
学学(11365)
农业(10663)
中国(9401)
(6647)
林业(5465)
业大(5208)
管理(4960)
(4636)
农业大学(4060)
(3883)
资源(3792)
科技(3753)
技术(3342)
自然(3330)
中国农业(3153)
经济研究(2973)
教育(2866)
科技大(2770)
科技大学(2770)
财经(2596)
自然科(2530)
自然科学(2530)
农林(2413)
共检索到72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贵  康文星  何介南  王东  姚利辉  
连续定位测定杉木林生物量和热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的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能量生产力及能量现存量在林分各组分的分配。结果表明:同一个林龄,林分各组分热值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枯死物,杉木热值表现为叶>皮>枝>干>根,杉木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林分能量现存量为8 340.1×108~33 318.3×108J·hm-2,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分别占99.35%~99.62%,0.26%~0.53%和0.12%~0.19%;乔木层能量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树干>树根>树叶>树皮>树枝;树干能量分配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枝、叶随林龄增长而减少,树根和树皮年变化较平稳;树枝、树叶、树干、树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杨超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梁小翠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a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闫文德  方晰  
The solar energy fixation,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Huitong Located Ecology Station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of fixing solar energy in center area for Chinese Fir plantation was 12 474×10\+8~31 943×10\+8 J·hm\+\{-2\}, and t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康文星  方海波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丽玲  潘萍  欧阳勋志  宁金魁  臧颢  刘苑秋  杨阳  桂亚可  
【目的】通过对赣南马尾松天然林碳密度的分析,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地调查与碳含量的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层次及不同组分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1)林分总碳密度为129.00 t/hm2,表现为成熟林(185.41 t/hm2)>近熟林(140.54 t/hm2)>中龄林(114.21 t/hm2)>幼龄林(75.83 t/hm2);各层碳密度为土壤层(80.02 t/hm2)>乔木层(43.81 t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建君  施正香  李保明  
体型特征参数是了解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开展猪的育种和养猪设施、设备等工程配套技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参数。选取4个不同生长阶段长白猪的6个体型特征参数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长白猪各体型特征参数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以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不同日龄猪的主成分因子有所不同,1日龄的第一主成分为长度因子,第二主成分为高度因子;28日龄、70日龄和150日龄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第二主成分为长度因子;1日龄和70日龄的第三主成分为长度因子,28日龄和150日龄的为高度因子。不同生长阶段长白猪在长、宽、高方向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世宗  韦炳贰  
本文在进行了10年森林气候和地面径流观测基础上,研究了桂东北低山、桂东南低山及桂中3个区域杉木林的水量平衡。结果是:3个区域杉木林水量平衡都以蒸散量为最大支出项,都由桂东北→桂东南→桂中增大。下渗土层水量居支出项第二,分布规律与蒸散量相反。地面径流量(深)为最小支出项,分布规律与蒸散量一致。但是幼龄的杉木林例外,其径流量最大,下渗土层水量最小。水资源生态效益则以桂东北为最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安丽  张龙岗  董学飒  杨玲  付佩胜  
测定了出膜后30 d、70 d、120 d至成鱼4种规格,体重分别为(2.29±0.49)g、(23.16±4.23)g、(88.06±6.73)g、(270.26±9.17)g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宝石鲈的生长,淀粉酶在各生长阶段活力均很小,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淀粉酶活力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胃中的胃蛋白酶活性表现为逐渐增高,至规格3后胃蛋白酶活性趋于稳定;肠道是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其中前肠脂肪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前肠脂肪酶下降后中肠脂肪酶升高,起到了继续消化脂肪的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黄建华  江世贵  杨其彬  周发林  李加儿  区又君  
通过对斑节对虾不同生长阶段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斑节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根据消化酶活性,可将斑节对虾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体长10~12.5 cm阶段之前,随着个体的增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第2阶段,在12.5 cm之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肝胰腺、胃、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大致上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胃>肠;脂肪酶活性:肠>肝胰腺>胃;淀粉酶活性:肠>胃>肝胰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开建  张桂蓉  张海明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朱建忠  倪勤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微藻,易培养,是海产苗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饵料微藻。在澳大利亚及以色列等国家,微绿球藻被规模化培养来用于生产高纯度的EPA。微藻的营养价值取决于藻种的遗传因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有关培养条件对微藻营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报道较多,而关于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长友  任鸣春  谢骏  戈贤平  刘波  周群兰  缪凌鸿  陈汝丽  夏斯蕾  张武肖  赵振新  
为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团头鲂的赖氨酸需要量,以不同生长阶段的团头鲂[规格Ⅰ:(52.49±0.18)g,规格Ⅱ:(101.85±1.8)g]为研究对象,配制赖氨酸含量为1.29%、1.71%、2.09%、2.48%、2.88%和3.27%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88%和3.27%组显著提高了规格Ⅰ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和摄食量;2.48%组显著提高了规格Ⅱ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3.27%组提高了规格Ⅱ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2)2.88%和3.27%组分别显著提高了规格Ⅰ和规格Ⅱ的鱼体粗脂肪含量;(3)2.4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盛炜彤  马祥庆  林开敏  卓仕安  张小泉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平均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净生产力均呈逐代下降趋势,表现为1代>2代>3代,其中2代16地位指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比1代下降1 45%~11 68%;3代杉木比1代下降17 44%~60 53%,比2代下降16 23%~55 31%,多代连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衰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