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
- 2023(1326)
- 2022(1070)
- 2021(1043)
- 2020(866)
- 2019(1882)
- 2018(1675)
- 2017(2945)
- 2016(1776)
- 2015(1884)
- 2014(1723)
- 2013(1692)
- 2012(1652)
- 2011(1538)
- 2010(1570)
- 2009(1517)
- 2008(1573)
- 2007(1525)
- 2006(1433)
- 2005(1311)
- 学科
- 济(5820)
- 经济(5816)
- 业(4712)
- 管理(4279)
- 企(3887)
- 企业(3887)
- 学(3732)
- 森(2878)
- 森林(2878)
- 林(2870)
- 农(2729)
- 业经(2085)
- 生态(2017)
- 方法(1985)
- 制(1935)
- 农业(1767)
- 数学(1588)
- 数学方法(1549)
- 和(1497)
- 经营(1472)
- 环境(1432)
- 划(1423)
- 策(1397)
- 财(1386)
- 土地(1371)
- 银(1309)
- 银行(1298)
- 体(1292)
- 生态学(1276)
- 资源(1234)
- 机构
- 大学(27518)
- 学院(27146)
- 研究(12384)
- 济(9570)
- 中国(9547)
- 科学(9491)
- 管理(9385)
- 经济(9357)
- 农(9240)
- 业大(7756)
- 理学(7677)
- 理学院(7577)
- 所(7406)
- 管理学(7392)
- 京(7349)
- 管理学院(7344)
- 研究所(6974)
- 林业(6894)
- 农业(6549)
- 省(5874)
- 院(5656)
- 北京(5188)
- 江(5186)
- 中心(5163)
- 林(5142)
- 研究院(4660)
- 室(4394)
- 农业大学(4158)
- 实验(4098)
- 财(3985)
共检索到43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婷婷 陆元昌 庞丽峰 张显强 王霞 刘宪钊 姜俊
在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人工林中设置3种近自然改造作业样地:T1(间伐强度47%,林下补植6种阔叶树种)、T2(间伐强度61%,林下补植6种阔叶树种)、T0(对照样地,无作业),T1和T2林下补植树种相同。根据2008,2010年和2012年3次调查,比较分析近自然作业后4年各处理的林分蓄积生长量、单木生长量、林下更新树种、林分水平结构、林分垂直结构、树种多样性、树种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作业样地T1,T2的年蓄积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样地,分别为7.42,6.61和3.36 m3·hm-2,且单木水平的生长量T1>T2>T0,枯损木株数及枯损蓄积量均是T0>T2>T1,因此,对于研究区域的杉木...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经营 生长动态 林分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同龙
对杉木人工林开展近自然经营技术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通过对近自然经营后的林分树种组成、植被多样性、土壤肥力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近自然经营技术后,杉木林分中嵌入了多种乡土阔叶树种,林地生物多样性达74.3±4.0,比常规经营的提高了52.88%;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表现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交换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增加;近自然经营法明显促进了杉木的生长,提高了林分生产力,17年生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杉木蓄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常规法经营提高了9.24%~17.64%、8.61%~17.29%、27.94%~58.46%、2.38%~28.6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冬婧 温远光 罗应华 李晓琼 张万幸 明安刚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5年后,乔、灌、草3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有所变化,但各间伐处理的优势物种大致相同;各间伐处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改造后各处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的纯林,各处理草本层的Simp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改造前的纯林。杉木胸径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显著,但各处理间树高无显著差异;套种的4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随间伐强度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
关键词:
杉木 自然整枝 造林密度 林分自疏 干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Based on density theory of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biological hypothesis, a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derived, i.e. \%N\%=exp(\%a\%ln\+2\%v+b\%ln\%v+c\%), where \%N\% and \%v\%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volume of a plant, and \...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自然稀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俊 刘宪钊 贾宏炎 明安刚 陈贝贝 陆元昌
【目的】研究近自然化改造下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探究改造后林下植被—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评估人工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影响,为该区未来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3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近自然改造林分和未经改造的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分析林下灌木和草本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改造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纯林。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变化特征不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受采伐影响明显(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洪伟 许德灿 陈奶树
根据选控图的原理,用214株解析木建立选控系统,可对不同林龄、不同立地及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经营进行质量管理。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准确而灵敏地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措施进行质量管理,为科学而直接地考核和评价经营措施质量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质量管理,选控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林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可持续经营,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童书振 孙洪刚 邓宗富 张守攻
以受冰冻雪灾较为严重的江西省大岗山林区杉木近成熟林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与杉木受损类型及灾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冰冻雪压造成大岗山林区杉木受害株数比例达66.84%,受灾相当严重,杉木林分受害类型可分为弯梢、断梢、斜干、断干、倒地及翻蔸等6种,其中断干和断梢为最主要的2种受害类型。2)杉木林分结构对冰冻雪压危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灾害主要发生于径阶相对较小的林木,林分内径阶越大的林木其受害程度明显越轻;林分密度与受害强度具极显著正相关,密度越高,林分受损株数愈多,且密度主要影响断干、翻蔸这2种不可逆的受损类型,合理的密度调控至关重要。3)杉木林分的立地条件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32.5%和40.3%,而2种森林的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和死细根碳库占人工林碳库均不超过1%。格氏栲人工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分别占乔木层碳库的55.8%,而杉木人工林的则为75.4%。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在6年生前连年碳积累速率略高于格氏栲人工林,但7年生后则低于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乔木层连年碳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5年生时...
关键词:
人工林 碳库 格氏栲 杉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leaved species,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anming, Fuji...
关键词:
格氏栲 杉木 碳吸存 碳平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辉
Based on the six year localized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at Daweishan Forest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thinning effects in Chinese fir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with various sites and thinning densities were studied using biomass increment as th...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指数 间伐效果 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志伟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roportion of phanerophyes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2)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
关键词:
人工干扰 杉木混交林 群落学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松 吴承祯 洪伟 洪滔 王艳霞
从收获预估的角度确定森林碳收获大小与林分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碳收获和碳收获表的概念。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设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典型标准地,调查测定获取典型样地杉木人工林样木各器官碳含量及碳贮量基本数据,基于相对生长方程以单株胸径、树高、材积为自变量建立杉木人工林单木碳收获量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密度指数和蓄积量为自变量建立杉木人工林林分碳收获量模型并编制其可变密度碳收获量表。经检验,所建立杉木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碳收获量模型和林分碳收获量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且模型充分考虑了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对碳收获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在...
关键词:
森林经营学 碳收获 预估技术 杉木人工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