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3)
2023(2923)
2022(2180)
2021(2027)
2020(1564)
2019(3706)
2018(3631)
2017(6637)
2016(3577)
2015(4031)
2014(3907)
2013(3996)
2012(3661)
2011(3440)
2010(3426)
2009(3126)
2008(3071)
2007(2701)
2006(2514)
2005(2260)
作者
(10421)
(8878)
(8702)
(8188)
(5558)
(4326)
(4042)
(3449)
(3239)
(3055)
(2999)
(2966)
(2930)
(2805)
(2722)
(2627)
(2577)
(2558)
(2554)
(2432)
(2149)
(2069)
(2067)
(2012)
(1956)
(1888)
(1855)
(1829)
(1753)
(1685)
学科
(16033)
经济(16013)
管理(11489)
(10271)
(9569)
贸易(9567)
(9513)
(8569)
(7603)
出口(7602)
出口贸易(7602)
方法(6822)
数学(6168)
数学方法(6132)
(6120)
企业(6120)
(4964)
资源(4761)
中国(4544)
(4278)
农业(3428)
(3336)
环境(3307)
业经(3269)
地方(3081)
(2876)
(2873)
财政(2853)
(2700)
人事(2680)
机构
大学(53475)
学院(52674)
(24152)
经济(23730)
管理(21691)
理学(18678)
理学院(18507)
管理学(18262)
管理学院(18175)
研究(17828)
中国(13962)
(11424)
科学(10668)
(10551)
(8743)
(8650)
财经(8528)
中心(8265)
(8136)
研究所(7957)
经济学(7944)
(7851)
业大(7640)
经济学院(7349)
北京(7017)
(6977)
师范(6947)
农业(6680)
(6444)
财经大学(6305)
基金
项目(37763)
科学(30043)
基金(28238)
研究(27842)
(24782)
国家(24605)
科学基金(21095)
社会(18981)
社会科(18150)
社会科学(18145)
基金项目(14849)
(13971)
自然(12999)
自然科(12548)
自然科学(12544)
自然科学基金(12334)
教育(12137)
资助(11609)
(11539)
编号(11346)
(8903)
国家社会(8646)
成果(8581)
(8319)
重点(8163)
教育部(7607)
(7500)
人文(7438)
(7341)
创新(7050)
期刊
(24740)
经济(24740)
研究(14033)
中国(12345)
学报(8371)
科学(7629)
(7428)
(7278)
管理(6917)
大学(5878)
资源(5475)
(5322)
学学(5213)
农业(5159)
图书(5128)
教育(4499)
国际(4213)
问题(4167)
业经(4093)
财经(4041)
经济研究(4006)
技术(3931)
书馆(3815)
图书馆(3815)
(3523)
(3167)
(3101)
金融(3101)
世界(2892)
(2643)
共检索到8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文龙  刘璐  
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会受到农民显性权属意识、隐性权属意识和资源禀赋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权属意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农户的从众、好面子等心理会对直接表面的权属意识造成干扰。只有当涉及农户的切身利益时,农户的隐性宅基地权属意识才会表现出来,并且宅基地私有权属意识越强,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此外,农户的资源禀赋如所在市区的GDP、小区的经济状况、绿化状况、家庭人口特征等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也具有一定影响。从政策角度讲,确权颁证和还权赋能、良好的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尊重农民的退出意愿,以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是实现闲置宅基地退出合理有效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述   郭贯成   张传  
【目的】统筹禀赋效应与风险承载力的基础上剖析农户行为逻辑,对于盘活闲置宅基地、保障农民资产权益、深化宅基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苏省6754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禀赋效应、风险承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理论框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禀赋效应在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中的中介传递,采用门槛模型检验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双门槛效应,并探究在不同风险承载力门槛内禀赋效应中介作用的差异。【结果】(1)禀赋效应通过主体依恋、客体依赖与不确定感知3条路径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有双门槛效应。风险承载力介于两门槛值间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正,过低或过高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均为负。(3)禀赋效应是风险承载力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其中,中介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宅基地不可替代性、心理所有权与不确定感知;(4)在风险承载力从低到高的积累过程中,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经历了完全中介、部分中介和不中介的演变,表明随着风险承载力的积累,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被逐渐削弱。【结论】政府应明确风险承载力适中的农户群体,健全宅基地退出动员与示范机制,提高农户政策认知水平,完善农户风险承载力保障机制,促进宅基地退出向以人为本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同山  
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有较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为考察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笔者在农民宅基地退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农民与宅基地分离的程度,把宅基地退出细分为资产化(潜在退出)和直接处置(完全退出)两大类,进而运用mvprobit模型计量分析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宅基地有较强的资产化和直接处置意愿;他们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主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有关信息接触、与邻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刘巧娜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新华  蔡俊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飞  孔伟  杨艳飞  戚晶晶  
尊重农民意愿是宅基地退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开展农民意愿调查研究对于有序推进宅基地退出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江苏省典型地区农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宅基地退出中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认知、退出意愿、补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农民对宅基地相关政策认识错误,看重宅基地的居住功能,不愿意退出宅基地,选择宅基地置换的补偿方式。据此,提出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尊重农民意愿、完善补偿政策及加强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现行的户籍制度黏附着城乡差别化的入学、住房、养老保障等权利配置功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宅基地的社保功能向资产功能转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差"分析法,以重庆(实验地区)和武汉(控制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时间哑变量和地区哑变量的交叉项(即户籍制度改革效应)通过了1%的正显著性检验,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实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增加了37%;而且在户籍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大。另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书  翁晓宇  
以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法律解读为研究起点,分析透视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百村调查"得出结论:补偿是否合理、公平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货币补偿中要"以高于商品性住房的价格进行补偿",实物补偿中要"以高比例进行房屋面积置换"是大多数农户的心理预期。针对调查结论,政府在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过程中,要把制定完善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宅基地退出的动力机制以及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贯成  陈盈蒙  
以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利用CLES团队2020年在苏北调研的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下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选择的重要推力和拉力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决策的重要因素,按照退出意愿强度大小可排列为:稳定家庭<空巢家庭<抚养家庭<扩大家庭<赡养家庭;(2)老人比、户主受教育年限、农地转出面积占比等因素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推力因素,而家庭恩格尔系数、家庭平均年龄和宅基地继承认知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拉力因素;(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家庭选择退出宅基地的推拉力因素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邱纪东  夏楚瑜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开展宅基地价值评估,给予农户足额全面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选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1)整体上农户退出意愿较高,明显大于退出行为,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2)退出意愿是农户处于理想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退出行为是农户处于现实状态下的选择,其影响因子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其指令性规范;赋予农户利益诉求机会,同步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与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