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
2023(798)
2022(693)
2021(708)
2020(611)
2019(1427)
2018(1309)
2017(2230)
2016(1584)
2015(1706)
2014(1636)
2013(1637)
2012(1677)
2011(1521)
2010(1517)
2009(1509)
2008(1520)
2007(1572)
2006(1346)
2005(1248)
作者
(7393)
(6364)
(6220)
(5983)
(4096)
(3174)
(2687)
(2493)
(2456)
(2378)
(2363)
(2331)
(2273)
(2199)
(2158)
(2041)
(1951)
(1937)
(1905)
(1891)
(1805)
(1720)
(1574)
(1552)
(1518)
(1488)
(1469)
(1454)
(1394)
(1375)
学科
(4378)
(3061)
森林(3061)
(3052)
(2727)
经济(2725)
生态(1522)
(1412)
方法(1386)
(1226)
管理(1201)
生态学(1194)
数学(1169)
数学方法(1102)
水产(1067)
动物(1012)
(979)
(958)
土壤(955)
(916)
企业(916)
(896)
及其(817)
(797)
(794)
(783)
动物学(771)
农业(753)
其他(726)
森林土壤(716)
机构
大学(23516)
学院(22532)
研究(13211)
科学(12137)
(11573)
业大(9624)
(9122)
研究所(8718)
中国(8712)
林业(8712)
农业(8677)
(6931)
(6886)
(6357)
实验(6202)
(6106)
(5909)
实验室(5879)
农业大学(5764)
重点(5574)
研究院(5256)
管理(5156)
科学研究(5114)
(4939)
北京(4926)
中心(4892)
经济(4774)
(4636)
(4429)
科学院(4118)
基金
项目(18833)
(13744)
国家(13660)
科学(12170)
基金(11817)
科学基金(9113)
研究(8558)
(8218)
自然(8099)
自然科(7868)
自然科学(7864)
自然科学基金(7720)
(7166)
科技(7152)
计划(6096)
基金项目(6075)
资助(5848)
专项(5157)
重点(5010)
科研(4529)
(4336)
(3880)
技术(3847)
教育(3423)
(3318)
林业(3277)
农业(3109)
(3097)
创新(3005)
社会(2978)
期刊
学报(12913)
科学(9535)
(9456)
林业(9176)
大学(9050)
学学(8938)
(6106)
经济(6106)
农业(5866)
研究(4902)
业大(4638)
中国(4324)
(3246)
科技(2877)
农业大学(2736)
科技大(2696)
科技大学(2696)
(2468)
(2441)
自然(2198)
农林(2065)
(2065)
业经(1980)
北京(1954)
自然科(1924)
自然科学(1924)
林业大学(1902)
科学研究(1787)
教育(1758)
中南(1579)
共检索到36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祖映  孙鸿有  江刘其  唐明荣  倪荣新  
搜集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产量较高的夏(秋)大豆优良品种80个,在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造林后1~3年生杉木幼林中进行套种对比试验。临安试验点通过3a试验,根据品种高产性能和品种稳定性,并适当参考籽粒百粒重,选出6个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套种的优良大豆品种,其产量比指定对照品种野猪戳平均增产38.4%~76.4%,平均遗传增益30.8%~50.9%。庆元、淳安试验点,通过初试,分别初选出3~5个较好的套种大豆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金良  洪昌端  沈辛作  项龙昌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以来,以种源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义和  梁一池  
收集全国13个省(区)、183个产地的种源,按BIB设计进行杉木种源试验。结果表明:①杉木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三个性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快的种源比生长慢的种源树高大46%,胸径大55%,材积大2.16倍;②多性状主成分遗传距离综合评价,将参试种源分为四类,即速生、中等、慢生、极慢生。其中速生种源12个,大都集中在贵州东南和广西西北部的融江流域以及福建中北部的闽江上游流域;③杉木种源树高、胸径、材积三个性状具中上遗传力,h~2p为0.721 6~0.729 9,三个生长性状的基因型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3%~13.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雅琪  谭新建  钟秋平  袁小军  晏巢  郭红艳  袁婷婷  罗帅  葛晓宁  
为了给优质杉木资源的选择、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以亚热带地区30年林分的183个杉木种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量指标等基础数据,采用性状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其中生长比较优良的地理种源和本地种源的木蕊,并进行年轮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生长比较优良的45个地理种源和2个本地种源。(2)通过对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差F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差异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龄期、幼龄期、近熟期、成熟期。(3)结合年轮宽度均值比较分析4个年龄段现实增益,杉木幼龄阶段的增益明显小于后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实增益。在所列出的10个种源中,幼龄期的增益均值仅为9.64%,而中龄期、近熟期和成熟期的现实增益的均值则分别达到了65.59%、103.31%和96.30%。(4)比较4个年龄段年轮宽度均值,可合理地优选出后期速生型种源。其中福建三明、福建祟安、福建顺昌、福建建阳这4个产地的种源从幼龄期到成熟期属于全期速生型种源。广西融水四荣、湖南会同、贵州榕江、福建大田、福建永安5个产地的种源,在幼龄期增产能力表现优良,这5个种源和江西分宜与江西安福2个本地种源一样,都属于前期速生型种源。福建尤溪、贵州黎平、福建沙县、福建建瓯、广西三江、福建南平6个产地的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纪元  肖青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en bean(Phaseolus aureua);tea oil + peanut(Arachis hypogaea)were investigated for 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成志  谢国恩  李萍  
对4个试验点12个杉木种源的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异,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异相对较小。从与建筑材相关的主要性质发现南、北亚热带种源好,中亚热带种源较差的“V”形纬向变异趋势。种源原产地的气温因子是影响材性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综合评定,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是适用于建筑材定向培育的优良种源。南带广西浦北、广东信宜和北带陕西汉中、安徽霍山种源材质性能较好,可以在种源杂交或无性系选择中改良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木3株进行伐倒、比较CK也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均木3株伐倒。实测每一伐倒木的树高和伐根处、胸径处、1/2树高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量测2根南北或东西方向最长生活枝。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所研究的7个速生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8%~11.96%。除树高外,其他8个性状(生长性状2个和形质性状6个)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这9个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5%以上,其中胸径、材积、径高比、树皮率的重复力达到9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041~0.390;胸径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241~0.980;材积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488~0.807。主成分分析得出:可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91%,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径高比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所调查性状中的关键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后各速生无性系的Qi值排序:79172> 8219> 7962> 7922> 7911> 79173> 79182。【结论】7个速生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胸径、材积)和形质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在这7个速生无性系中选择杉木用材林良种,79172是最佳选择,其次是8219;这2个无性系的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能兼顾生长和形质方面的定向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辛作  瞿巧文  洪昌端  张都海  
杉木优良种源及其冻害苗造林效果分析沈辛作,瞿巧文,洪昌端,张都海关键词杉木,优良种源,冻害通过两次全分布区和一次有限分布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种源试验,证实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和结实等都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书韧   郭利娜   白彦锋   臧毅明   朱亚军   姜春前  
[目的]分析间伐套种措施对杉木林木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和林分产量的影响,明确林分经营方向,为杉木人工纯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徽省青阳县23 a林龄的杉木人工林设置3种间伐强度(Ⅰ:47%;Ⅱ:56%;Ⅲ:65%),林下套种2种阔叶树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檫木(Sassafras tzumu),并以未间伐套种的杉木人工纯林为对照(CK:0%间伐,保留密度1 740株·hm-2),探究不同间伐与阔叶树套种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间伐与阔叶树套种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1)间伐与阔叶树套种促进了杉木生长,Ⅲ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用材出材率均为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32.07%、21.60%、83.33%、6.77%(P<0.05);但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小条木、小径材、薪材和废材的出材率均低于CK,分别降低了8.64%、3.70%、90.88%、41.47%、54.50%、5.71%。(2)间伐与阔叶树套种改变了杉木的空间利用能力,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形率、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均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提高了12.16%~31.00%、 55.58%~61.24%、 30.00%~40.00%、16.11%~44.94%、67.17%~95.86%、84.74%~146.63%。(3)间伐套种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征,各处理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Ⅲ(1.186)>Ⅱ(1.092)>Ⅰ(0.671)>CK(-0.709)。[结论]杉木人工林经营若以快速提升杉木人工林生长特征为目的,本研究中Ⅲ处理(65%间伐+套种阔叶树)是最佳处理措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灏  杨志坚  冯金玲  陈世品  林文俊  白玉娜  郑国华  陈辉  
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评估套种圆叶决明(YY1)、羽叶决明(YY2)、花生(HS)、黄豆(HD)、豇豆(JD)、绿豆(LD)和对照(CK)7种不同措施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各模式中真菌(18∶1ω9c)和细菌(16∶0、i16∶0和18∶0)均为优势种群.与CK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细菌/真菌的比例在套种圆叶决明、套种羽叶决明模式中提高,其余均低于CK.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总量、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和全氮显著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户杉杉  高水练  陈倩洁  郭彬  潘荣艺  张帅  佐明兴  王苗苗  向萍  鲁静  林金科  
【目的】通过在湖北、福建、广东三地茶园开展套种大豆试验,研究套种大豆对茶园化肥需求量的影响,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和跨地域推广"茶—豆"套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福建、广东茶园为试验平台,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量×70%(T1)和常规施肥量×70%+套种大豆(T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结果】套种大豆较常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增加10.90%~25.62%,18.89%~27.05%,13.72%~25.28%和7.00%~47.54%;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降低7.32%~27.68%和14.72%~33.99%;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3.46%~17.25%,5.58%~49.75%,7.44%~18.29%,4.38%~67.62%和32.55%~169.96%,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中茶多酚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4.09%~12.71%,氨基酸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升高8.66%~15.00%,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套种大豆增加土壤酶活性的同时,促进了土壤有效养分的转化率,提高了茶树对土壤养分利用率,改善了茶叶品质,可减少茶园化肥30%施肥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先仪  盛伟彤  邓宗付  李旭明  张小文  
在江西分宜县上村林场地位指数≥16,没有或极少五节芒、茅草和水竹的地段,对杉木幼林采用以下抚育方法:①全面刀抚;②全面刀抚加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连续3a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法比③法植被覆盖度分别大5%~25%,侵蚀量少40%以上;3种抚育方法对林水生长均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的抚育用工量,①法仅为②、③法的1/3左右。所以综合看来,以①法效果为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  景美清  阳胜男  朱宁华  周原驰  
为更好地协调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花生林农间作模式,本论文选取广西种源2.5代实生苗(简称"广西-2.5")杉木、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20(简称"福建-020")以及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61(简称"福建-061")杉木幼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花生间作对相应种源杉木幼林的成活率、光合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杉木间作模式下的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杉木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02%、6.06%、7.39%;树高总增长量分别增加了8.31%、28.57%和6.55%;地径、冠幅和新枝分支角度均略低于于未进行花生间作的对照组;不同种源的杉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不对称双峰曲线,其中净光合速率Pn的大小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花生间作模式和未间作的杉木纯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一致,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优化杉木幼林套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金林  俞元春  王光萍  游为贵  林志鹏  黄道明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著;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著,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