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3)
- 2023(3593)
- 2022(3304)
- 2021(3023)
- 2020(2679)
- 2019(6081)
- 2018(5979)
- 2017(12298)
- 2016(6728)
- 2015(7367)
- 2014(7124)
- 2013(7072)
- 2012(6722)
- 2011(5528)
- 2010(5634)
- 2009(5419)
- 2008(5586)
- 2007(5111)
- 2006(4405)
- 2005(4039)
- 学科
- 管理(29274)
- 济(27371)
- 经济(27335)
- 业(22679)
- 企(19988)
- 企业(19988)
- 财(18597)
- 方法(13080)
- 务(12315)
- 财务(12310)
- 财务管理(12271)
- 企业财务(11811)
- 数学(11640)
- 数学方法(11595)
- 环境(9225)
- 家(7562)
- 国家(7310)
- 地方(7189)
- 中国(6168)
- 税(6134)
- 财政(5911)
- 划(5874)
- 农(5872)
- 税收(5830)
- 收(5749)
- 学(5682)
- 政(5101)
- 制(4752)
- 业经(4365)
- 地方经济(4297)
- 机构
- 学院(88746)
- 大学(87998)
- 济(39638)
- 经济(38950)
- 管理(34535)
- 理学(29572)
- 理学院(29325)
- 管理学(29010)
- 管理学院(28849)
- 研究(28039)
- 财(24834)
- 中国(23058)
- 财经(17856)
- 京(17832)
- 经(16168)
- 科学(15625)
- 所(14132)
- 江(13803)
- 中心(13193)
- 财经大学(13146)
- 经济学(13069)
- 研究所(12193)
- 经济学院(11970)
- 农(11777)
- 北京(11097)
- 州(10713)
- 业大(10581)
- 院(10186)
- 商学(9774)
- 商学院(9707)
- 基金
- 项目(56227)
- 科学(44288)
- 基金(42035)
- 研究(41366)
- 家(35913)
- 国家(35655)
- 科学基金(31075)
- 社会(28173)
- 社会科(26860)
- 社会科学(26850)
- 基金项目(22136)
- 省(21563)
- 自然(19139)
- 自然科(18618)
- 自然科学(18614)
- 自然科学基金(18301)
- 教育(18191)
- 资助(17710)
- 划(17341)
- 编号(15791)
- 成果(13448)
- 部(13013)
- 重点(12511)
- 国家社会(12286)
- 发(11881)
- 性(11495)
- 制(11457)
- 教育部(11434)
- 人文(11382)
- 创(11247)
共检索到137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缪小林 伏润民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客观上存在权责分离,这意味着债务权力难以受到债务责任的有效约束,如果出现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诱导,地方政府债务将超越社会利益范畴而出现超常规增长。可见,权责分离为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这种超常规增长还取决于不同政绩利益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利益行为选择。实证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加剧了基于追求经济增长预期和应对人员支出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债务违约。进一步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对债务超常规增长的影响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强度,这与上级政府补助引起的支出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即上级补助越多,支出独立性越弱,对债务依赖越小;与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存在正相关,即...
关键词:
权责分离 政绩利益环境 债务超常规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王艳冰
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出发,以城市建设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为起点,将国内贷款与债券之和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指标,以期找出影响债务规模形成的因素。实证分析证实:土地财政和政绩利益环境是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即土地出让金收入越多,地方政府能够获得的银行贷款就越多,债务规模也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举债动机越强,政府的债务规模就越大;官员追求晋升的激励力度越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资金越多,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就越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健
本文以政绩竞赛为切入点,以经济转型为背景,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在对各省历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率估算的基础上,采用两区制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对债务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债务增长率持续放缓,而西部地区则出现了明显的上升;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在政绩竞赛思维模式下,地方政府对外地经济增长率更为敏感,债务增长也更容易受到邻近地方的影响;城市化、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率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市场化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外贸易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文蔚 陈勇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区域经济增长 债务阈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兆强 冀云阳 刘潘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基于手工整理的各地区投资目标数据,文章首次实证研究了地区投资目标设定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效应。文章发现:地区投资目标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地方政府掌控的财政金融资源会显著增强这一正向影响;全面深化改革之后,投资目标对地方政府债务整体上不再具有显著影响,但在中西部地区仍表现出较弱的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对实际投资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从投资目标的新视角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成因,不仅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方向,而且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钟玮
政府债务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债务规模。若债务规模按最低增长率变动,将在2025年超过最优水平。(2)隐性债务过高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果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至少为12.7%,并且随着整体债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3)由于隐性债务的挤出效应,最优债务规模降低24.6%。(4)观察数据样本,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最优水平的地区数呈增加趋势,债务管理面临着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东 王颖鹏
文章以我国2012—2018年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政府审计的增收减支效力和健全制度效力两方面出发,结合财政透明度的影响,综合探讨政府审计的增收减支效力、健全制度效力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财政透明度都能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抑制债务规模扩张效果更加明显;而交互效应表明财政透明度越高,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不显著。因此,从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和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目的出发,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强调“事前防范”,重视财政透明的氛围宣传和制度建设,并与“事后监督”的政府审计形成合力,而财政透明和政府审计的政策力度及搭配也应因地制宜。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詹新宇 曾傅雯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增长目标数值和目标约束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目标值愈高,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越大;当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硬性约束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扩张,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增长目标,则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影响不显著;(2)在"主动负债"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对地方债务的影响更为显著;东部地区和高行政级别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动员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效应;(3)经济增长目标动员是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土地出让和基建投资来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本文认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创新,是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林 伏润民
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和IS-LM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模型,并选择2005~2010年西部Y省106个县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但相对于社会投资经济效应而言明显较弱。从分区域比较来看,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在高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小,在低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大。这表明,除了要提升债务资金配置效率,举借债务还要考虑辖区内的社会投资需求水平,而不能盲目扩张债务,否则会降低债务投入的有效性,进而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政策 地方债务置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