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8)
2023(12177)
2022(10198)
2021(9315)
2020(8251)
2019(18666)
2018(18473)
2017(36349)
2016(20090)
2015(22510)
2014(22791)
2013(22821)
2012(21432)
2011(18966)
2010(19455)
2009(18382)
2008(19133)
2007(17733)
2006(15283)
2005(14119)
作者
(59920)
(50402)
(50226)
(47736)
(32277)
(24312)
(23019)
(19651)
(18690)
(18233)
(17012)
(16900)
(16236)
(15973)
(15883)
(15539)
(15452)
(14934)
(14718)
(14471)
(12620)
(12470)
(12326)
(11480)
(11458)
(11349)
(11265)
(11258)
(10274)
(10178)
学科
(90443)
经济(90327)
(88700)
(80885)
企业(80885)
管理(73978)
方法(42621)
数学(33580)
数学方法(33222)
(31068)
业经(29047)
(28798)
(23511)
财务(23482)
财务管理(23442)
企业财务(22252)
农业(20385)
中国(20005)
(19350)
技术(18715)
(16358)
理论(16355)
(16002)
(15956)
贸易(15950)
(15881)
(15489)
(15289)
地方(14304)
(14147)
机构
学院(299814)
大学(295443)
(124755)
经济(122204)
管理(117985)
理学(100810)
理学院(99774)
管理学(98165)
管理学院(97612)
研究(96051)
中国(76554)
(62250)
(60292)
科学(59057)
(56522)
(50273)
(47509)
财经(47428)
业大(45677)
中心(45007)
研究所(44961)
农业(44680)
(42887)
北京(39011)
经济学(37345)
(37270)
(35198)
师范(34805)
财经大学(34742)
(33929)
基金
项目(189269)
科学(149199)
基金(137938)
研究(136702)
(119880)
国家(118775)
科学基金(102515)
社会(86722)
社会科(82138)
社会科学(82112)
(75235)
基金项目(73013)
自然(67323)
自然科(65796)
自然科学(65773)
自然科学基金(64695)
教育(62499)
(61962)
资助(56830)
编号(55034)
成果(44250)
重点(42338)
(42134)
(41798)
(41616)
(40190)
创新(38287)
课题(37333)
科研(36643)
(36378)
期刊
(143406)
经济(143406)
研究(85438)
中国(57818)
(52989)
(52640)
管理(47366)
学报(46924)
科学(43510)
农业(35573)
大学(35570)
学学(33890)
(28691)
金融(28691)
技术(27930)
教育(26700)
业经(24984)
财经(24566)
经济研究(22141)
(21695)
(21177)
问题(18818)
技术经济(18142)
财会(16161)
(15255)
(15204)
商业(14488)
统计(14484)
现代(14470)
世界(14033)
共检索到451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煜双  周燕峰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区别分析1、商誉确认上的区别。购买法下,合并方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合并成本与取得可辨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权益结合法下,其计价基础不变,根据其账面价值决定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存在商誉的确认问题。2、合并费用处理上的区别。对于在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在购买法下,直接费用增加购买成本,间接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而在权益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宝宪  朱朝华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有购买和权益结合两种方法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理论界对两种方法选择的理论争论 ,分析了国外学者进行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效应的实证研究 ,介绍了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美国的沿革 ,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实际 ,对 1 999- 2 0 0 1年间中国市场中的 1 0合并案进行了统计分析 ,确认权益结合方法可以改变公司的业绩 ,有关部门应对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川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于权益结合法从适用范围、概念基础到利润操纵防范和合并费用处理等几方面所做的拓展,论述了权益结合法这种备受争议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经过拓展之后被纳入我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对规范该方法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强  
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对两种类型企业合并采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而这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经济后果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应该在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上选择什么方式,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黎明  祖根蕾  
本文在简要介绍权益结合法演变历程之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并就是否应当保留使用权益结合法谈了一点个人看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本文首先论述美国取消权益集合法的背景与原因,其次简要地说明第14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2001)与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1970)之间的差异,最后讨论权益集合法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的结论是,即使美国2001年已经取消权益集合法,但是我们在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仍应保留权益集合法这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而提出我国在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应注意的两点:严格限制权益集合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其与购买法两者的适用条件不能有交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申  付蕾洋  
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仅在合并报表层面而未在个别报表层面采用权益结合法。通过分析导致我国选择性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原因可知,基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重新整合"的实质,应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两个层面全面采用权益结合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申  付蕾洋  
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仅在合并报表层面而未在个别报表层面采用权益结合法。通过分析导致我国选择性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原因可知,基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重新整合"的实质,应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两个层面全面采用权益结合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婷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权益性投资方式日趋多样。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政策既紧密联系,又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投资对象、投资方出资情况、投资方持股比例、权益性资产性质等角度,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债转股、股权收购、股权划转、永续债等权益性投资的税会差异、适用政策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及如何更充分、及时享受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倩  
一、购买法与权益法比较(一)购买法会计处理特点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等同理解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这一交易事项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资产无区别。购买法规定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梁爽  付波  
1999年4月21日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宣布禁止使用已流行多年的权益联合法,并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FAS)141《企业合并》中明确规定,从2001年6月30日开始,美国所有的企业合并一律采用购买法。这条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会计界的反响,各国专家学者们对此的反应也不一致,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国财政部目前正在起草《企业合并》准则,美国取消权益联合法的举动是否会影响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制定——或者迫于美国及全球可能流行的做法,不允许使用权益联合法,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蒋卫平  陆颖丰  李若山  
一、导言自1998年清华同方首次通过股权置换,吸收合并鲁颖电子之后,换股合并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常用方法之一,而权益结合法无一例外地成为计量与确认上述合并业务的会计政策。2003年9月,TCL 集团首次提出"换股合并与首次公开发行同步进行的"独特合并方案——TCL 集团(母公司)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娇  张琨  
文章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4号公告关于企业重组的所得税税务处理规定,结合案例分析了企业重组业务中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适用性和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时应注意的风险。掌握并正确运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有利于企业控制风险,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勤业  林勇峰  
本文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证券市场新近发生的两起市场化吸收(换股)合并案例发现,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案例对于我国企业合并更具普遍意义。我国已具备使用购买法的环境,但应作适当修正以适应我国股权分裂的现状,最关键的是以账面净资产作为计量购买支付对价的依据,重点考察非流通股换股比率,而不考虑包含流动性溢价要素的股票市价及相关的流通股换股比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华锦阳  
本文分析了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路径,认为从微观角度看主要存在3条路径:一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对引进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二是通过对参考标杆实施反求工程,独立模仿开发重大技术;三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发原创技术。本文对这3条路径的过程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并结合我国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对3条路径在我国企业的适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