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4)
- 2023(13824)
- 2022(11827)
- 2021(11339)
- 2020(9478)
- 2019(21882)
- 2018(21366)
- 2017(41753)
- 2016(22475)
- 2015(24993)
- 2014(25018)
- 2013(24289)
- 2012(22633)
- 2011(20381)
- 2010(20368)
- 2009(18988)
- 2008(18857)
- 2007(17018)
- 2006(14564)
- 2005(12945)
- 学科
- 济(91526)
- 经济(91416)
- 管理(68912)
- 业(66224)
- 企(54113)
- 企业(54113)
- 方法(44435)
- 数学(38512)
- 数学方法(37997)
- 农(28480)
- 财(27679)
- 中国(22958)
- 业经(20311)
- 农业(19032)
- 学(18662)
- 制(17804)
- 贸(17307)
- 贸易(17302)
- 地方(16980)
- 易(16839)
- 务(16256)
- 财务(16203)
- 财务管理(16165)
- 理论(15633)
- 企业财务(15388)
- 和(14400)
- 策(14269)
- 银(13892)
- 银行(13857)
- 技术(13335)
- 机构
- 学院(320711)
- 大学(320616)
- 济(133677)
- 经济(130965)
- 管理(128268)
- 理学(111230)
- 理学院(110108)
- 管理学(108318)
- 管理学院(107693)
- 研究(102764)
- 中国(78085)
- 京(65099)
- 财(64801)
- 科学(61147)
- 财经(51026)
- 农(50934)
- 所(50231)
- 中心(49045)
- 江(47374)
- 经(46358)
- 业大(45759)
- 研究所(45503)
- 经济学(41403)
- 范(41231)
- 师范(40832)
- 北京(40140)
- 农业(39887)
- 财经大学(37862)
- 州(37528)
- 经济学院(37416)
- 基金
- 项目(214762)
- 科学(170673)
- 研究(159051)
- 基金(157582)
- 家(135812)
- 国家(134657)
- 科学基金(116879)
- 社会(101941)
- 社会科(96607)
- 社会科学(96583)
- 省(83485)
- 基金项目(82706)
- 自然(74859)
- 教育(74221)
- 自然科(73103)
- 自然科学(73081)
- 自然科学基金(71780)
- 划(70167)
- 编号(65295)
- 资助(64249)
- 成果(53656)
- 部(48700)
- 重点(48203)
- 发(45691)
- 创(44939)
- 课题(44328)
- 教育部(42337)
- 国家社会(42237)
- 创新(41956)
- 科研(41255)
共检索到461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祖俊涛 董黎明 张向达
运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系列减贫政策文本中提炼出“权变治理”模型,以此诠释政府贫困治理的运作逻辑和组织机理。研究发现:根据治理形势及其目标的阶段性变化(治理情境),政府会通过调整剩余控制权分配组合形态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加以应对(策略行动),由此带来的治理质效与治理风险变动(治理结果),又会衍生出新的治理情境和策略行动,从而构成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闭环。进一步看,正是“治理质效-治理风险”的动态变化,使得政府在常规运作与超常规运作之间不断调适,进而推动了中国贫困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研究不仅能够为后续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策略指引,还可以为解码中国政府之治贡献新的理论视角(权变治理)。
关键词:
权变治理 贫困治理 逻辑进路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嘉程 吴群红 覃英华 王日珍 郭朋飞 马云霞 高珊珊
目的:研究医保治理的关键要素与运作逻辑,为推进医保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医保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医保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结合文献资料和小组研讨等内容,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将原始资料进行逐级提炼并建立模型框架。结果:(1)问题要素、目标要素、决策要素、执行要素、监督要素以及保障要素是医保治理运行的关键要素。(2)以上要素相互关联嵌套,构成医保治理行动网络。结论:聚焦关键脆弱靶点,国家医保局牵头,各主体协同解决医保突出问题。其次,以建设可持续的医保制度运行机制为治理主轴,保证医保制度顺畅运行。同时完善医保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另外扎实推进医保信息平台与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强化人才能力建设。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治理体系 关键要素 扎根理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亮 徐晓林 明承瀚
构筑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为了回应“形成制度规范、技术防护和运行管理三位一体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的现实要求。文章以2015年9月5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央各部委办及省级层面发布的170份政务数据安全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优化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政策体系的问题。通过构建“结构-工具-控制”的三维分析框架,发现当前政务数据安全的制度规范主要以“央地配套”的常态性政策和“机制与能力并重”的应急性政策为组合;技术防护通过“门户式”的外部技术防护政策和“持久性”的内部技术驱动政策来实现;政务数据安全的运行管理依靠“体系化”的宏观管理政策和“规范化”微观管理政策来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务数据安全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多元逻辑 精准扶贫 逻辑弥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东涛 汪真诚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乡镇社会工作站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从混合型组织理论视角出发,乡镇社工站可以被视为社会治理专业化的国家“具身”实践,强化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联结,社工站专业化和在地化等组织特性,有效提升了治理行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显著表征。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外包式社工站具有“政府-市场-社会-专业”多重逻辑混合的组织特征,通过常规扎根的在地化参与和动态回应的项目式参与,其能够有效发挥专业性、在地性等组织优势以回应地方治理需求,但同时也面临“市场化-公共性”和“正式性-非正式性”的内在张力,可能会引发社工站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偏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燕洪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通过财政资金与贫困治理对象的有效对接,对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发展和转型路径既遵循了转移支付在贫困治理中的一般性逻辑,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贫困治理思想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文章从政府主导性、转移支付资金瞄准性和转移支付目标三个维度,具体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于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思想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从政府主导性来看,随着贫困治理的深入,中央政府在资金分配中由初期的妥协向加强自主性宏观调控转变;从转移支付瞄准性来看,在贫困瞄准单位逐渐下移的背景下,转移支付资金的瞄准机制经历了“区域-县-村户”由面到点的调整路径;从转移支付目标来看,随着贫困理论的不断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以“财力平衡”过渡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长期目标。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不同贫困治理目标下的阶段性调整和适应性改进,进一步引导着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转型、发展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实现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美钰 李勇泉 阮文奇
现阶段我国民宿创业实践如火如荼,民宿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新业态,彰显出巨大的投资创业前景。然而,如何实现民宿创业成功却成为行业难题,而学界又缺少对民宿创业成功议题的关注及针对性探讨。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多源访谈数据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民宿创业成功的多维整合模型,系统地揭示了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研究发现:(1)外部要素“创业环境”(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产业背景、制度环境、社会状况)、内部要素“创业者特征”(先前经历与经验、创业能力、情怀动机、创业精神)和“创业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过程要素“创业战略”(产品与服务导向、品牌战略、民宿活动)和“创业学习”(获得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是影响民宿创业成功的五个关键要素。(2)五要素内部各维度相互独立,除能单独影响民宿创业成功,还能部分叠加对其产生共同影响。(3)创业战略、创业学习与民宿创业成功可能构成阶段上的动态循环关系。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民宿创业现象及成功背后的理论逻辑,深化了中小企业创业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内容框架,为中小企业创业成功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多淑杰
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多案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分析发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受到国家制度逻辑、企业制度逻辑的二元影响。在国家制度逻辑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主要受政府制度压力、激励诱导等外源性动力驱动。在企业制度逻辑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主要受企业认知和内部发展需求等内源性动力驱动。前者以权力依赖机制调节为主,后者以成本—收益和资源依赖机制调节为主。只有两种制度逻辑具有高的兼容性、中心性时才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动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参与。
关键词:
制度逻辑 产教融合 行为机理 扎根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张瑜珊
从组织衰退及其治理理论的视角来看,在完全可治理的逻辑预设下,当前我国治理弱势高校的整体格局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取向。但在缺乏有效市场竞争,尤其是退出机制缺位的促进性治理框架下,现行施策方案的实际治理效果不仅较为有限,甚至不利于弱势高校自主启动真正有效的组织改进。基于此,在弱势高校治理问题上,我国政府首先应该修正治理假设,进而调整单向度的治理格局,另外还有必要增加新的治理工具。
关键词:
高校治理 弱势高校 组织衰退 组织改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永仕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的速生桉及其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内第九个千亿元产业,但速生桉有毒的"谣言"也随之日渐喧嚣。在科学研究表明速生桉无毒的前提下,广西部分地方政府转而限制和禁止种植速生桉。这一政策体现了平衡环境破坏、社会生态破坏和经济发展停滞风险的行政逻辑,其基本特征是在认同泛风险的基础上平衡各种风险分配,而不是指向化解风险。这种风险平衡行政仍出于"不出事"的考量,也导致了诸多"意外后果",但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比传统的"不出事"逻辑更为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谣言 政策转变 风险意识 平衡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当前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系统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和思想体系的演进路径,对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与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对1949—2019年期间国家层面颁布的301份反贫困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的反贫困政策经历了五个不同核心的阶段。共同富裕是各个时期反贫困思想的主线,但不同发展阶段所赋予"共同富裕"的内涵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时期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与战略规划的差异。文本的分析结果支持了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反贫困各阶段的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扶贫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反贫困思想 演进道路 文本对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本红 周倩倩 谷晓芬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型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将采用以扎根理论为核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实践探索归纳出有关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1)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和项目相关的保障因素两方面,其中项目利益相容性、信任水平和合作强度影响着服务型制造项目的关系治理;项目实施和项目合作环境以及项目绩效3个因素直接影响项目保障因素;(2)针对利益相关关系和项目保障两大因素的影响,提出综合关系治理和项目环境保障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图;(3)基于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提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超晗 葛英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效率低、风险高,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有助于监督国家重大社会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精准评价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大数据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影响路径。研究显示,大数据时代存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大数据技术发展不平衡和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而产生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需求、人才需求、合作需求等,以需求牵引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机制、资源统筹机制、协同工作机制、过程跟踪机制和数据分析机制五个方面来影响政策跟踪审计的执行效果。根据这些影响路径,从健全数据应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技术方面提出发展大数据政策跟踪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政策跟踪审计 影响路径 扎根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PPP项目再谈判过程的影响因素内在逻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
服务型制造企业共享模式创新实现机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扎根分析
管理咨询中的扎根理论思想逻辑与行动学习研究
新型消费中的“云摊”说服力建构逻辑——基于社交电商拓展形态的扎根分析
双逻辑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基于35位乡村干部访谈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
我国文旅融合政策解析及演进特点——基于多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特征、行动逻辑及优化路径——基于全国31省份样本的扎根理论分析
赋能型政府行为对产业链构建的影响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垂直二手交易平台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与政策启示——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文本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