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2)
- 2023(16058)
- 2022(13765)
- 2021(12876)
- 2020(10815)
- 2019(24634)
- 2018(24859)
- 2017(47470)
- 2016(26056)
- 2015(29574)
- 2014(29761)
- 2013(29238)
- 2012(26801)
- 2011(24243)
- 2010(24444)
- 2009(22667)
- 2008(22088)
- 2007(20049)
- 2006(17867)
- 2005(15819)
- 学科
- 济(102119)
- 经济(101976)
- 业(82299)
- 管理(78427)
- 企(60680)
- 企业(60680)
- 农(49281)
- 方法(42426)
- 数学(36342)
- 数学方法(35931)
- 农业(32777)
- 财(27374)
- 业经(27301)
- 中国(27116)
- 制(24776)
- 学(22593)
- 地方(20506)
- 技术(20495)
- 体(18034)
- 贸(17544)
- 贸易(17535)
- 理论(17192)
- 易(17094)
- 银(17047)
- 银行(16993)
- 环境(16430)
- 务(16293)
- 行(16229)
- 财务(16207)
- 财务管理(16169)
- 机构
- 学院(373754)
- 大学(372819)
- 管理(148020)
- 济(147985)
- 经济(144658)
- 理学(127815)
- 理学院(126449)
- 研究(125556)
- 管理学(124337)
- 管理学院(123670)
- 中国(94746)
- 京(79715)
- 科学(77780)
- 农(77412)
- 财(68526)
- 所(63551)
- 业大(62059)
- 农业(59684)
- 中心(58007)
- 研究所(57583)
- 江(56677)
- 财经(53965)
- 北京(49850)
- 经(49034)
- 范(48772)
- 师范(48291)
- 州(45066)
- 院(44722)
- 经济学(42900)
- 技术(40313)
- 基金
- 项目(254462)
- 科学(199719)
- 研究(188750)
- 基金(183452)
- 家(159673)
- 国家(158281)
- 科学基金(135618)
- 社会(117987)
- 社会科(111442)
- 社会科学(111414)
- 省(100516)
- 基金项目(97632)
- 自然(87414)
- 教育(85955)
- 自然科(85264)
- 自然科学(85245)
- 自然科学基金(83730)
- 划(83509)
- 编号(78808)
- 资助(74575)
- 成果(64385)
- 重点(56548)
- 部(56540)
- 发(54165)
- 课题(53704)
- 创(53049)
- 创新(49490)
- 制(49465)
- 国家社会(48127)
- 教育部(48026)
- 期刊
- 济(168820)
- 经济(168820)
- 研究(109161)
- 中国(78442)
- 农(76917)
- 学报(61445)
- 科学(56172)
- 管理(52172)
- 农业(52089)
- 财(51939)
- 大学(47123)
- 学学(44516)
- 教育(43369)
- 融(34476)
- 金融(34476)
- 技术(34202)
- 业经(31696)
- 财经(26023)
- 业(25128)
- 经济研究(23933)
- 问题(22939)
- 经(22171)
- 版(19712)
- 科技(19283)
- 图书(18919)
- 技术经济(18718)
- 理论(17984)
- 业大(17103)
- 现代(17035)
- 世界(16516)
共检索到55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帆 王富林 史庆喆 吴玲
【目的】秸秆深翻还田是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修复主要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农户选用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意愿依然不强。基于黑土地保护视角,从技术和政策双层面分解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特征属性,以规模户和小农户为调研对象,【方法】运用选择实验法及混合Logit模型识别农户选择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选择偏好和支付意愿,并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结果】研究发现:1)技术层面。行政农机托管能显著提高秸秆深翻还田的作业选择偏好;农户对秸秆深翻还田的成本风险和技术操作规范风险有承受能力,但对病虫害风险有排斥心理;小农户更注重短期产量和效益,倾向于劳动力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16.24元/亩;规模户更重视改善土壤质量等长期效益,倾向于资金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26.53元/亩。2)政策层面。以激励为主的政策、作业后补贴以及高强度补贴均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积极性,小农户希望补贴给农户本身,而规模户更倾向于补贴个合作社企业。3)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的行为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来源为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社会特征及认知等因素。【结论】技术层面需优化相关配套辅助技术,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监测数据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政策层面政府需完善秸秆深翻还田的政府补偿机制;保障层面需推进行政农机作业托管模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和监督。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钟骁勇 肖泽干
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基于进化博弈视角分析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决策得知: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具有群体效应,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和不参与的动态均衡关系,最终取决于两种行为的收益比重,如果选择参与耕地保护的收益低于不参与的选择,那么大多数农户受经济利益诱导,将离开耕地转向非农产业,如选择外出务工等。因此,建议政府提高耕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落实完善多种补贴、支持和优惠政策,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来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收益,增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关键词:
农户 进化博弈 耕地保护 激励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志武 胡伦 陆迁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风险特质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异质性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农户最优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区540份农户调查问卷,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降低干旱风险损失的功能,因此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随风险认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而随风险偏好程度增加而减弱;(2)农户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交互决定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即当农户感知到更大风险时,风险喜好型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低于风险厌恶型农户采用意愿;当农户属于风险喜好型时,风险认知较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高于风险认知较低农户采用意愿;(3)农户风险偏好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风险厌恶型农户随其风险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对增加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和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风险规避型农户并未因风险认知水平提升而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吴岩 王大鹏 闫宇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中农户的认知及其行为决策响应程度,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学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耕地质量保护认知方面,大城市郊区农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前景预期较低;(2)在行为决策响应方面,农户已经开始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总体行为决策响应得分不高;(3)对耕地质量保护政策认知与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决策响应主要方面,不同区域在影响因素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政府应该从改变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悲观预期、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保护性耕作方式和鼓励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丹 巩前文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关键词:
农户 异质性 风险偏好 休耕 决策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悦 张仁慧 赵凯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慧 赵凯
农户选择亲环境农业技术是治理农业污染、改善耕地质量和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劳动节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亲环境农业技术视角,分析农户非农就业和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对不同类型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同时甄别了对不同劳动力禀赋和不同收入农户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对劳动节约型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选择有正人口效应和负收入效应,其中,正人口效应主要体现在少劳动力组、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负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多劳动力组和高收入组;而对劳动密集型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选择有负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少劳动力组和高收入组。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对两类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选择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在耕地保护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下,非农就业对劳动节约型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的正人口效应逐渐减弱;负收入效应被显著抑制。而非农就业对劳动密集型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的负人口效应得到一定抑制;负收入效应则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国志 江梦滢
[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第一,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第二,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第三,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第四,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彦君 郑少锋
基于陕西省小麦生产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的良种补贴方式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良种补贴的发放方式具有明显的货币直补偏好,导致这种偏好的主要因素为补贴政策设计本身,与农户自身特征和生产行为的关系不大。因此,应以农业项目的具体目标作为选择良种补贴方式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瑜 应瑞瑶
主要以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契约理论三个视角对契约选择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阐述。进而通过构建非对称信息下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比较静态分析模型试图寻找可能影响契约选择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含义。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契约选择 质量控制行为 激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涛 赵敏娟 乔丹 姚柳杨 颜俨
农户"两型技术"采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表现。以膜下滴灌技术为例,基于选择实验法设计由设备补贴形式、工时补贴标准、耕地整理与技术指导4个属性构成的多种补贴政策情境,结合调研数据运用RPL模型,估计了反映农户政策偏好的效用函数。结果表明:受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所限,农户更偏好于不参与补贴政策;农户更偏好于较高的工时补贴标准,以及补贴政策与耕地整理项目的配套实施,两者对农户政策参与均有正向影响;农户对设备补贴形式与技术指导存在异质性偏好,且这种偏好差异可能表现为"反向性",并导致两者系数均值不显著。据此建议:注重技术适应性的提升与保险机制的完善;技术采用的学习成本与额外劳动力投入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是设备成本;尝试与耕地整理等相关配套措施的有机结合;根据农户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