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8)
2023(2850)
2022(2219)
2021(2074)
2020(1778)
2019(3587)
2018(3491)
2017(5810)
2016(3363)
2015(3668)
2014(3378)
2013(3273)
2012(3073)
2011(2782)
2010(2723)
2009(2430)
2008(2435)
2007(2263)
2006(1979)
2005(1701)
作者
(12787)
(11100)
(10906)
(10486)
(6827)
(5434)
(4760)
(4491)
(4179)
(3969)
(3833)
(3781)
(3700)
(3647)
(3623)
(3354)
(3340)
(3286)
(3199)
(3183)
(3019)
(2768)
(2691)
(2466)
(2458)
(2424)
(2332)
(2321)
(2320)
(2304)
学科
(9646)
经济(9635)
管理(6984)
(6376)
(6207)
(4989)
企业(4989)
方法(3354)
(3244)
森林(3244)
(3226)
(3029)
数学(2828)
数学方法(2762)
(2709)
业经(2646)
中国(2619)
税收(2527)
(2496)
地方(2404)
生态(2350)
(2222)
农业(2161)
环境(2126)
技术(1902)
生态学(1687)
(1671)
(1667)
(1541)
产业(1524)
机构
大学(49115)
学院(48182)
研究(22089)
科学(18547)
中国(15583)
管理(15254)
(15241)
(14186)
经济(13800)
理学(13390)
业大(13320)
(13087)
理学院(13080)
管理学(12539)
研究所(12492)
管理学院(12463)
(12066)
农业(11674)
中心(9603)
(9558)
(9409)
(9353)
林业(9144)
实验(9059)
实验室(8651)
重点(8206)
(7932)
农业大学(7906)
北京(7888)
研究院(7850)
基金
项目(39943)
科学(30326)
(29275)
国家(29110)
基金(28946)
科学基金(22963)
研究(22320)
自然(18030)
自然科(17571)
自然科学(17567)
自然科学基金(17257)
基金项目(15937)
(15926)
(14162)
社会(12791)
社会科(12043)
社会科学(12037)
资助(11164)
科技(10302)
重点(10250)
计划(10154)
教育(9636)
科研(8588)
(8514)
专项(8118)
(7754)
(7390)
创新(7351)
编号(7235)
(6295)
期刊
学报(16527)
(15709)
经济(15709)
科学(14307)
(12608)
研究(11869)
大学(11684)
学学(11459)
林业(9554)
中国(8977)
农业(8083)
业大(5241)
管理(4760)
(4699)
科技(4533)
资源(4201)
(3879)
(3713)
业经(3639)
教育(3542)
自然(3474)
农业大学(3198)
科技大(3149)
科技大学(3149)
(2840)
(2768)
农林(2590)
(2590)
技术(2541)
自然科(2540)
共检索到70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文发  徐德应  刘世荣  韩景军  
对 3个林分 (密度A :16 6 7株·hm- 2 ;B :32 33株·hm- 2 ;C :976 7株·hm- 2 )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 ;树冠同一层内 ,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a生叶、2a生叶递减。强光下 ,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 ,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 ,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 ,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 10 0 0~ 190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很低 ,大致在 4 .780~ 30 .114 μmol·m- 2 s- 1 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瑞友  黄志宏  周光益  邱治军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观测了南岭杉木人工林林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1)处于林冠不同高度(林冠顶部、林冠中部和林冠下部,下同)的杉木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特征均存在差异,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1±0.23)μmol.m-2s-1;(2)位于林冠不同高度的杉木叶的蒸腾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亦存在差异,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48±0.07)mmol.m-2s-1;(3)不同高度的杉木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日平均WUE为(3.41±0.19)μmol/mmol;林冠内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在该杉木人工林中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媛媛  闫文德  阳柏苏  项文化  赵亮生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蒸发规律,做好蓄水保墒,减少水分的非生产消耗,需要了解水分运动规律。本实验利用2012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Ⅱ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水分蒸发日变化、月变化、及不同坡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观测日最大分时蒸发量发生在9:00~11:00时段,月均蒸发量在6月中旬左右达到最大峰值;春季3~5月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变化程度较小,而夏季6~7月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变化程度较大;不同坡位因土壤层厚度、空气流动程度及林下植被凋落物的种类和混合比例不同,其土壤水分蒸发量呈现明显差异。结合这些特点,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粹  杜阿朋  赵知渊  谢耀坚  张婧  
2012年4-12月,应用热扩散技术对雷州半岛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与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相似,在晴天呈现单峰型,阴雨天多峰型;树干液流变化拐点均滞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h左右;在白天,尾叶桉单株的液流通量与大气温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夜间,则仅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在观测期内,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平均日耗水量为28.03L/d,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总共为963.3mm,占同期总降水量的58.6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北洪  黄木易  马智宏  王纪华  
接种条锈菌7 d以后,对健康小麦和感病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条锈菌侵入程度的不断加深,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断降低,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及潜在活性受到抑制,同一天中同一时段内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发病严重度、蒸腾速率与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志伟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roportion of phanerophyes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2)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舟  赵仲辉  康文星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利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与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对会同杉木人工林潜热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一天中,春夏季节潜热通量值夜间在0值左右波动,早上7:00开始递增,14:00左右达到最大后逐渐下降,21:00将为夜间值。秋冬季节潜热通量早上7:30开始递增,12:00达到最大值,19:00降为夜间值。一年中,潜热通量变化特征呈单峰型,从1月份开始递增,8月份达到最大值后逐月递减。潜热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与饱和差呈幂函数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鹤松  张劲松  孟平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采用由热扩散树干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周期为2个主要生长季节(4—9月)杜仲人工林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以及冠层微气象数据,分析了华北石质山区10年生杜仲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杜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杜仲人工林蒸腾量(TR)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和日际变化特征,在晴天条件下,杜仲人工林蒸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多云及阴天条件下,呈现多峰变化趋势;阴天日蒸腾值明显低于晴天及多云日;杜仲蒸腾的日际变化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份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份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8.5、212.0 mm,4—9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鹤松  孟平  张劲松  高峻  贾长荣  
于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4—9月),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降雨量,分析华北石质山区15年生山茱萸人工林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结果表明:1)山茱萸人工林蒸腾量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或月变化特征。表现为4—5月逐渐升高、6月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以后逐渐降低。2005年及2006年4—9月蒸腾总量分别为265.3和194.9mm,4—9月各月蒸腾总量占蒸腾总量的比例在2005年分别为10.7%、22.3%、21.6%、21.2%、12.9%和11.2%,在2006年分别为16.2%、20.2%、20.3%、17.9%、13.6%和11.2%;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高峻  王鹤松  任庆福  贾长荣  
以华北山地杜仲人工林为例,利用热扩散液流法测算得到的蒸腾数据,采用相空间重建法,在延滞时间(τ)为30 min条件下,分析林木蒸腾时间演变的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时长,结果表明:林木蒸腾的时间演变过程具有分形和混沌特性,存在可预报性。2005年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期间(4-9月),蒸腾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D)分别是1.673和1.525,二阶Renyi熵(K2)分别为0.00249和0.00253,此时嵌入维数(m)分别为9和10,平均可预报时长(T)分别约为401.0、394.8 min。尽管2005年和2006主要生长季节蒸腾的外表变化规律或数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相同τ条件下,D和K2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  何功秀  文仕知  及利  张盈  倪艳林  李智华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法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如氮、碳、和磷等),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幼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414”配方施肥为基准,在湖南省会同县生态站林场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置14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分别在施肥前、施肥12个月后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样品及杉木根、枝、叶样品,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土壤、植物的有机碳含量,凯氏消煮法测定土壤、植物的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HClO_4—H_2SO_4)测定土壤、植物的全磷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杉木人工林幼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施肥明显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CK相比,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C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处理J(N_3P_2K_2)和处理E(N_2P_2K_2)分别观测到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2)配方施肥显著改变杉木幼龄林根、枝、叶化学计量特征。3)配方施肥后,土壤N∶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说明影响试验地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叶片、枝干N∶P变化区间分别为12.15~13.89、8.73~10.07,说明叶片、枝干生长也主要受N的影响。4)土壤C、N、P计量值对杉木人工林幼林的计量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的影响相对较弱。5)处理J(N_3P_2K_2)施肥效果最为显著,表层土壤及叶片的N含量分别比CK提高28.36%和5.58%,枝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11.00%和28.13%,根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53.86%和4.92%。【结论】适宜的配方施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基于“3414”试验,可知土壤,叶片,枝干和根系全氮均高于CK,氮是限制该试验地杉木人工林幼林林木生长及土壤生产力的因子之一。每株杉木幼树施用150 g氮肥、100 g磷肥、100 g钾肥的配方施肥模式(处理J)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何斌  蒙跃环  曹明  韦家国  荣薏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89.15%和85.64%,灌草层分别占10.90%、2.77%和5.28%,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10.79%、12.13%和9.08%;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其次是K和P,Mg最小;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1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4年生以干材、树根和树皮为主;林分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土壤BG、NAG、PRO、URE和LAP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两栖动物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吴波等,2006),两栖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Jones et al.,2010)。许多国外学者对两栖、爬行动物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Roloff et al.,2011;Steen et al.,2010),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持续居世界首位。福建省人工林保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