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3)
- 2023(6624)
- 2022(5813)
- 2021(5525)
- 2020(4746)
- 2019(11310)
- 2018(11214)
- 2017(21780)
- 2016(12162)
- 2015(13436)
- 2014(13362)
- 2013(12994)
- 2012(12030)
- 2011(10912)
- 2010(11333)
- 2009(10287)
- 2008(10170)
- 2007(9070)
- 2006(7986)
- 2005(7188)
- 学科
- 济(51533)
- 经济(51494)
- 管理(30097)
- 业(29364)
- 方法(27883)
- 数学(25487)
- 数学方法(24915)
- 企(24441)
- 企业(24441)
- 贸(14326)
- 贸易(14321)
- 易(14076)
- 学(12532)
- 中国(12273)
- 农(12137)
- 财(11793)
- 出(11387)
- 业经(9475)
- 理论(8893)
- 地方(8656)
- 制(8588)
- 口(8177)
- 出口(8169)
- 出口贸易(8169)
- 农业(7651)
- 技术(7003)
- 融(6668)
- 金融(6665)
- 银(6600)
- 产业(6588)
- 机构
- 大学(174465)
- 学院(173296)
- 济(69938)
- 经济(68623)
- 管理(63943)
- 研究(60721)
- 理学(55857)
- 理学院(55187)
- 管理学(53554)
- 管理学院(53266)
- 中国(44178)
- 科学(40463)
- 京(37877)
- 所(32381)
- 农(32307)
- 财(30648)
- 研究所(29984)
- 业大(29369)
- 江(26688)
- 中心(26443)
- 农业(25373)
- 财经(24906)
- 北京(23690)
- 经济学(22836)
- 经(22759)
- 院(22700)
- 范(22418)
- 师范(22107)
- 经济学院(20765)
- 州(20375)
- 基金
- 项目(121255)
- 科学(94811)
- 基金(88440)
- 研究(82543)
- 家(79764)
- 国家(79232)
- 科学基金(66687)
- 社会(51464)
- 社会科(48975)
- 社会科学(48960)
- 省(47842)
- 基金项目(45668)
- 自然(45634)
- 自然科(44687)
- 自然科学(44671)
- 自然科学基金(43876)
- 划(40673)
- 教育(39781)
- 资助(38965)
- 编号(31551)
- 重点(28368)
- 部(26769)
- 发(25615)
- 成果(25229)
- 创(24963)
- 计划(23927)
- 科研(23884)
- 创新(23473)
- 课题(23175)
- 教育部(22571)
共检索到250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昕 李骏 孙帅超 陈明华 华伟平 江希钿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 a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年龄、林分蓄积量、林分密度、立地质量等林分因子,探讨林分规格材、非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商品材、废材6种材种出材率对各因素的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影响材种出材率的主要林分因子,构建杉木主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杉木主伐林分的各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对各材种出材率的影响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林分因子,其次为林分蓄积量、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立地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构建杉木主伐林分的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出材率预测模型系统,模型拟合及检验效果均良好,以此为基础构建非规格材、商品材、废材出材率模型。对不同径阶的各材种出材率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计算,结果较小且稳定。【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出材率模型体系可用于杉木主伐林分的出材率测算,为杉木人工林合理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支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大径材 间伐强度 材种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何寿庆 詹有生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哲根 唐正良 翁卫松 戴俊强 王洪喜
推导出一个一致性材种出材率预估模型系统。介绍了单木理论材种出材率计算实现程序,以杉木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最后对削度方程及材种出材率有关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削度方程,材种出材率,教学模型,材积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臻 王利艳 刘静 邹显花 郑宏 范福金 马祥庆 林开敏 李明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结果】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施肥 大径材 材种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以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相容性二元立木材积方程、胸径和地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及地径胸径回归模型。利用3种树高模型和2种地径模型组合了4个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联立方程组,通过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最简单的树高模型和地径模型构成的相容性系列材积模型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和地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1.31%、3.66%和7.39%,可用于不同目的的杉木林蓄积量估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蓝伟立 陈块明 郑鸣鸣 叶义全 江先桂 江祥庆 林开敏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间伐保留密度(H:2 250株/hm~2)、中间伐保留密度(M:1 800株/hm~2)、低间伐保留密度(L:1 200株/hm~2)3个处理,进行连续观测5 a。【结果】1)林分胸径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林龄为11 a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间伐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2)单株材积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林分蓄积量表现为H>M>L;3)总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总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4)小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H处理显著大于L处理(P<0.05),出材率表现为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与林龄呈正相关,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大径材出材量与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且L处理显著大于H处理(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杉木人工林的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这些作用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书韧 郭利娜 白彦锋 臧毅明 朱亚军 姜春前
[目的]分析间伐套种措施对杉木林木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和林分产量的影响,明确林分经营方向,为杉木人工纯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徽省青阳县23 a林龄的杉木人工林设置3种间伐强度(Ⅰ:47%;Ⅱ:56%;Ⅲ:65%),林下套种2种阔叶树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檫木(Sassafras tzumu),并以未间伐套种的杉木人工纯林为对照(CK:0%间伐,保留密度1 740株·hm-2),探究不同间伐与阔叶树套种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间伐与阔叶树套种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1)间伐与阔叶树套种促进了杉木生长,Ⅲ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用材出材率均为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32.07%、21.60%、83.33%、6.77%(P<0.05);但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小条木、小径材、薪材和废材的出材率均低于CK,分别降低了8.64%、3.70%、90.88%、41.47%、54.50%、5.71%。(2)间伐与阔叶树套种改变了杉木的空间利用能力,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形率、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均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提高了12.16%~31.00%、 55.58%~61.24%、 30.00%~40.00%、16.11%~44.94%、67.17%~95.86%、84.74%~146.63%。(3)间伐套种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征,各处理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Ⅲ(1.186)>Ⅱ(1.092)>Ⅰ(0.671)>CK(-0.709)。[结论]杉木人工林经营若以快速提升杉木人工林生长特征为目的,本研究中Ⅲ处理(65%间伐+套种阔叶树)是最佳处理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胥辉 孟宪宇
以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与描述天山云杉干形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削度模型;并与其它削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了与商品材积估测有关的削度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新建削度模型具有较好地满足各项预估目的的能力,在此削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商品材积估测系统。该系统可估计树干上任意直径的干长、任意高度处直径、商品材积,并用该系统编制了天山云杉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
关键词:
杉木 材种结构 材种出材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海金 宋铁英
本文研究了木材价格的变化为一自相关随机过程时用材林采伐的随机决策分析问题,分析了用材林经营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针对主伐的木材市场价格随机变动的适应价格的主伐决策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求得在一个给定决策期内的主伐最优经营策略,对应这个策略有一个最大的期望效益。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价格波动情况下和不同贷款利率下的最优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琴 谢树 段爱国 陈仕昌 韦家国 罗星乐 莫运勇 黄开勇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当林分密度相近时,立地指数越高,培育相同年限所获得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大径材出材率越高;同一立地条件下,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大径材出材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立地指数相同时,密度对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大于树高,立地指数不同时林分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结论]在立地指数达22及以上的立地条件下培育杉木大径材,可通过3次间伐进行密度控制,林分最终保留密度宜为650~1 000株·hm-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希钿 黄烺增 杨锦昌
应用单株木二元材积方程、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林分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基本原理 ,推导出编制林分出材率表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林样木 ,选择Richards方程建立以胸径、树高为辅助因子的累积材种出材率模型 ,据以估计单株材种出材率。然后 ,分别应用直径分布参数回收技术法和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预测林分各径阶株数概率及径阶平均高 ,结合二元材积方程 ,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表 1参 4
关键词:
杉木 出材率 胸高直径 相对树高曲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雄 贺东北 肖前辉 周湘江
利用2011年采集的150株西藏天然冷杉数据,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进行整体建模和分段建模,分别建立了西藏冷杉一元、二元生物量与材积相容性模型,并分析对比两者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元、二元模型,采用整体建模方法都难以准确描述冷杉生物量、材积随胸径变化情况,导致径阶16 cm以下的林木立木材积和生物量估计值均小于实际值,径阶越小,偏差越大,其中4 cm径阶的预估偏差甚至达到了20%30%;而采用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有偏估计的问题,模型改进效果十分良好,各径阶均无系统偏差;分段建立的地上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郭仁鉴 韦新良 王雪军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根据调查资料 ,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 ,确定林分生长模型 ,据此计算数量成熟龄 ,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 ,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2 4~ 2 9a ,经济龄成熟为 1 7~2 7a ,主伐年龄为 1 9~ 2 6a。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间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 8和 1 0地位指数级主要培育小径材 ,应尽可能提前采伐 ,1 2和 1 4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 ,可适当提前采伐 ,1 6地位指数级以培育中径材为主 ,可适当延长采伐 ,1 8及 1 8以上地位指数级 ,培育中大径材 ,应尽可能延长采伐年限。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