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6)
2023(14838)
2022(12426)
2021(11308)
2020(9194)
2019(20798)
2018(20292)
2017(38029)
2016(20280)
2015(22677)
2014(22078)
2013(22127)
2012(21166)
2011(19705)
2010(19693)
2009(18187)
2008(17820)
2007(15726)
2006(14521)
2005(13526)
作者
(62922)
(52422)
(52418)
(49563)
(33622)
(25247)
(23379)
(20408)
(20261)
(18497)
(18305)
(17373)
(17112)
(16853)
(16600)
(16210)
(15768)
(15158)
(15120)
(15102)
(13315)
(13137)
(12682)
(12183)
(11991)
(11726)
(11551)
(11314)
(10656)
(10447)
学科
(107588)
经济(107491)
管理(55341)
(51250)
(38412)
企业(38412)
方法(37225)
数学(32933)
数学方法(32720)
中国(31467)
地方(27024)
(26049)
业经(21452)
(21402)
(20581)
贸易(20566)
(19956)
(19820)
环境(19350)
农业(17862)
(17286)
地方经济(16442)
(16122)
金融(16122)
(15946)
银行(15898)
(15500)
(15203)
(13361)
技术(13316)
机构
大学(304523)
学院(302542)
(141809)
经济(139428)
研究(119556)
管理(109336)
理学(93282)
理学院(92139)
中国(91032)
管理学(90788)
管理学院(90259)
科学(71660)
(66575)
(62351)
(60233)
(57519)
研究所(56770)
中心(51625)
财经(47766)
业大(46195)
经济学(45504)
农业(45378)
(45022)
(43603)
北京(43074)
(42778)
经济学院(40820)
(39328)
师范(38807)
科学院(37388)
基金
项目(199520)
科学(157366)
基金(147442)
研究(140179)
(131949)
国家(130906)
科学基金(109931)
社会(94123)
社会科(89414)
社会科学(89395)
基金项目(76803)
(75359)
自然(70095)
自然科(68432)
自然科学(68408)
自然科学基金(67236)
(64789)
教育(61884)
资助(60626)
编号(51818)
(49072)
重点(46051)
(44809)
成果(41704)
(41266)
国家社会(40841)
发展(39145)
创新(38860)
(38556)
科研(38155)
期刊
(163718)
经济(163718)
研究(96937)
中国(65156)
(52788)
学报(52717)
科学(48652)
(43667)
管理(42606)
大学(39319)
学学(37409)
农业(36245)
(30881)
金融(30881)
经济研究(28613)
教育(26568)
财经(25025)
业经(24474)
技术(24272)
(21828)
问题(21494)
(20115)
(19317)
世界(18177)
国际(18048)
技术经济(16536)
统计(14220)
资源(14211)
科技(13900)
(13844)
共检索到475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家华  胡怀国  
汽车工业不仅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部门,而且也是一个环境敏感性较强的产业部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全年共生产汽车325.1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713.46亿元;2003年的产量更达到444.37万辆。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位居世界第四的汽车生产大国。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树清  
本文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汽车工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一般特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所走的不同道路,以及人均GDP和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向东  周斯加  
中国加入WTO将对汽车工业产生巨大影响。在保护过渡期期间以及过渡期结束之后,关税减让、配额取消、服务贸易开放和对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将综合表现出来。通过对入世两年多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贤  杨合湘  赵阳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克莎  银国宏  
80年代中期的引进外资带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大变化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在的中国汽车业已经比较成功地摸索出一条借助外资推动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与积累,企业生产规模和汽车的社会保有量迅速扩大,资本结构不断走向多元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和升级,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英  
20 0 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 ,发展迅速。但是 ,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 ,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 ,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 ,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 ,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指出了中国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宏观方向,以及如何适应世界新经济的发展浪潮。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这一点尤为紧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双兴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黎新平  
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 ,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重组”、“规模扩张”成为大多数人认为的解决我国汽车行业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问题的出路所在。然而 ,规模经济不能加以简单的理解。规模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效率 ,而不是为了规模。只有在竞争中去实现最优的规模才能真正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从而带来我国汽车工业效益的改善。因而 ,改善规模的出路不在于合并重组而在于促进有效的竞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小虞  
1994年是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一年,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并达到了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3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改革开放15年来的平均速度,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水平上运行。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和宏观调控的初见成效,我国汽车工业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去年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总态势,汽车工业虽然面临市场销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勇军  
目前国产汽车品牌主要有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两类。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与国内汽车工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打造我国汽车品牌战略,其对策为:汽车品牌从全球化的角度要防左,从汽车发展战略的角度要防右;从战略高度发展自主品牌;实施大集团战略;建设大市场;组建大技术中心;实施人才战略;树立逆向营销观念;因地制宜实施创新战略,分层发展重点突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圣亮  
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卢圣亮一、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1.汽车需求量下降导致我国目前汽车需求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4个:(1)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大幅度回落。1996年1~5月,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6.5%,而1...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金波  
跨国汽车公司掌握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国外品牌轿车基本垄断国内市场以及依附跨国公司成为国内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的基本发展战略,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转向依附型发展模式。政府长期对国内民营资本实行歧视性进入管制、过度干预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过早允许跨国汽车公司投资国内市场以及对国外汽车产品的进口控制不力,是导致这种不利转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鼓励本土汽车企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蕾  张林超  
要研究和预测中国汽车工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清楚而全面地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本文对与我国汽车业发展相关的,较为特殊的经济、人口、自然、文化、政策法律等环境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细致地分析,表明在借鉴他国汽车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中国自身特色,寻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