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1411)
- 2022(10042)
- 2021(9406)
- 2020(7808)
- 2019(18063)
- 2018(17858)
- 2017(34853)
- 2016(18926)
- 2015(20938)
- 2014(20858)
- 2013(20726)
- 2012(18870)
- 2011(16932)
- 2010(16571)
- 2009(14890)
- 2008(14390)
- 2007(12334)
- 2006(10450)
- 2005(8962)
- 学科
- 济(72632)
- 经济(72548)
- 管理(53762)
- 业(51634)
- 企(43384)
- 企业(43384)
- 方法(36561)
- 数学(31781)
- 数学方法(31430)
- 财(18788)
- 农(18375)
- 中国(17986)
- 学(17865)
- 业经(16030)
- 地方(14196)
- 贸(12592)
- 贸易(12588)
- 理论(12532)
- 务(12474)
- 农业(12447)
- 财务(12415)
- 财务管理(12397)
- 技术(12276)
- 制(12231)
- 易(12216)
- 企业财务(11824)
- 和(11805)
- 环境(11556)
- 银(10547)
- 银行(10507)
- 机构
- 大学(266948)
- 学院(264235)
- 管理(107634)
- 济(101451)
- 经济(99232)
- 理学(94802)
- 理学院(93727)
- 管理学(92079)
- 管理学院(91602)
- 研究(87280)
- 中国(61684)
- 科学(56957)
- 京(56126)
- 财(45679)
- 农(43983)
- 所(43831)
- 业大(42313)
- 研究所(40618)
- 中心(39055)
- 财经(37923)
- 江(36387)
- 北京(34939)
- 经(34693)
- 农业(34663)
- 范(34553)
- 师范(34190)
- 院(32117)
- 经济学(30374)
- 州(29812)
- 财经大学(28699)
- 基金
- 项目(192228)
- 科学(151133)
- 基金(140696)
- 研究(137170)
- 家(123845)
- 国家(122848)
- 科学基金(105470)
- 社会(85818)
- 社会科(81362)
- 社会科学(81342)
- 基金项目(75709)
- 省(74900)
- 自然(70728)
- 自然科(69127)
- 自然科学(69111)
- 自然科学基金(67867)
- 划(63417)
- 教育(62478)
- 资助(57687)
- 编号(54846)
- 成果(43542)
- 重点(42756)
- 部(42117)
- 发(40016)
- 创(39990)
- 科研(37297)
- 课题(37277)
- 创新(37252)
- 教育部(35947)
- 计划(35522)
- 期刊
- 济(102816)
- 经济(102816)
- 研究(74684)
- 学报(46322)
- 中国(43825)
- 科学(41932)
- 农(38897)
- 管理(37300)
- 大学(34335)
- 财(33196)
- 学学(32510)
- 农业(27519)
- 教育(27436)
- 技术(21109)
- 融(19287)
- 金融(19287)
- 财经(17826)
- 业经(17111)
- 经济研究(16840)
- 经(15076)
- 图书(14062)
- 业(13877)
- 科技(13873)
- 问题(13515)
- 理论(13294)
- 版(12455)
- 实践(12391)
- 践(12391)
- 技术经济(12206)
- 业大(11985)
共检索到362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俊 李际平 李建军 郑柳
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桃源县的10组不同龄级杉木林与阔叶林间的边缘效应进行研究,并对杉木林生长情况和蓄积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成熟林与阔叶林间的边缘效应均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灌木层、草本层边缘效应强度ED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边缘效应对杉木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蓄积量均有增大的趋势,而杉木成熟林的变化却不明显。
关键词:
边缘效应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蓄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李际平 袁晓红 易章
边缘效应是通过生物的和非生物因子作为条件载体或直接影响两个相邻生态系统。以西洞庭湖区作为研究区域,以杉木林和松类景观为研究对象,设置核心区和边缘区,通过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测算边缘效应。结果表明:两相邻斑块边缘区比核心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均有增大趋势,而且幼龄林和中龄林比成熟林趋势明显,平均胸径比平均树高变化幅度大。从物种多样性分析,现存杉木林和松木类核心区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明显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占有生 何寿庆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
关键词:
杉木林 间伐强度 生长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何寿庆 吴克选 詹有生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
关键词:
杉木林 间伐强度 自然稀疏 林分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艳 黄瑜 张建国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的4.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与1次降雨量3、0 min降雨强度、60 min降雨强度的相关关系降低,间伐样地的上述相关关系比未间伐样地的更弱;③间伐样地的径流含沙率明显低于未间伐样地。④适度间伐虽然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削弱了林冠的截留率,但是林下植被的迅速发展,使得林分整体的蓄水和保土效益明显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林绪平 阮梓材 陈忠林 龚益广 黄小平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之间。选择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密度调控 林分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泉 康文星 陈日升 田大伦 项文化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Ca、Mg在同一林龄杉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树叶>枝>皮>根>干。不同林龄时,同一营养元素在相同器官的含量不一样。林分11年生以前,各器官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1年生以后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积累在乔木层的各元素量多少排序是:N> Ca> K> Mg> P,各养分元素积累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养分积累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叶>枝>皮>干>根。各器官养分积累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养分积累增加的速率,皮>干>根>枝>叶。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分配比例随林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不同林龄的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和分配主要受不同林龄时生产量、不同器官的生产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控制,而且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影响养分积累和分配过程。
关键词:
养分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与分配 杉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研究杉木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为杉木无性系良种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131个杉木无性系每木调查数据中随机选择56个无性系样本,以其5,10,15,20和30年生时测算的胸径、树高、材积数据为依据,进行各性状的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分析各无性系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利用聚类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选择出杉木速生无性系,并通过计算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对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杉木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变异幅度分别为11.82%~24.41%,10.56%~21.28%和30.83%~66.73%,表现为材积>胸径>树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杉木胸径、树高、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重复力达0.919~0.947。相关分析认为,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0.432~0.999;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林龄间隔期有关,间隔期越短其相关性就越紧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30年生时入选的速生无性系比较,在林龄15年生时进行选择的正选率达85.71%,而错选率为14.29%,漏选率为0%。30年生时6个速生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总体遗传增益分别为21.86%,18.32%和61.19%,现实增益分别为29.86%,24.93%和92.92%。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以无性系79172(1.705)最大,然后依次是7911 (1.698)、8213(1.688)、8237(1.672)、79173(1.666)、8219(1.664)。[结论]杉木无性系间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高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15年生是杉木速生无性系进行适宜选择的最早年龄,此时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30年生按照<5%的入选率,无性系79172和7911被选择出来,适宜在湖南永州林区进行推广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何寿庆 詹有生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奇 李际平 曹小玉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4种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龄9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偏向中小径阶,6年生杉木偏度最大,13年生偏度最小。峰度系数6年生杉木均为正值,直径分布较集中,13年生、20年生杉木大都为负值,直径分布较离散。6年生杉木用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拟合效果好,13年生杉木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好,20年生杉木拟合效果均不理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直径分布 分布函数 林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付顺华 董汝湘 吴隆高 冯建民 刘伟宏 华朝晖 孙鸿有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杉木群体良种选育效率,以浙江省17个杉木种子园子代为研究材料,于1998-1999年,在临安市横畈林场采用10区组、3~4株小区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2片子代试验林。自造林后第2年起,连续6 a调查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侧枝性状等,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种子园子代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年-年之间的生长相关和秩次相关等。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呈极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p和rg达到或近于1.0,通过胸径对材积进行间接选择,选准率100%。冠幅、盘间距与生长性状之间分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翟静娟 杨志芳 毕润成
以霍山七里峪随机选择的落叶阔叶林、油松针叶林边缘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用样方法对4个落叶阔叶林和2个油松针叶林的边缘进行了调查,总共设置了192个5 m×5 m落叶阔叶林样方和72个5×5 h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各物种叶绿素含量沿边缘表现出边缘-10~10 m区域>边缘10 m内>边缘-10 m外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传涵 李明鹤 何绍江 陈秀华
用成对样本T检验法对相邻生长的杉木林和阔叶林以及若干不同世代的杉木林土壤酚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杉木林和阔叶林土壤挥发性酚含量都很低 ,远低于可使植物产生中毒的浓度 ;2 挥发性酚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会自行消解 ,在常温下经过一个月后 ,其平均含量下降了 6 2 10 % ,含酚量越高的土壤降低的程度越大 ;3 阔叶林土壤水溶性酚和复合态酚的平均含量高于杉木林土壤 ,但未达显著水平 ,而两种林分的挥发性酚含量近乎相等 ;4 没有发现不同世代杉木林土壤水溶性酚和复合态酚含量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酚在土壤中积累而成为中毒因素的可能性很小
关键词:
杉木 土壤酚 连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康文星 赵仲辉 邓湘雯
根据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应用空气动力学和生态动力学原理探讨了杉木人工林林冠层的动力效应及动能的传输规律.结果表明:密度2000株/(104m2)、林分平均高度16 m、平均胸径15.5 cm、叶面积指数8、冠层厚度9 m、郁闭度0.9的杉木林,其零平面位移长度11.15~11.98 m,冠层粗糙度2.32~2.53 m,林冠上表面乱流切应力0.135 N·cm-2,枝叶阻力系数0.367,摩擦速度0.339m·s-1,冠内混合长度0.12 m,相对湍流强度0.7;由于林冠的存在,枝叶对气流的阻滞作用使风速廓线发生形变,在杉木林内离地面11.15 m高度上,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呈对数规律,在此以下高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