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5)
2023(4198)
2022(3647)
2021(3445)
2020(3079)
2019(7086)
2018(7025)
2017(13087)
2016(7357)
2015(8351)
2014(8327)
2013(7863)
2012(7268)
2011(6447)
2010(6795)
2009(6269)
2008(6044)
2007(5466)
2006(4814)
2005(4226)
作者
(21243)
(17816)
(17811)
(16648)
(11535)
(8520)
(8117)
(7030)
(6853)
(6321)
(6180)
(6077)
(5828)
(5765)
(5729)
(5355)
(5117)
(5114)
(5069)
(5001)
(4607)
(4451)
(4403)
(4130)
(4003)
(4001)
(3977)
(3866)
(3717)
(3589)
学科
(30697)
经济(30660)
(19787)
管理(19720)
方法(16847)
(16661)
企业(16661)
数学(15402)
数学方法(15063)
中国(8144)
(7507)
(6293)
(6094)
理论(5559)
业经(5159)
(5046)
金融(5046)
(5019)
银行(5006)
(4877)
(4814)
农业(4714)
地方(4543)
技术(4460)
(4427)
贸易(4424)
(4310)
(4300)
(4222)
(4176)
机构
大学(102235)
学院(101739)
(40854)
经济(40037)
管理(39922)
研究(35411)
理学(34546)
理学院(34183)
管理学(33198)
管理学院(33022)
中国(26075)
科学(22350)
(22148)
(18579)
(18224)
(17169)
研究所(16776)
业大(16410)
中心(16159)
(14988)
财经(14920)
北京(14235)
(13533)
农业(13207)
(13148)
(12914)
师范(12775)
经济学(12326)
(11928)
技术(11645)
基金
项目(71555)
科学(56186)
基金(51643)
研究(50897)
(46880)
国家(46059)
科学基金(38715)
社会(31589)
社会科(29935)
社会科学(29926)
(28518)
基金项目(26250)
自然(25697)
自然科(25138)
自然科学(25130)
教育(24683)
自然科学基金(24665)
(24061)
资助(22620)
编号(20016)
成果(16714)
重点(16544)
(15719)
课题(14911)
(14775)
(14745)
科研(13787)
创新(13693)
教育部(13493)
计划(13436)
期刊
(41437)
经济(41437)
研究(28885)
中国(19912)
学报(17735)
科学(16231)
(15274)
管理(15261)
(13883)
大学(13596)
教育(12879)
学学(12834)
技术(10496)
农业(10382)
(8161)
金融(8161)
统计(7914)
财经(7029)
(6992)
经济研究(6759)
决策(6426)
(6297)
业经(6143)
(6047)
林业(5787)
科技(5546)
问题(5465)
技术经济(5461)
(5024)
业大(4779)
共检索到149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阮梓材  胡德活  王以珊  韦战  覃冀  
对2至4年生的杉木子代林7个物候相进行观察,通过稳健主分量分析,参试的112个家系可分为4类物候型,即:(Ⅰ)芽早展开晚封顶型;(Ⅱ)芽晚展开晚封顶型;(Ⅲ)芽早展开早封顶型;(Ⅳ)芽晚展开早封顶型。造林4a后,第Ⅰ、Ⅱ、Ⅲ种类型比第Ⅳ种类型树高生长量分别大41.21%、20.00%和17.56%。造林10a后验测,第Ⅰ、Ⅱ、Ⅲ种类型比第Ⅳ类型树高生量仍然分别大37.50%、15.78%和23.36%。说明在广东省通过物候测定来进行生长量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在杉木南带多采用第Ⅰ类型家系造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童永波  丁林  周建光  
对 1 9个杉木初选半同胞优良家系进行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优良家系种子的发芽势、苗木的抗病性及高生长量平均数分别比对照高 2 0 6%,82 1 %和 33 6%,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 ;各家系苗高生长量和生长节律上有显著差异 ,千粒质量、场圃发芽率、抗病性和抗寒性上也都有明显差别。因此 ,在杉木育苗管理上应分家系或家系类群采取相应的育苗管理措施。表 6参 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贵平  徐金良  徐永勤  陈永辉  沈凤强  徐卢雨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1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昌端  陈天霞  张萍  王赵民  何贵平  吕本树  
以全国10个省(区)14个杉木初级种子园的112个优良家系为试材,在浙江两个点进行区域性试验,5年的调查资料分析结果如下:①选出了41个优良家系,其选择率为39.4%,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9%。②地点、种子园的效应及种子园×地点的互作效应都极显著,说明选择是可行的,但环境对杉木生长起很大的作用。③营建种子园增产效益明显,参试的14个种子园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8.6%,并且,来自中心产区种子园大于一般产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代喜  李魁鹏  黄开勇  陈琴  莫宗恒  覃建强  莫尚伟  
对20年生的包含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收集的102个无性系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杉木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可靠性高。对比5类聚类法,3类聚类法降低了优良无性系的漏选率。与参试无性系6年生时进行的早期选择相比,8年生时早期选择的错选率降低25%。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参试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选对率达到了61.1%。相比对照无性系,决选出的24个无性系材积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承开  
对 4块试验地 10 7个杉木无性系在造林后第 2~ 6a、8~ 9a、13~ 15a时进行每木调查 ,计算各试验地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试验地各无性系遗传力的平均值及遗传变异系数 ,分析其树高和胸径的年 -年表型相关、遗传相关 ;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 1999年单株材积的相关。通过分析计算得出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 (但不宜在造林后 2~ 3a时进行 ) ,其初选年龄应是造林后 5~ 6a ,精选年龄在 8~9a。如果选择年龄过早 ,普遍存在着错选和漏选的问题。在 8~ 9a时入选的无性系其增益较高 :树高、胸径、材积实际增益分别是 17 87%、2 3 4 6 %、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文景  汪攀  陈奶莲  马祥庆  林文奖  吴鹏飞  
选择杉木种子园9个半同胞家系种子培育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磷胁迫盆栽试验,从根系增生觅磷能力角度比较分析不同家系杉木幼苗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形态指标生长的差异,结合苗高、地径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并结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具较强觅磷能力的杉木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供磷处理和家系对杉木幼苗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对苗高、地径、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影响无明显交互作用.从单个因素来看,家系对杉木苗高、地径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供磷处理对根系指标和地径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苗高的影响不显著.轻度与重度磷胁迫下,杉木家系地径增量比正常供磷处理显著降低22.9%和25.4%,且这两种低磷胁迫处理均明显促进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增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环境中, 25号、20号和41号家系杉木根系觅磷能力较强,有利于对土壤磷斑块的觅食,从而维持地上部的正常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常耕  周天相  徐金良  
对两片包括 1 8个和 1 7个无性系试验林历年树高和胸径作了测量 ,分析了树高和胸径历年位次 ,表型和遗传相关 ,遗传力、遗传和环境方差随年龄增高的时间趋势 ,历年树高和胸径与最后一年测量中所计算的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等。看到无论树高还是胸径 ,早—晚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是极显著的 ,但少数生长型和生长动态模式偏离常态的无性系影响着这些参数在树龄间的稳定性。认为杉木的适宜早期选择年龄在4~ 6a生时 ,但最好从 3a后开始采用两阶段逐步评价和选择的策略 ,第 1阶段先按树高初选 ,第 2阶段按胸径或单株材积做出决选 ,既保证了选择的可靠性 ,又能提前把优良无性系投入生产性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林绪平  阮梓材  陈忠林  龚益广  黄小平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之间。选择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涛   邱勇斌   沈汉   郑成忠   张振   王文月   金国庆   周志春  
【目的】探究柏木无性系和家系的早期生长和固碳潜力,为速生高固碳柏木优良品系选择及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9年生无性系和家系试验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变异规律,解析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的分配差异,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并对其固碳潜力进行分析和估测。【结果】柏木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高出家系水平47.81%、28.39%和120.83%;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论家系还是无性系水平,胸径和树高均与生物量、含碳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碳率无显著线性关系。柏木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最高,含碳量占比最大,而叶的含碳率最高;无性系主要是以牺牲粗根的生物量分配(较家系低3.45%)、增加树枝生物量(较家系高5.55%)和细根生物量(较家系高1.34%)来维持生长优势。以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为自变量,拟合的含碳量移速生长方程(lnTBS=k_0+k_1lnD+k_2lnH+k_3lnUBH)预测效果最好(除无性系树根含碳量外),将枝下高作为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可提高估算精度。按照20%入选率,估算无性系试验林含碳量的遗传增益达51.48%,家系试验林为16.14%,结合材积性状筛选出速生、固碳兼优的无性系和家系各6个。【结论】柏木无性系生长优势明显,相比家系具有更高的固碳能力。在生长早期,考虑将枝下高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有助于提高植株含碳量估算精度,结合生长性状可筛选出速生、含碳量高的无性系和家系,提高柏木固碳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刘爱琴  黄宝龙  陈友力  
为筛选适应退化地生长的杉木无性系 ,通过N素胁迫进行N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N素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N素胁迫加剧 ,杉木无性系NR活力及光饱和点下降 ,CO2 补偿点增加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N素胁迫的反应日趋明显 ,根据不同无性系在胁迫条件下的反应 ,把供试无性系分成 3类 :耐N肥性强、耐N肥性弱及耐N肥性一般无性系 ,其中 16 3号和 30 1号无性系是具有较高N素利用效率的省肥高产无性系 ,在肥力较低的林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周德义  王效东  丁彪  刘素梅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张国武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杨萍  潘奇敏  李文刚  
1989~1993年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375个无性系开花物候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可授期比散粉期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与散粉期基本同步,或稍后1d;树冠上层、阳面比下层、阴面开花早,但相差不过1d;阳坡散粉期和可授期进程比阴坡早1d和半天;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授期和散粉期平均迟到半天,分别晚结束2d半和1d;可授期的早晚与≥5℃积温关系密切,而散粉期与≥10℃积温关系更紧密;无性系间雌雄花期基本相遇,但在开花始期和持续期上差异明显;各无性系开花先后次序在年度间比较稳定。无性系来源各层次变异大小的顺序为:无性系间>种源亚区间>种源间>种源区间。可授期早的无性系种子质量最差,其次是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黄智慧  
根据1989~1993年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物候数据,评价了种子园无性系开花同步水平,探讨了开花物候对种子园配子贡献、自交率和子代基因型值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开花结实习性综合估算基因型值的基本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