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4)
- 2023(2635)
- 2022(2356)
- 2021(2223)
- 2020(1982)
- 2019(4652)
- 2018(4597)
- 2017(8256)
- 2016(5129)
- 2015(5723)
- 2014(5686)
- 2013(5690)
- 2012(5547)
- 2011(5173)
- 2010(5324)
- 2009(5071)
- 2008(5159)
- 2007(4682)
- 2006(4138)
- 2005(3555)
- 学科
- 济(19041)
- 经济(19015)
- 管理(11353)
- 业(11169)
- 方法(9618)
- 学(9590)
- 企(9357)
- 企业(9357)
- 数学(8208)
- 数学方法(8079)
- 农(4499)
- 中国(4202)
- 地方(4020)
- 财(3946)
- 壤(3838)
- 土壤(3825)
- 森(3530)
- 森林(3530)
- 林(3519)
- 业经(3424)
- 理论(3356)
- 贸(3167)
- 贸易(3167)
- 农业(3052)
- 环境(2996)
- 易(2986)
- 和(2984)
- 制(2883)
- 融(2664)
- 金融(2663)
- 机构
- 大学(82589)
- 学院(79912)
- 研究(34037)
- 科学(27509)
- 济(25061)
- 管理(24794)
- 经济(24518)
- 农(24471)
- 中国(22760)
- 理学(21781)
- 理学院(21385)
- 所(20675)
- 管理学(20576)
- 管理学院(20476)
- 业大(19911)
- 研究所(19661)
- 农业(19165)
- 京(19016)
- 中心(13146)
- 院(12984)
- 室(12980)
- 江(12903)
- 省(12812)
- 农业大学(12761)
- 实验(12267)
- 北京(12161)
- 实验室(11744)
- 范(11741)
- 师范(11519)
- 科学院(11309)
- 基金
- 项目(59121)
- 科学(44342)
- 基金(42374)
- 家(41636)
- 国家(41365)
- 研究(34168)
- 科学基金(32253)
- 自然(24903)
- 自然科(24304)
- 自然科学(24286)
- 自然科学基金(23862)
- 省(23565)
- 基金项目(22739)
- 划(21118)
- 社会(19287)
- 社会科(18089)
- 社会科学(18081)
- 资助(17845)
- 教育(15926)
- 计划(14793)
- 重点(14729)
- 科技(14658)
- 科研(12408)
- 发(12291)
- 部(11912)
- 创(11539)
- 编号(11464)
- 专项(11328)
- 创新(10906)
- 农(10307)
共检索到114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竣 李传涵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根圈土壤两种磷酸酶活性、8种磷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根圈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根圈外高1.44、0.66酚mg/g(37℃,12h),R/S值分别为1.91和2.01;(2)根圈全P、DA-P、Al-P、Fe-P、H2SO4-P分别比根圈外高203.45,2.21,3.05,10.93,10.33mg/kg,R/S值分别为1.61,4.68,3.61,1.97,2.46,Ca-P比根圈外低2.34,R/S值为0.72,I-P和O-P无显著差异;(3)根圈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A-P和H2SO4-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579,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全...
关键词:
杉木,根圈,磷酸酶活性,磷组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竣 巫流民 纪建书 李贻铨 陈道东 张瑛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土壤立地大多供P不足,杉木幼林施用磷肥肥效显著。李贻铨等认为施P、K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生长[1,2];叶仲节认为幼林施P肥初期有效,施N无效,施K还会出现负效应[3]。作...
关键词:
杉木幼林,磷肥,磷组分,土壤养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白翠霞 赵广亮 余新晓 姚永刚 秦永胜
为探讨土壤磷有效性管理的措施,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9种林分类型下土壤的磷酸酶活性、有机磷组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酸酶的类型以酸性磷酸酶为主。表层0~5cm土层的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25cm和25~45cm土层的磷酸酶活性,且与土壤有机碳、氮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全磷中的比例为15.51%~17.48%。在土壤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其次为活性有机磷,而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最低。活性有机磷与中活性有机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酸性磷酸酶还是碱性磷酸酶,都与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竑竣 李传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力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24%。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特性有重要意义。土壤酶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与力向,还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本文以阔叶杂木林为对照,探讨了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在土壤营养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杉木人工林土壤改良、低产林分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立新 杨承栋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演变规律 ,阐释了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与林龄的关系 ,建立了土壤磷形态、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氮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规律 ,有效磷含量、O -P含量、全磷含量、有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 ,无机磷总量、Ca -P含量、Fe-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Ca -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明显下降。各年龄阶段间除非根际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Al-P含量的差异没有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邢 张亮 林勇明 吴承祯 谢安强 陈灿 李键 洪滔
为探究解磷细菌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以解无机磷细菌P7、P19和解有机磷细菌YP17为解磷菌剂,以巨尾桉幼苗作为研究对象,以4种森林土壤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1×106cfu·m L-1(低)、0.5×107cfu·m L-1(中)、1×107cfu·m L-1(高)3个菌浓度处理以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条件下,混菌处理(P7YP17、P7P19YP17、P19YP17)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总体优于单菌(P7、P19、YP17);高浓度和中浓度处理酶的土壤酸性磷酸活性高于低浓度处理.有
关键词:
解磷细菌 酸性磷酸酶活性 巨尾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福婵?李传涵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陈f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传涵(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由于林木生长的影响,使得林木根际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数目、生化活性等性质发生...
关键词:
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梅 甘子莹 谭世广 宋秀玲 上官翰婷 丘清燕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_4~+-N、NO_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添加不同形态N(NH_4~+-N、NO_3~--N)后根际土壤N、P养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1)AMF接种提高了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全P含量,与NH_4~+-N处理相比,NO_3~--N处理下AMF对土壤N、P养分的调节作用更显著(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彩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张春桃
檫树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根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l-P,Ca-P显著相关,Al-P的含量都偏低,特别是杉木根际土。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 土壤磷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1998年 ,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 ,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 ,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8 34%~ 9 1 6%,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 2 4 8%,2 0 1 %,4 4 7%和 2 74%。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 ,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 ,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 ,杉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以及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都明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的大。表 3参 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顾志康 潘文贤 蒋小凡 钱银才 王白坡 钱轶毅 王正加
研究了杉木迹地和非迹地重新造林后一些树种生长结果的情况和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杉木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平均分别下降了 35 59% ,55 55%和33 94% ;脲酶和蛋白酶分别平均下降 43 0 6%和 2 2 63%。杉木迹地上林木早期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速生树种。但利用杉木迹地时采取深翻改土和施基肥加强土壤管理等措施 ,青梅、板栗和银杏早期产量分别达到 2 4 5t·hm-2 ,1 2t·hm-2 和 0 3t·hm-2 ,同样能取得早果丰产。表 5参 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流民 李贻铨 胡炳堂 纪建书 陈道东 张瑛
1991~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分宜花岗岩残积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施N、P、K及配合处理,使树高、胸径、蓄积总生长量指标分别达到5.67~6.59m、8.35~9.28cm、67.922~96.417m3/hm2,较对照增长5.6%~20.2%、7.4%~17.5%、21.6%~56.2%。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50kg/hm2P2O5的效果最佳,其连年生长量效应显著持续到第5年;将同等剂量的N分两次各半施用,其连年生长效应在第5年时才有显著表现;K的连年生长效应仅表现在低剂量分两次隔年施用上;试验未看出N、P、K各种配合的交互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为探讨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年生印楝林的土壤酶、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P、K与有机肥混施(处理9:N200P120K80M3000)对增强3年生印楝林土壤酶活性效果最佳;处理6(P240)对改善林地化学性质和提高林地微生物数量效果最好;处理8(N200P120K80)对改善土壤酸碱性最佳。(2)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水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水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与pH值和细...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印楝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徐雷 许鲁平 孟庆银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