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4)
- 2023(13043)
- 2022(11337)
- 2021(10561)
- 2020(9019)
- 2019(20586)
- 2018(20246)
- 2017(38678)
- 2016(21457)
- 2015(23862)
- 2014(23498)
- 2013(23159)
- 2012(21199)
- 2011(19220)
- 2010(18818)
- 2009(17116)
- 2008(16674)
- 2007(14324)
- 2006(12391)
- 2005(10422)
- 学科
- 济(79106)
- 经济(79014)
- 管理(57959)
- 业(55474)
- 企(45656)
- 企业(45656)
- 方法(38985)
- 数学(33819)
- 数学方法(33414)
- 学(22443)
- 农(21692)
- 中国(19506)
- 财(19346)
- 业经(17920)
- 贸(15938)
- 贸易(15934)
- 易(15471)
- 地方(15443)
- 农业(14729)
- 理论(13477)
- 环境(13378)
- 技术(13116)
- 和(13093)
- 制(12698)
- 务(12494)
- 财务(12433)
- 财务管理(12415)
- 企业财务(11740)
- 划(11271)
- 银(10929)
- 机构
- 大学(307186)
- 学院(303761)
- 管理(119005)
- 济(112177)
- 经济(109759)
- 理学(104770)
- 研究(104626)
- 理学院(103524)
- 管理学(101432)
- 管理学院(100925)
- 中国(73476)
- 科学(72366)
- 京(65902)
- 农(61548)
- 业大(55467)
- 所(54849)
- 研究所(51351)
- 农业(48805)
- 财(48372)
- 中心(45859)
- 江(42537)
- 北京(41164)
- 财经(40249)
- 范(40231)
- 师范(39689)
- 院(38281)
- 经(36704)
- 州(34539)
- 技术(32916)
- 农业大学(32831)
- 基金
- 项目(222659)
- 科学(172232)
- 基金(160758)
- 研究(152689)
- 家(145204)
- 国家(144071)
- 科学基金(120801)
- 社会(93605)
- 社会科(88584)
- 社会科学(88557)
- 省(87453)
- 基金项目(86771)
- 自然(83365)
- 自然科(81384)
- 自然科学(81356)
- 自然科学基金(79878)
- 划(75295)
- 教育(69326)
- 资助(65702)
- 编号(60455)
- 重点(50561)
- 成果(47449)
- 部(47379)
- 发(46845)
- 创(46151)
- 计划(44666)
- 科研(44018)
- 创新(43123)
- 课题(41822)
- 大学(40084)
- 期刊
- 济(115428)
- 经济(115428)
- 研究(81342)
- 学报(62951)
- 农(54551)
- 科学(53819)
- 中国(50262)
- 大学(45439)
- 学学(43358)
- 管理(39928)
- 农业(37712)
- 财(33983)
- 教育(29871)
- 技术(23080)
- 业经(20595)
- 融(20188)
- 金融(20188)
- 业(19403)
- 经济研究(18551)
- 财经(18475)
- 业大(17813)
- 科技(17725)
- 林业(17017)
- 版(16912)
- 问题(15697)
- 经(15609)
- 图书(15554)
- 资源(14281)
- 理论(14218)
- 农业大学(13879)
共检索到416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竣 李贻铨 陈道东 张瑛 巫流民 纪建书
对几种主要杉木人工林土壤P素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无机P是赤红壤、红壤、黄红壤P素的主要形态,其中O-P含量最高,Ca-P和Fe-P次之,Al-P含量最低。Al-P、Fe-P、O-P和Ca-P在赤红壤中分别占无机P的2.74%、4.70%、84.74%和7.81%;在红壤中分别占2.46%、11.90%、77.24%和7.80%;在黄红壤中分别占2.74%、10.63%、78.04%和8.59%。山地黄壤P素以有机P为主,无机P占全P的30.56%,Al-P、Fe-P、O-P和Ca-P分别占无机P的1.54%、15.67%、78.85%和3.94%。(2)在供试土壤区内Al-...
关键词:
杉木,土壤P素形态,P素生物有效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再鹏 黄志群 王民煌 胡振宏 万晓华 刘瑞强 郑璐嘉
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2.95μmolCO2·m-2s-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2.37μmolCO2·m-2s-1;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3,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的1.99;2种林分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7.0%和81.6%;回归分析显示,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慧 田书荣 廖德志 彭超 涂佳 肖静晶 刘思思 黄莞莞 周诚
【目的】揭示毛竹林扩张进入周边杉木林引起磷素的动态变化,为杉木林的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用Hedley磷素分级研究毛竹林扩张进入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竹林扩张进入杉木林的过程显著改变了林地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和残余磷的组成。30%竹林与70%杉木混交林总无机磷、总有机磷和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立地林;纯杉木林残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立地林。竹林扩张进入杉木林的过程显著改变了林地土壤磷酸酶含量(P <0.05)。【结论】有机磷在纯杉木人工林中是稳定的,当竹林扩张进入杉木林时需择时进行干预。
关键词:
土壤磷素形态 竹林 扩张 杉木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阳 郭青俊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成林地)的土壤CO_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_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_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光照度无关;CO_2释放量昼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关键词:
土壤CO_2释放量,温室气体,林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爱国 何彩云 张建国 童书振
林分直径结构预测能为科学地进行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从生长方程等 4方面探讨了产生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预测效果好坏的原因 ,并对两种参数估计方法作了实证比较研究 ,对影响预测适合度高低的原因从林分因子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不同的回收模型、建模材料、检验材料、生长方程对检验适合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具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影响、呈显著影响或极显著影响、无显著影响 ,当回收模型采用最简幂函数时 ,适合度均在 5 0 %以上 ,Richards生长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其 6种情形下的适合度仅有 1种低于 6 0 % ;参数预测法和参数回收法用于预测时检验适合度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仲辉 张利平 康文星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彭长辉
利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与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系统2008年12个月的观测数据,研究会同13年生杉木人工林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晴天平均碳汇持续时间表现为夏>春>秋>冬,平均日较差表现为夏>秋>春>冬,最大碳汇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夏、秋、春和冬;1年中,月累积碳通量除1和2月为碳源外,其他各月均表现为碳汇,碳汇最大值出现在6月(-53.0gC·m-2);13年生杉木林的年碳汇总量为-255.3gC·m-2。白天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可用Michaelis-Menten模型模拟(P<0.05),但模型参数随温度而异;夜间CO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炎根 胡艳静 黄莎 刘波 吴继来 王懿祥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_(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朝伟 彭丽鸿 马东旭 王佳琪 江祥庆 江先桂 马祥庆 林开敏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残体碳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贡献的差异,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调控机制,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间伐强度(31%、45%、63%)样地0~10、10~20 cm土层样品,以氨基糖为微生物残体的组分标志物,探讨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1)土壤细菌残体碳(MRCB)、真菌残体碳(MRCF)、微生物总残体碳(MRC)含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显著升高(P中度间伐>弱度间伐,pH、密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4)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波 丁贵杰 赵熙州 杨永彰
[目的]研究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关系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间伐强度作用下土壤恢复的过程和机制,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4种间伐强度TS0(未间伐(0.0%),1 800株·hm-2)、TS1(轻度(16.7%),1 500株·hm-2)、TS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S3(重度(50.0%),900株·hm-2)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特点,探讨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星星 廖文海 孟芳芳 蒋政 曹光球 曹世江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分析900、1 200、1 500、2 100、2 505株·hm~(-2) 5种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样地中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现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呈现正相关;p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林分密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的全铝和全铁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增多,全铝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全钾和全铁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减少,但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降低,且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见,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雪蕾 孙玉军 周华 张鹏 胡杨 王新杰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关键词:
杉木 间伐强度 林下植被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王强 裘秀群 陈秋凤 李燕燕 黄玉梓 廖迎春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