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2)
- 2023(6977)
- 2022(5828)
- 2021(5210)
- 2020(4302)
- 2019(9659)
- 2018(9166)
- 2017(16783)
- 2016(9457)
- 2015(10193)
- 2014(9654)
- 2013(9488)
- 2012(8825)
- 2011(7915)
- 2010(7722)
- 2009(7169)
- 2008(6915)
- 2007(6082)
- 2006(5363)
- 2005(4678)
- 学科
- 济(35276)
- 经济(35229)
- 管理(25331)
- 业(25304)
- 企(19961)
- 企业(19961)
- 方法(16843)
- 数学(14902)
- 数学方法(14752)
- 学(11312)
- 农(10321)
- 财(9299)
- 中国(9186)
- 贸(9142)
- 贸易(9138)
- 易(8929)
- 业经(8277)
- 农业(7158)
- 制(6432)
- 环境(6136)
- 技术(6091)
- 地方(6020)
- 务(5487)
- 财务(5485)
- 财务管理(5473)
- 划(5299)
- 银(5224)
- 企业财务(5218)
- 银行(5176)
- 融(5021)
- 机构
- 大学(137988)
- 学院(136076)
- 研究(53908)
- 济(53613)
- 经济(52706)
- 管理(49002)
- 理学(43309)
- 理学院(42765)
- 管理学(41804)
- 管理学院(41613)
- 科学(39182)
- 中国(38699)
- 农(38379)
- 业大(31011)
- 农业(30947)
- 京(30404)
- 所(30351)
- 研究所(28555)
- 中心(22832)
- 财(21811)
- 院(20582)
- 农业大学(20551)
- 江(20254)
- 北京(18920)
- 省(18912)
- 室(18076)
- 财经(17914)
- 科学院(17609)
- 实验(16838)
- 研究院(16763)
- 基金
- 项目(103458)
- 科学(79500)
- 基金(76268)
- 家(73496)
- 国家(72956)
- 研究(62831)
- 科学基金(59264)
- 自然(43131)
- 自然科(42148)
- 自然科学(42129)
- 自然科学基金(41438)
- 基金项目(40766)
- 省(40020)
- 社会(39979)
- 社会科(37926)
- 社会科学(37914)
- 划(35646)
- 资助(30745)
- 教育(27469)
- 重点(24519)
- 计划(24046)
- 科技(22236)
- 发(21927)
- 创(21620)
- 部(21620)
- 科研(21464)
- 编号(21368)
- 创新(20303)
- 业(19952)
- 专项(18278)
共检索到19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速效养分增加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杉木 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竑竣 李传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力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24%。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特性有重要意义。土壤酶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与力向,还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本文以阔叶杂木林为对照,探讨了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在土壤营养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杉木人工林土壤改良、低产林分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林国清 张沈龙 俞立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关键词:
天然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 林地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 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 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 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地力衰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爱琴 马祥庆 罗雪妹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不同混交林分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排序为:混交火力楠林分>混交红叶树林分>混交木荷林分>马尾松纯林。其中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是值得推广的新造林模式。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波涛 王欣 殷建强 姚建勇 李宏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关键词:
杉木,林地,土壤肥力,观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凌申坤
由我院主持承担的“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研究”日前通过通讯鉴定。南京林业大学罗汝英教授、浙江农业大学袁可能教授等土壤、造林专家评审后认为:该项研究立题明确,方法先进,结论可靠,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已属国际先进水平。 该课题主要成果:1.从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等10项因素以数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探讨了土壤肥力因子与杉木生长的内在关系,为杉木速生丰产提供了土壤保证;2.在一栽和二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同鑫 孙建飞 李艳鹏 俞有志 胡宝清 王清奎
【目的】以期揭示环割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布置6个6 m×6 m样方,每个样方至少包含5棵树。杉木和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为16.3和15.3 m,平均胸径分别为18.5和17.2 cm。每种林分随机选择3个样方进行环割,即在树木胸径处去除10 cm宽的树皮和韧皮部,以阻断光合产物的地下碳分配,剩余3个为对照。环割1个月后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环割1个月和1年后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杉木林环割1个月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其云 曹继钊 李军 黄开勇 唐健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 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龄荒地0~20 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龄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幼林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学齐
【目的】探讨马尾松公益林林相改造后土壤肥力的变化,以便为马尾松公益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马尾松公益林中采用间伐后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改造培育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并在改造当年、改造后5年、改造后10年、改造后20年对4种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4种林分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时间的进展而加大,增加的量表现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前3种林分相差较小,但前3种林分与马尾松纯林间的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20年(2016年)与套种当年(1996年)相比,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0~20 cm层土壤,干土>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5.21%、4.67%、3.78%、1.24%,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2%、3.78%、3.01%、0.49%,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9.67、8.39、7.26、2.84 g/kg,土壤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22、0.13、0.14、0.05 g/kg,土壤全P分别增加了0.10、0.06、0.05、0.04 g/kg。【结论】马尾松公益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形成的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公益林的地力维持和持续经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仕昆 周运超 谭伟 陈竹 黄剑峰
【目的】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宇 孙麟钧 朱嘉宁 吴小健 许迪 林华章 吴鹏飞 李明 马祥庆
【目的】探讨中龄林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选择17年生杉木中龄林,设计修枝与不修枝对比试验,对修枝20 a的样地与不修枝样地进行林下植被发育和土壤肥力调查。【结果】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是不修枝(对照)的1.21倍,表明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修枝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不修枝(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但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pH值及细菌、真菌的组成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没有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龄林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修枝 杉木 林下植被 土壤肥力 中龄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腐殖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腐殖质生物化学形成理论、酶学以及林地的研究现状 ,认为林地土壤中氨基酸的缺乏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阔叶树种在杉阔混交林中具有增氮和调节碳氮比作用 ,退化点和作用点彼此互为佐证。参 2 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俞新妥 林先富
通过对杉木-山苍子(A)、杉木-山苍子-黄豆(B)、杉木-山苍子-烟叶(C)及对照的纯杉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孔隙组成和水分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模式B、C表层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下降,土壤生物学活性减弱,但底层土壤熟化程度提高。为了维持幼林地土壤肥力,模式B、C应适当降低耕作强度,缩短间种年限,同时适当增加N和P肥使用量。模式A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是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混农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蓉 蒋云东 曾芳群 李国良 余才记
土壤肥力变化是造林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杉木造林地土壤的肥力观测分析,为杉木造林地的环境评价和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改善营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八大河乡,东经104°40′,北纬24°2...
关键词:
杉木,土壤肥力,叶片营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