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3)
- 2023(6028)
- 2022(4629)
- 2021(4006)
- 2020(3258)
- 2019(7093)
- 2018(7152)
- 2017(13489)
- 2016(7626)
- 2015(8664)
- 2014(8906)
- 2013(8325)
- 2012(7255)
- 2011(6558)
- 2010(6696)
- 2009(6122)
- 2008(6010)
- 2007(5539)
- 2006(5043)
- 2005(4676)
- 学科
- 济(31182)
- 经济(31158)
- 管理(23380)
- 业(20026)
- 企(16369)
- 企业(16369)
- 方法(11274)
- 环境(10557)
- 中国(9979)
- 农(9841)
- 数学(9487)
- 数学方法(9339)
- 学(8656)
- 业经(8516)
- 地方(7780)
- 财(7179)
- 划(7073)
- 发(6610)
- 农业(6575)
- 制(5454)
- 和(5445)
- 发展(5280)
- 展(5271)
- 生态(4826)
- 产业(4772)
- 务(4746)
- 财务(4720)
- 财务管理(4711)
- 理论(4698)
- 规划(4651)
- 机构
- 大学(109792)
- 学院(109706)
- 济(41927)
- 经济(40995)
- 管理(40929)
- 研究(40262)
- 理学(34799)
- 理学院(34391)
- 管理学(33655)
- 管理学院(33480)
- 中国(29704)
- 科学(27171)
- 京(24882)
- 所(21328)
- 农(20996)
- 研究所(19642)
- 业大(19192)
- 财(18338)
- 江(17912)
- 中心(17841)
- 院(16045)
- 北京(15852)
- 农业(15694)
- 范(15378)
- 师范(15229)
- 财经(14545)
- 州(13763)
- 省(13661)
- 经(13129)
- 研究院(12445)
- 基金
- 项目(77348)
- 科学(60034)
- 研究(54762)
- 基金(54405)
- 家(49000)
- 国家(48639)
- 科学基金(40633)
- 社会(34358)
- 社会科(32515)
- 社会科学(32498)
- 省(31424)
- 基金项目(28554)
- 自然(26311)
- 划(26081)
- 自然科(25590)
- 自然科学(25583)
- 自然科学基金(25091)
- 教育(23959)
- 资助(21825)
- 编号(21470)
- 重点(18058)
- 发(17396)
- 成果(16958)
- 课题(15766)
- 部(15714)
- 科研(15178)
- 创(15035)
- 计划(14762)
- 国家社会(14366)
- 创新(14194)
共检索到165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张合平
本文依据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试验站会同站的定位观测资料 ,着重分析了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净化大气功能及其效益的损失。杉木林采伐后 ,生态系统吸收CO2 和释放O2 的作用大大削弱 ,因乔木层光合作用消失 ,每年CO2 的固定减少 17.2 4t·hm- 2 ,O2 的释放减少 14 .73t·hm- 2 ,而采伐迹地多释放CO2 16 .6 4t·hm- 2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每年少净化气态有机污染物 9.775t·hm- 2 。采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拟市场价值法对生态系统功能损失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 ,因CO2 固定和O2 释放减少、迹地CO2 释放增加和净化有机污染...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态系统 净化大气环境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本文以连续定位测定数据 ,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后造成各种效益损失 ,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土壤蓄水量比有林区少 6 4 6m3·hm- 2 ,调洪能力少 786m3·hm- 2 ,枯水期提供水量少 318m3·hm- 2 ,每年流失的泥沙量比有林区多 4 8t·hm- 2 ,由此比有林区多流失的营养物质 ,纯N 0 0 87t·hm- 2 ,P 0 0 4 7t·hm- 2 ,K 0 10 1t·hm- 2 。通过有关计量计算得出 ,每采伐 1hm2 杉木林每年水源涵养效益损失 84 9元 ,固土保肥效益损失 5 0 4元 ,改良土壤效益损...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采伐 效益损失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志娟 白彦锋 孙睿 彭阳 姜春前 汪思龙
[目的]为了探讨恢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方法]利用定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2种恢复模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20年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植被层碳储量明显大于人工恢复,自然恢复的乔木层碳储量比人工恢复的高22.56%。自然恢复的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的分配比为干﹥枝﹥根﹥叶﹥皮,而人工恢复为干﹥根﹥枝﹥皮﹥叶。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非常小,自然恢复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人工恢复的3.99、5.94、1.14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 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杉木 多代经营 林木生长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何宗明 黄志群 范少辉 万晓华 杜婷 苏慧琴
利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炼山、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下0~40 cm土层土壤δ15N 15年的监测数据和造林后第15年叶片δ15N、氮磷含量和氮磷比数据,探讨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循环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取样年份(造林后第3,6,9,12和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土壤δ15N均无显著影响;0~10 cm土层土壤δ15N与凋落物量显著正相关,与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造林后第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叶片δ15N、叶片δ15N富集指数(δ15Nfoli...
关键词:
杉木 氮循环 采伐剩余物管理 δ15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振宏 范少辉 黄志群 何宗明 余再鹏 王民煌 翁贤权
对中国亚热带地区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采伐剩余物加倍以及炼山)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5年后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全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6月(3.09μmolCO2·m-2s-1,5种处理平均值),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2月(0.69μmolCO2·m-2s-1);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5.8%~72.6%;5种处理样地之间土壤呼吸Q10值和年通量差异均不显著,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张怀清 陈永富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森林抚育间伐为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研究树种,研究森林经营措施的可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森林经营管理的虚拟森林原型系统。系统以林业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实现虚拟森林漫游、小班属性查询、抚育间伐模拟等功能,为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陆志敏 江龙彪 江建平 汪朝平
本文研究了奉化市尚田镇广渡村的1片14年生杉木人工林分的短轮伐期与更新技术。认为杉木短轮伐期经营,缩短了培育周期,经济效益显著,适宜边缘产区以及中小径材销路广的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杉木 轮伐期 萌芽更新 边缘产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蓝伟立 陈块明 林开敏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为杉木无节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1 200株·hm~(-2)(间伐强度为67%, L)、1 800株·hm~(-2)(间伐强度为51%, M)和2 250株·hm~(-2)(间伐强度:27%, H),间伐后的第5年,在各样地内选取标准木进行观测,探讨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枝条发育的影响。[结果]1)枝条总量、8 m以下枝条数量、8 m以上枝条数量、死枝数量、活枝数量均表现为:L>M>H,枯枝率表现为H>M>L;2)基径随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L与H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L的枝长大于M和H,说明低的林分保留密度更有利于枝条生长;3)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线性相关性较小。4)死枝的基径、枝长、数量与活枝数量随树干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的基径与枝长随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减小,H、M的分枝角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5)死枝与活枝的基径、枝长与分枝角在南部区域(90°~225°)整体大于北部区域,但枝条数量在东部区域(0°~180°)大于西部区域。[结论]要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调整杉木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高的林分保留密度会抑制枝条基径和数量的生长,从而减少节子的大小和数量,提高木材质量。在杉木幼龄期时可以对林木进行修枝,以减少宿存枝条,达到提高木材质量、培育无节材的目的,综合本研究的3种间伐保留密度,其中1 800株·hm~(-2)的林分保留密度更适宜培育无节大径材。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枝条发育 无节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大径材 间伐强度 材种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金良 毛玉明 郑成忠 范荣德 周世水 陈永辉 成向荣 虞木奎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断面积 材积 蓄积量 出材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盛炜彤
198 4~ 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 3个林场 ,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 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 ,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 ,其次中龄林阶段 ,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 546.0m3·hm- 2 ,土壤侵蚀总量为 10 0 5.0kg·hm- 2 ,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 ;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 50 6.98m3·hm- 2 ,土壤侵蚀总量为 180 .7kg·hm- 2 ;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 4 77.2 5m3·hm- 2 ,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水土流失 养分损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临训
为了系统地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营养,对5、10、15、19年生不同地位指数(14、16、18)的杉木枯损枝叶的生物量积累、养分含量、养分积累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枯损枝叶包括保留在树体上的未凋落和在地面上的已凋落两个部分,在研究杉木林分枯损枝叶时不可忽视未凋落部分。枝叶总枯损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随林龄的变化是在10年生时最大,15年生以后随林龄增加又有一定增加。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的总含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而在不同林龄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积累的变化与枝叶总枯损量的变化情况相同。未凋落枯损枝叶的养分积累在枯损枝叶总量中占重要位置。已凋落枯损枝叶中养分的积累随林...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枯损枝叶,营养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
关键词:
杉木 自然整枝 造林密度 林分自疏 干形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杜燕 刘波云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小班面积(x1)、树种组成(x2)、郁闭度(x3)、年龄(x4)、平均胸径(x5)、平均树高(x6)、小班蓄积(x7)、坡度(x8)共8个指标构建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结构与风景游憩(Y1)、木材生产(Y2)、涵水保土(Y3)功能的模型:Y1=0.001x1-0.174x2+0.221x3+0.216x4+0.238x5+0.237x6+0.137x7-0.024 x8;Y2=0.584 x1+0.044x2-0.045x3-0.126x4-0.043x5-0.053x6+0.485x7-0.021x8;Y3=0.022x1-0.044x2+0.099x3-0.113x4...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杉木人工林 多功能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