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8)
- 2023(8912)
- 2022(8032)
- 2021(7709)
- 2020(6408)
- 2019(15105)
- 2018(15047)
- 2017(29151)
- 2016(15887)
- 2015(17834)
- 2014(17859)
- 2013(17692)
- 2012(16037)
- 2011(14304)
- 2010(14001)
- 2009(12631)
- 2008(12194)
- 2007(10352)
- 2006(8830)
- 2005(7369)
- 学科
- 济(59074)
- 经济(59006)
- 管理(45408)
- 业(43043)
- 企(36125)
- 企业(36125)
- 方法(29849)
- 数学(25797)
- 数学方法(25487)
- 农(15789)
- 财(14755)
- 中国(14502)
- 学(14173)
- 业经(13274)
- 地方(12164)
- 农业(10821)
- 理论(10654)
- 和(10353)
- 贸(10274)
- 贸易(10270)
- 务(10028)
- 财务(9967)
- 易(9956)
- 财务管理(9951)
- 技术(9937)
- 环境(9797)
- 企业财务(9442)
- 制(9332)
- 教育(8787)
- 划(8689)
- 机构
- 大学(221059)
- 学院(219066)
- 管理(91553)
- 济(80892)
- 理学(80270)
- 理学院(79417)
- 经济(78977)
- 管理学(78061)
- 管理学院(77687)
- 研究(70684)
- 中国(50258)
- 京(47289)
- 科学(46543)
- 财(36185)
- 业大(35373)
- 所(35284)
- 农(34825)
- 研究所(32558)
- 中心(31667)
- 江(30154)
- 北京(29895)
- 财经(29769)
- 范(29126)
- 师范(28883)
- 农业(27215)
- 经(27105)
- 院(26377)
- 州(25059)
- 技术(23618)
- 师范大学(23471)
- 基金
- 项目(158961)
- 科学(123718)
- 研究(115532)
- 基金(114252)
- 家(99908)
- 国家(99079)
- 科学基金(84849)
- 社会(70063)
- 社会科(66275)
- 社会科学(66257)
- 省(62443)
- 基金项目(61958)
- 自然(56957)
- 自然科(55592)
- 自然科学(55580)
- 自然科学基金(54564)
- 教育(52583)
- 划(52536)
- 编号(47750)
- 资助(46995)
- 成果(38176)
- 重点(35106)
- 部(34328)
- 发(33036)
- 创(32963)
- 课题(32368)
- 科研(30712)
- 创新(30658)
- 项目编号(29759)
- 大学(29489)
共检索到302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黄拯 厉月桥 罗嘉东 肖智勇 桂尚上
为制定杉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及提供理论支撑,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年生杉木容器苗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形态因子苗高和地径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质量的决定性指标,生物量因子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则是影响苗木质量的次要指标,营养因子氮磷含量是影响苗木质量的辅助参考指标;(2)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杉木容器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2.99 cm,地径≥4.83 mm;Ⅱ级苗,31.99 cm≥苗高≥29.94 cm,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韩宁林
以10种培养基质,对马尾松和杉木两树种进行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基本材料配制基质,比纯黄心土基质培育的马尾松和杉木百日苗,干物质重分别增加93.2%和53.9%;与蛭石配制的基质相比,分别增加43.9%和104.0%;与松树皮配制的基质相比,分别增加25.0%和42.9%。以松针为基本材料配制的基质效果近似于竹叶。两者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与各处理相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培养基质理化性质与苗木生物量相关的矩阵分析,容器基质的容重和孔隙度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基质内有效养分含量,特别是磷含量的多少很重要。两树种对各种理化因子反映基本一致,但对具体营养元素的要求有所不同。马尾松要求含磷...
关键词:
马尾松,杉木,容器育苗,基质,苗木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蓝伟立 陈块明 李茂 叶义全 范福金 林开敏
【目的】为研究杉木育苗基质中真菌优势群落结构对指数施肥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施肥处理[对照(CK,0 mg/株)、指数施肥(EF,4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40 mg/株)]下,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比CK,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2)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降低了丰富度指数。3)在基质中,粗糙孔目(Trechi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为各处理下的基质真菌优势目,与CK相比,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被孢霉目的相对丰度,常规施肥仅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相对丰度。其中,苗高、地径、生物量均与被孢霉目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肉座菌目呈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被孢霉目与肉座菌目与水解氮、速效磷呈正相关,速效磷是影响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解氮、pH值是驱动基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可能改变了与N、P有效性敏感的真菌类群进而影响基质真菌群落组成。【结论】对比CK,指数施肥较常规施肥能有效提高有关磷转化与分解有机质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有利于基质后期有效养分转化与积累,以为杉木幼苗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史富强 周凤林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红豆Ormosia yunnanensis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15.4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为11.4~15.4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为苗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徐秋芳 钱新标 金磊
对1年生杉木苗进行二氧化碳14喂饲,同时收集苗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用液闪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苗的光合产物在标记1d后就有1.06%运输入根部组织中;3d后则为4.90%;20d后达到24.04%。二氧化碳14喂饲一结束根系就有碳14分泌物产生;3~5d后分泌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对分泌物进行分离测定表明,其中糖类占39.53%,有机酸占13.80%,氨基酸占5.45%。
关键词:
杉木 苗木 碳14 光合物,根系 溢泌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童永波 丁林 周建光
对 1 9个杉木初选半同胞优良家系进行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优良家系种子的发芽势、苗木的抗病性及高生长量平均数分别比对照高 2 0 6%,82 1 %和 33 6%,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 ;各家系苗高生长量和生长节律上有显著差异 ,千粒质量、场圃发芽率、抗病性和抗寒性上也都有明显差别。因此 ,在杉木育苗管理上应分家系或家系类群采取相应的育苗管理措施。表 6参 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志标 许一心 金正法 邵小平 胡小明
在11 月上半月( 立冬前后) , 选择水稻收割后适宜育苗的水田作圃地, 不加翻耕, 按14 ~16 m 苗床宽划沟除茬, 细整苗床, 施足底肥, 选用优质杉木种子播种育苗。此法育苗比翻耕法育苗平均省工810 个·h m - 2 , 省成本1 62000 元·h m - 2 , 圃地利用率提高60 % , 土壤抗旱能力增加10 倍, 合格苗产苗量增加374万株·h m - 2 , Ⅰ级苗和Ⅱ级苗分别增加108 % 和268 % , Ⅲ级苗和等外苗分别减少111 % 和283 % 。杉木免耕法育苗省工省成本, 可明显提高苗木等级。表3
关键词:
杉木 育苗 免耕法 效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华 李传涵 何绍江
用 4种标准酚酸 ,即龙胆酸 (gentisinic)、香草酸 (vanillic)、丁香酸 (syringic)和香豆酸 (coumaric) ,每种酚酸设 6种浓度 (0 ,5 0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 ,分别对盆栽杉木幼苗土壤进行处理 ,在生长期间定期测定苗高 ,最后测定苗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酚酸对杉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但抑制作用的程度不同 ;同一种酚酸处理 ,浓度越高 ,盆栽幼苗株高生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降低越严重 ;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受酚酸影响的时间越长 ,幼苗受到抑...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酚酸 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军 蒋建屏 彭立平 徐承奎 黄映泉
本文通过对几种数学模型的分析,采用了Chapman-Richards函数拟合皖南杉木标准林分蓄积生长过程,证实蓄积生长过程是一组多形而又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曲线,并揭示了一些各指数级蓄积生长的规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生长阶段划分比人为划分更严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任好
对纯林杉木、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杉木的生长特点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林杉木生长落后于混交林杉木。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杉木16年生时单株材积增加了7010%;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时间早,峰值大,速生持续时间长。图9参7
关键词: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生长量 生长特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吴承祯
运用3层人工神经网络对影响杉木壮苗培育的3因素:播种时间(A)、定苗时间(B)和定苗株数(C)的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A,B,C与杉木地径生长(Y)之间的普遍映射关系,从而只要根据A,B,C即可预测其地径生长Y的值。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杉木 壮苗 育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慧 王丽 王家金 马聪吉 方艳 刘大会
【目的】制定白及组培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云南省不同产地收集到的白及组培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组培苗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筛选确定白及组培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并制定组培瓶苗和组培驯化苗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组培瓶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9.0 mm,株高≥12.0 c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6.0 mm,株高≥9.0 c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3.0 mm,株高≥6.0 cm。组培驯化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23.0 m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12.0 m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6.
关键词:
白及 组培苗 分级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罗红艳 熊有强
详细研究了不同营养 (N、P、NP)条件下杉木苗木干物质在根冠的分配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的营养条件可导致苗木光合产物在根冠发生明显再分配 ,苗木的营养状态和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关系规律可应用异速生长模型y =axk 来描述和刻划。基于营养与光合产物在根冠的再分配规律及异速生长模型参数k值对营养胁迫反应的敏感性变化规律 ,提出了新的营养平衡理论和营养诊断方法 (称之为苗木群体营养诊断法 )。营养诊断法则为 :(1)在某一营养条件下 ,如果苗木异速生长模型参数k 1时 ,表明苗木冠层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根系 ...
关键词:
杉木 异速生长模型 根冠比 营养平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邵锋 陈隆升 殷元良 陈永忠 吴振明 彭晓锋 杨小胡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研究托盘培育技术与分级培育对1年生油茶容器杯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生长显著提高,主根鲜重和干重比对照的分别提高10.0%、20.0%,托盘培育对须根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比对照的分别提高27.7%、31.2%;苗木分级培育显著促进了苗木的生长,采用分级培育处理的合格苗比例为73.3%,而对照仅为55.6%,合格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31.8%。
关键词:
油茶 容器苗 空气控根 分级培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杨萍 潘奇敏 李文刚
1989~1993年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375个无性系开花物候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可授期比散粉期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与散粉期基本同步,或稍后1d;树冠上层、阳面比下层、阴面开花早,但相差不过1d;阳坡散粉期和可授期进程比阴坡早1d和半天;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授期和散粉期平均迟到半天,分别晚结束2d半和1d;可授期的早晚与≥5℃积温关系密切,而散粉期与≥10℃积温关系更紧密;无性系间雌雄花期基本相遇,但在开花始期和持续期上差异明显;各无性系开花先后次序在年度间比较稳定。无性系来源各层次变异大小的顺序为:无性系间>种源亚区间>种源间>种源区间。可授期早的无性系种子质量最差,其次是晚...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开花物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