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4)
- 2023(9000)
- 2022(8162)
- 2021(7812)
- 2020(6518)
- 2019(15215)
- 2018(15315)
- 2017(29469)
- 2016(16185)
- 2015(18220)
- 2014(18228)
- 2013(18044)
- 2012(16417)
- 2011(14637)
- 2010(14437)
- 2009(12994)
- 2008(12382)
- 2007(10579)
- 2006(9000)
- 2005(7625)
- 学科
- 济(60640)
- 经济(60573)
- 管理(45257)
- 业(42668)
- 企(36160)
- 企业(36160)
- 方法(30392)
- 数学(26262)
- 数学方法(25957)
- 农(15702)
- 学(15476)
- 中国(14797)
- 财(14569)
- 业经(13502)
- 地方(12508)
- 贸(10976)
- 贸易(10972)
- 理论(10947)
- 和(10666)
- 易(10646)
- 农业(10518)
- 技术(10082)
- 环境(9892)
- 务(9587)
- 财务(9529)
- 制(9517)
- 财务管理(9511)
- 企业财务(9014)
- 教育(8995)
- 划(8668)
- 机构
- 大学(225914)
- 学院(223231)
- 管理(92325)
- 济(82564)
- 理学(80989)
- 经济(80609)
- 理学院(80113)
- 管理学(78660)
- 管理学院(78279)
- 研究(74017)
- 中国(52413)
- 科学(49484)
- 京(48616)
- 所(37537)
- 农(37439)
- 业大(36944)
- 财(35768)
- 研究所(34783)
- 中心(32779)
- 江(30791)
- 北京(30670)
- 范(29718)
- 财经(29612)
- 农业(29436)
- 师范(29415)
- 院(27790)
- 经(27018)
- 州(25576)
- 技术(24378)
- 师范大学(23974)
- 基金
- 项目(162768)
- 科学(126581)
- 研究(117178)
- 基金(117057)
- 家(102942)
- 国家(102089)
- 科学基金(87112)
- 社会(70789)
- 社会科(66931)
- 社会科学(66913)
- 省(63928)
- 基金项目(63368)
- 自然(59022)
- 自然科(57614)
- 自然科学(57600)
- 自然科学基金(56548)
- 划(54042)
- 教育(53164)
- 资助(48323)
- 编号(48034)
- 成果(38413)
- 重点(36155)
- 部(34987)
- 发(34016)
- 创(33843)
- 课题(32710)
- 科研(31504)
- 创新(31475)
- 计划(30082)
- 大学(29999)
共检索到310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特夫 黄洛华 周勤
对杉木和I 72杨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组成沿树高方向的株内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综纤维素、α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酸溶木质素的含量及综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变化等。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树种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纵向上的变异规律:杉木和I 72杨的心、边材综纤维素和α 纤维素的含量均为边材高于心材,但在沿树高方向的纵向变化规律各异;杉木、I 72杨心、边材的半纤维素含量沿着树高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木质素在各个树高部位均为边材高于心材,边材木质素含量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步降低,而心材木质素含量则沿树高方向先增加然后逐步降低。I 72杨心、边材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表现各异,心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林志远 赵有科 蒋佳荔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张群 冯慧想 宗亦尘 费本华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
关键词:
生长特性 人工林 长江滩地 杨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成华 沈宝仙
以水培I-72杨(Populus euramericanaSan Martino)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I-72杨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I-72杨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7.0%,不定芽分化率为91.1%;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Vc(150 mg/L)能有效地抑制叶片的褐变,褐变降低率达25.0%;不定芽在MS+BA 0.3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中继代增殖系数为6.3;添加0.8 mg/L GA3对继代培养中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有显著效果;在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0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琴 余雁 费本华 王汉坤
通过测定杉木木材薄片小试样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和气干密度,计算管胞的纵向弹性模量,进而研究杉木管胞纵向弹性模量的株内变异规律及其与微纤丝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管胞的纵向弹性模量沿径向变异较大,靠近髓心处管胞的弹性模量较小;管胞的纵向弹性模量沿树干高度方向变化不大。杉木管胞的平均纵向弹性模量为44.06GPa;随着微纤角的增大,管胞的纵向弹性模量显著降低;当微纤丝角大于24°后,管胞的纵向弹性模量降低的幅度明显减缓。
关键词:
杉木 管胞 纵向弹性模量 微纤丝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明
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修改的Richards模型形式,考虑样地效应,采用SAS软件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模拟,利用AIC和BIC值评价模型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考虑优势木平均高连续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并把初植密度以哑变量形式考虑进去,再进行混合模型的模拟。最后,利用验证数据对混合模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拟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修改的Richards形式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估计精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明显提高,增加随机效应参数个数能够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一阶自回归误差结构矩阵模型在解释优势木平均高的时间序列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群 范少辉 刘广路 冯慧想 宗亦尘 费本华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 t.hm-2增加到147.20 t.hm-2,生产力从7.31 t.hm-2.a-1增加到10.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骆秀琴 管宁 文小明 罗吴明
以微密度分析对19 个种源杉木的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都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此变异主要表现在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幼龄—成熟相关性从第3 年起就极显著。由微密度分析得出的一系列密度和年轮宽特征值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年轮内密度变异曲线随年轮宽的变动导致晚材率变动的效应较为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晚材率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呈特别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种源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分析,上述效应不明显,而不同种源间密度变异曲线的上下移动影响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早材平均密度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的负相关远不如在年龄...
关键词:
木材密度 径向变异模式 杉木 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海青 中井孝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研究杉木和I-214杨树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同时按照日本国家标准研究2个树种的顺纹抗剪强度。结果表明:杉木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由胸高直径处向上呈波浪形增加,抗弯弹性模量则稳定降低,但不同高度间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质没有显著差异;近树皮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高于近髓心处木材,并有极显著差异。对于I-214杨树,只有抗弯弹性模量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其他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小值在从髓心到树皮的过渡区,最大值在近树皮处,从髓心到树皮,杨树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极显著的差异。杉木和杨树的径面顺纹抗剪强度从髓心到树皮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近树皮的高于近髓心的木材,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笑梅 骆秀琴 陈益泰 文济伟
对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除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分析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末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间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差异显著。在不同高度上,三项力学性质中,只有抗弯强度和管胞长度0.05水平显著相关,其余相关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琴 费本华 余雁 邢新婷 王汉坤
为构建稳健、实用的木材纵向弹性模量预测模型,以人工林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同一非标无疵小试样的气干密度、微纤丝角和顺纹抗拉弹性模量,构建了以木材密度或微纤丝角为单一变量及二者的特定组合为自变量的3种纵向弹性模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存在显著差异。以密度与微纤丝角比值为自变量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预测残差标准差最小。该模型证实,密度和微纤丝角共同影响木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对于杉木,影响其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的关键因子是密度。
关键词:
密度 微纤丝角 纵向弹性模量 杉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种子发芽率在35%以上的杉木种子营养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杉木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0~70gkg-1、150~160gkg-1、230~260gkg-1、60~80gkg-1;大量元素含量以N最高,为24~26gkg-1;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Fe>Zn>Cu>Ni>Pb>Cd。该结果可为杉木种子的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杉木,种子,化学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明 陈益泰 邵小根
Chemical emasculation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biclonal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uic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96 to 2000. The chemical emasculation with the compound of 45% paraquat and 10% glyphosate were commonly used at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e...
关键词:
杉木 化学去雄 药物及其配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特夫
本研究使用Bjrkman的提取方法,分离出针叶材杉木和阔叶材“三北”一号杨的磨木木质素(MWL),并采用Lundguist方法对分离出的MWL进行提纯。用红外光谱仪(FTI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液相色谱(HP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测定了这两个树种MWL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结果表明:(1)杉木木质素碳的含量较杨树高123%,氢和氧的含量分别低022%和085%,“三北”一号杨木质素中的甲氧基含量比杉木的高626%。(2)杉木和“三北”一号杨两种磨木木质素的苯基丙烷结构单元的经验式分别为C9H8.08O2.46(OCH3)0.94和C9H7.86O2.3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自湘 李玲
不同产地间、产地内杉木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异研究*杨自湘李玲关键词杉木、产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分离度同工酶是基因活动的产物,用来认识基因的存在表达,由生化表型反映其基因型,将宏观的遗传现象结合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加以研究,因而同工酶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到...
关键词:
杉木,产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分离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