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2)
- 2023(6810)
- 2022(5612)
- 2021(4862)
- 2020(3697)
- 2019(8379)
- 2018(8038)
- 2017(15159)
- 2016(7904)
- 2015(8749)
- 2014(8737)
- 2013(8766)
- 2012(8362)
- 2011(7993)
- 2010(8186)
- 2009(7714)
- 2008(7214)
- 2007(6476)
- 2006(6078)
- 2005(5714)
- 学科
- 济(61321)
- 经济(61277)
- 管理(24723)
- 业(19575)
- 方法(17579)
- 企(16679)
- 企业(16679)
- 地方(16395)
- 数学(14776)
- 数学方法(14693)
- 中国(12216)
- 地方经济(12151)
- 业经(11902)
- 学(10708)
- 农(10249)
- 财(7992)
- 环境(7765)
- 制(7637)
- 农业(7270)
- 融(7234)
- 金融(7233)
- 经济学(7188)
- 体(7018)
- 和(6917)
- 发(6818)
- 理论(6576)
- 产业(6342)
- 银(6242)
- 银行(6231)
- 行(6073)
- 机构
- 大学(126995)
- 学院(126440)
- 济(65708)
- 经济(64662)
- 管理(47377)
- 研究(46704)
- 理学(40662)
- 理学院(40212)
- 管理学(39794)
- 管理学院(39537)
- 中国(34451)
- 财(27762)
- 京(25491)
- 科学(24701)
- 所(22807)
- 财经(22286)
- 经济学(21872)
- 研究所(20433)
- 经(20229)
- 中心(19731)
- 经济学院(19261)
- 江(18595)
- 范(16740)
- 师范(16619)
- 院(16465)
- 财经大学(16438)
- 北京(16247)
- 农(15665)
- 州(14540)
- 业大(14481)
- 基金
- 项目(79017)
- 科学(63660)
- 研究(60374)
- 基金(58447)
- 家(49387)
- 国家(49006)
- 科学基金(42576)
- 社会(42270)
- 社会科(40144)
- 社会科学(40131)
- 基金项目(30513)
- 省(30364)
- 教育(27067)
- 划(25011)
- 自然(24439)
- 自然科(23841)
- 自然科学(23838)
- 自然科学基金(23422)
- 编号(23274)
- 资助(22937)
- 成果(19115)
- 发(18989)
- 部(17975)
- 国家社会(17962)
- 重点(17870)
- 创(16663)
- 课题(16355)
- 发展(16193)
- 教育部(16088)
- 人文(15975)
共检索到198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冯曲 张涛
在一个转轨经济中,外部政治制度安排对企止产权的影响是前提性的,因此产权的特征不在状态性的安排,而在其实施过程。本文从乡镇企北起源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权威组织的描述,将政治权威变量引入企业的治理结构。本文论证了,在这样的权威组织中,乡镇企业早期的高效率与经营者低收入时的效用偏好有关;当“逼迫”效应超过权威所带来的负激励时,政治权威的存在具有“生产性”。这是乡镇企业集体产权相对高效率的一个组织结构上的原因。这也是理解乡镇企业集体产权效率下降,最后改制(民营化)的一条历史逻辑线。
关键词:
权威 权威组织 政治位势 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军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政府原有的依附于集权式行政隶属关系的经济权威日渐消弱 ,而渐进式改革中新的经济权威尚未形成。本文对这一时期 ,行政管理主体、客体侵蚀政府经济权威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维护政府权威的途径 :( 1)合理界定政府———市场边界 ;( 2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 3 )引入新公共管理思想。
关键词:
政府 经济转轨 经济权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和笑 陈丽君
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延缓性、多面性、人格性特征的职校新型教师权威的形成机理不仅受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职校教师职业地位、职校学生特殊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教师专业素养、教育信念和人格魅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明确教师的时代特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是职校新型教师权威形成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教师权威 形成机理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
关键词:
小微企业贷款 人民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5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第一,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5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5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8月23日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强调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4年7月26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5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运用科技增强动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去年,我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响应和支持。我们正在同国际社会一道,稳步推进倡议落地落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7月2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