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5)
- 2023(4235)
- 2022(3671)
- 2021(3620)
- 2020(3240)
- 2019(7573)
- 2018(7749)
- 2017(14835)
- 2016(8200)
- 2015(9295)
- 2014(9170)
- 2013(8771)
- 2012(7773)
- 2011(7036)
- 2010(7265)
- 2009(6574)
- 2008(6228)
- 2007(5491)
- 2006(4712)
- 2005(4138)
- 学科
- 济(33162)
- 经济(33140)
- 方法(19930)
- 管理(19705)
- 业(18643)
- 数学(18519)
- 数学方法(18014)
- 企(15623)
- 企业(15623)
- 学(8430)
- 中国(7449)
- 农(7440)
- 理论(6293)
- 业经(6197)
- 财(6123)
- 贸(5516)
- 贸易(5511)
- 易(5362)
- 地方(5154)
- 农业(4745)
- 制(4491)
- 技术(4390)
- 教学(4361)
- 和(4339)
- 环境(4176)
- 策(4085)
- 银(4083)
- 银行(4058)
- 融(4021)
- 金融(4021)
- 机构
- 学院(110717)
- 大学(110557)
- 管理(43049)
- 济(41807)
- 经济(40942)
- 研究(37668)
- 理学(37392)
- 理学院(37016)
- 管理学(35865)
- 管理学院(35693)
- 中国(28093)
- 科学(27219)
- 京(24481)
- 农(21825)
- 业大(21168)
- 所(20147)
- 研究所(18849)
- 财(17541)
- 中心(17100)
- 江(16795)
- 农业(16756)
- 北京(15711)
- 院(15191)
- 技术(13976)
- 财经(13876)
- 省(13226)
- 范(13211)
- 州(13178)
- 师范(12953)
- 经(12682)
- 基金
- 项目(81125)
- 科学(62123)
- 基金(57833)
- 家(53461)
- 研究(53149)
- 国家(53144)
- 科学基金(44202)
- 省(32822)
- 自然(31781)
- 社会(31368)
- 自然科(31069)
- 自然科学(31062)
- 自然科学基金(30468)
- 基金项目(29928)
- 社会科(29879)
- 社会科学(29870)
- 划(27817)
- 资助(25987)
- 教育(25521)
- 编号(20596)
- 重点(19049)
- 计划(17274)
- 发(16684)
- 部(16669)
- 创(16546)
- 科研(16494)
- 科技(15859)
- 创新(15552)
- 成果(15356)
- 课题(14821)
共检索到158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规律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将胸径(DBH)和活冠比例(LCR)作为自变量,又分别加入密度因子和不同类型的竞争指数,同时引入立地条件和林龄效应来解释单木断面积生长过程中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因子与竞争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单木断面积生长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立地条件与林龄对单木断面积的拟合偏差在不同的林分密度下略有不同,随立地指数或者林龄增加,其对平均单木断面积拟合偏差的影响也增大。
关键词:
固定效应模型 单木断面积 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童书振
以杉木人工林未间伐林分断面积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3参数Weibull方程模拟分布数据的优缺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由Richards方程所导出的新的分布函数———R-分布,并应用R-分布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分布展开模拟.结果表明:①R--分布对林分断面积分布能实现高精度的模拟,且其参数具有深刻的理论涵义;参数p与林分年龄、平方平均直径呈紧密的正相关性,为分布的相对尺度参数;参数q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紧密相关,为分布的位置参数,指代林分分布数据的平均大小;参数r决定分布曲线的拐点,为分布的形状参数.②林分断面积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纵坐标主要存在于0.4~0.6之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童书振
本文就Logistic及其改进模型在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下,随立地指数增加,模型的模拟精度越高立地条件影响越大;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所有改进Logistic模型的模拟精度都受到林分密度影响;Logistic及其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与林龄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某一具体植物种群,不同形式的Logistic模型的模拟精度主要受模型本身的影响。同另外4种Logistic模型相比,Z-Logistic模型参数最稳定,模拟精度最高,为模拟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的首选模型。各改进模型的参数直接影响Logistic模型模拟的曲线形状,可作为形状参数使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关键词:
贝叶斯法 传统法 林分断面积 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明
以江西省杉木人工林4次调查数据为例,建立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机截距效应混合模型,分别考虑样地层次、区域层次及多层次的随机截距效应,并在考虑多层次效应时考虑了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后利用独立的抽样验证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对象木胸径、林分内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值以及海拔对单木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与林业中常用的传统最小二乘法相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后模型的模拟效果和验证精度均有提高;选择适合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函数后,模拟结果比只考虑随机截距效应有更好的适应性;实际应用中考虑多层效应要比单层效应模拟效果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纪山 洪玲霞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准确的特点
关键词:
杉木 蓄积 断面积 生长率 预估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邸富宏
【目的】探索人工林碳动态,评估造林对陆地碳源/汇的贡献。【方法】以我国南方4省(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利用碳核算模型CO2FIX模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土壤和木材产品的碳动态。【结果】碳核算模型CO2FIX能够较好地对我国南方4省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进行模拟,模型所选用的其他参数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经过5个轮伐期(129年),杉木人工林在生物量、土壤和林产品中的储碳量共增加23.56t/hm2,碳储量年均增加0.23t/hm2。【结论】我国南方4省杉木人工林地在未来103年共能吸收大气CO20.23Pg,杉木人工林与其他森林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采用差分法构建以Korf等 6种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的多种多形地位指数方程 ,探讨它们的多形表达涵义 ,并对其模拟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得到结论 :(1)基于理论生长方程 ,通过差分法可以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基础的多形优势高方程 ;(2 )理论生长方程的拐点取值情形对其模拟优势高生长的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3)差分方程较方程原型更适合于大范围数据的拟合 ,如数据基础为地区或产区层次时 ,其拟合效果明显要好 ;(4 )多形优势高方程展现出了较高的模拟精度 ,其中以Korf、Richards、Weibull方程的 2参数多形表达式及Sloboda方程的 3参数多形表达式为佳 ,采用优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理论生长方程在林分直径结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探寻影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性能好坏的内外机制 ,从而有所选择和鉴别地使用理论生长方程 ,本文从林分及方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年龄、立地、密度、间伐强度等因素对Richards等 6种生长方程模拟精度影响不明显 ,而不同方程间的模拟精度差异极明显 ;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存在一个主要区间 ( 0 4~ 0 6) ,生长方程拐点的取值情形与方程模拟精度的大小密切相关 ,方程最佳拟合曲线的有效拐点区间愈大、拐点精确度愈高 ,拐点有效性越大 ,则方程模拟精度越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辛赞红 江洪 接程月 魏晓华 BLANCO Juan 周国模
近年来由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造成生产力日趋下降,已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运用FORECAST模型模拟杉木人工林在200 a间的生长情况,从而揭示其在不同轮伐期下氮循环的特点。模拟分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和10,25,50 a等3个不同的轮伐期长度。预测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氮的吸收量和归还量都随着轮伐期的增长而增加;叶片氮的含量也随着轮伐期的增长而增大;土壤有效氮在25 a轮伐期时下降,而后随着轮伐期变长又有所回升。以中等立地为例,10,25,50 a轮伐期土壤有效氮的200 a的平均值分别为96.24,86.87和96.07 kg.hm-2;吸收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径材;(3)对于立地指数大于16的杉木宜林地,宜采用高密度造林、多次间伐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不同规格用材满足木材市场需求,还可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对于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应该采用稀植造林,以生产小、中径材为主;(4)应在立地条件好、低密度造林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林木;(5)在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间伐在促进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的贡献并不明显,对林分...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林分断面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吴明钦 王明初 杨星华
以福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样地的33株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探讨了树冠平均表面积、最大表面积、平均体积、最大体积4个复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冠复合指标与胸径、树高、冠长、冠幅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应的增加变量可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但当模型变量增加到2个以上时,模型精度提高不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冠幅和冠长为变量的树冠表面积模型为最优;树冠体积以冠幅、冠长和树高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的预估精度P均大于70.3%,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杉木人工林的树冠表面积和体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明
该文描述了传统生长收获模型存在的问题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预估林分断面积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表达形式。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Schumacher两种基本模型形式,通过变化自变量进行断面积生长模拟,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然后选择复相关系数及预估精度较高的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造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模型拟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初植密度效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张怀清 陈永富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森林抚育间伐为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研究树种,研究森林经营措施的可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森林经营管理的虚拟森林原型系统。系统以林业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实现虚拟森林漫游、小班属性查询、抚育间伐模拟等功能,为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