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3)
- 2023(13941)
- 2022(11742)
- 2021(10943)
- 2020(9120)
- 2019(20399)
- 2018(20089)
- 2017(38294)
- 2016(20289)
- 2015(22205)
- 2014(21515)
- 2013(20767)
- 2012(18659)
- 2011(16575)
- 2010(16496)
- 2009(15268)
- 2008(14379)
- 2007(12382)
- 2006(10635)
- 2005(8972)
- 学科
- 济(81922)
- 经济(81833)
- 管理(60027)
- 业(59019)
- 企(46536)
- 企业(46536)
- 方法(35394)
- 农(31877)
- 数学(31785)
- 数学方法(31342)
- 财(27212)
- 中国(22491)
- 农业(21136)
- 业经(20510)
- 地方(20190)
- 制(19281)
- 务(18088)
- 财务(18045)
- 财务管理(17992)
- 企业财务(17166)
- 银(14781)
- 银行(14767)
- 学(14152)
- 行(14021)
- 融(13782)
- 金融(13780)
- 贸(13294)
- 贸易(13282)
- 体(13147)
- 易(12897)
- 机构
- 学院(267538)
- 大学(262427)
- 济(109879)
- 经济(107561)
- 管理(106611)
- 理学(92439)
- 理学院(91513)
- 管理学(89934)
- 管理学院(89419)
- 研究(82093)
- 中国(65766)
- 财(53395)
- 京(52414)
- 科学(48282)
- 财经(41964)
- 农(41626)
- 中心(41370)
- 江(40763)
- 经(38179)
- 所(37931)
- 业大(36994)
- 范(34980)
- 师范(34635)
- 经济学(34194)
- 研究所(34155)
- 州(32146)
- 北京(31496)
- 农业(31178)
- 财经大学(31145)
- 经济学院(30907)
- 基金
- 项目(186313)
- 科学(149543)
- 研究(139769)
- 基金(137145)
- 家(117503)
- 国家(116505)
- 科学基金(102854)
- 社会(91750)
- 社会科(86976)
- 社会科学(86959)
- 省(74163)
- 基金项目(72738)
- 自然(64861)
- 教育(64753)
- 自然科(63450)
- 自然科学(63439)
- 自然科学基金(62237)
- 划(60961)
- 编号(57338)
- 资助(54749)
- 成果(44898)
- 重点(41876)
- 部(41378)
- 发(40885)
- 创(39297)
- 课题(38502)
- 国家社会(38379)
- 创新(36751)
- 教育部(36297)
- 人文(36290)
- 期刊
- 济(121810)
- 经济(121810)
- 研究(75837)
- 中国(51177)
- 财(44480)
- 农(41912)
- 管理(37400)
- 学报(36327)
- 科学(35248)
- 大学(29381)
- 融(27812)
- 金融(27812)
- 学学(27744)
- 农业(27552)
- 教育(27485)
- 技术(23851)
- 业经(23731)
- 财经(20151)
- 经济研究(18774)
- 经(17273)
- 问题(15672)
- 财会(13629)
- 版(13566)
- 会计(12566)
- 统计(12343)
- 商业(12278)
- 技术经济(12171)
- 理论(12092)
- 业(11805)
- 图书(11758)
共检索到391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功满 曹伟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乡村权力互动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与乡镇纪委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权力结构 乡村权力 村务监督 村民自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郁 刘彤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又一创举,填补了农村权力运作中缺失的监督环节。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虚置现象严重扭曲了制度设计的初衷,限制了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基于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虚置化困境的分析,探讨其中缘由,对破解此虚置难题的出路作出思考。
关键词:
村务监督委员会 虚置化 村民自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超 周彩 吴一平
推动监督下沉、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2019年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乡村地区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模式——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治理绩效。实证分析发现: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显著改善了村庄治理绩效,表现为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和对规章的遵从度的提升。采用工具变量等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旧稳健。规范村庄财务管理、提升村民村务参与度是通过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提升村庄治理绩效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带来的村庄治理绩效具有持续性。平均而言,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年数每增加1年,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会提升0.3个百分点,对规章的遵从度会上升0.6个百分点。本文为自下而上监督模式的有效性提供了来自村一级的经验证据,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自强
本文主要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例,介绍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出台背景,论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村级民主监督中的机制创新,比较全面地分析其运行实践及取得的绩效,并得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制度创新 运行绩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福营 高健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需求-回应"型创新,核心内容可归纳为:党的领导、分权制约、全程监督、信息沟通、制度规范。其实质是一种独特的农村基层权力调控机制,对遏制农村基层腐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度设计存在一些局限。在当前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基层事务的复杂性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权限的有限性、农村基层监督制度的系统性要求与"碎片化"现实、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要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不充分等重要矛盾,降低了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新时代农村基层监督在未来发展中应认真回应现实矛盾与问题,依据国家政策的新导向实现三个拓展:一是拓展监督主体,建构农村基层的多元共监格局;二是拓展监督方式,形成权力监督、制度规范、道德调控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监督体系;三是拓展监督对象,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和事项的全覆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锴 王心阳
监察委员会的权限包括针对违纪和职务违法行为的监察权以及针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移送起诉权两种。前者带有行政权的性质,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后者带有刑事司法权的性质,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公职人员对监察委员会提起行政诉讼的理论难题在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但该理论在国内外都有消解的迹象,无法继续作为排除对监察行为进行行政诉讼的理由。同时,我国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136个以行政监察机关为被告且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98.5%的案件是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控告检举权和知情权对行政监察机关提起的。此次的监察体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知林
本文从浙江武义县后陈村财务监督个案出发,以财务学、制度经济学与法学为主要分析工具,对后陈村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及其制度进行学理解析,最终提出一般性结论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熙政
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基层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要推动小微权力监督实践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小微权力监督表现特征、实践思路、实践效能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通过阐释小微权力监督实践内容,为小微权力正常运行提出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小微权力 监督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水娣
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对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提出更高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K审计局实践经验,在分析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增强审计监督效能意义的基础上,阐述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督效能的挑战,并立足审计委员会探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路径。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审计监督 效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涂建明
本文从政策规范、学术研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公司治理角色,认为财务专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但实务中对财务专家的定义和财务专家有效监督基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模糊性。本文还认为,确保兼具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专家以及完善财务专家市场和财务专家的职业声誉机制,是财务专家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财务专家 公司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聪
省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对政府的预算监督方面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算法》修改后,通过对省级人大关于预算监督的条例或决定的文本观察发现,创新模式已经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但整体上立法配套工作进度不一;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范围扩大,但广度深度有待拓展;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提高,但具体编制项目不完整、编制时间不科学;部分地方人大尝试设立预算修正权,但操作程序模棱两可。究其原因在于预算监督理念的行政主导色彩严重;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低,监督来源不透明;预算监督权力和预算监督能力相互混淆。根据财政民主理论和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践,预算监督思维应当由行政主导向人大主导转变;加强预算联网监督模式的推广,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推广人大预算修正权的先进经验并予以法定化,加快地方预算监督立法配套工作。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需要在多方努力下不断探索并逐渐发展成熟。
关键词:
预算监督 省级人大 预算法 财政民主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锴 李学岚 汪国钧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机制开启从行政型向治理型转型的进程。本文紧扣这一背景,研究审计监督体系的涵义与特征,立足审计委员会框架,以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为指引,提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委员会 审计 监督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启明 李兰梅
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内生于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分析股权特征对审计委员会监督效率的影响,认为当控股股东处于绝对控股或者控股股东身份为国有股性质时,无论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的选聘上,还是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都较低,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效率较差。而制衡的股权结构将有利于公司监督机制的选择。
关键词:
股权特征 审计委员会 监督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锦余 高善生
舞弊性财务报告是全世界经济社会和会计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也面临其挑战。本文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2002—2006年处罚公告中涉及的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为依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主要类型、手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舞弊公司表外舞弊严重,所占比重大;同时存在多种舞弊类型,典型的是虚假利润表和虚假披露;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资产、隐瞒对外担保分别成为虚假利润表、虚假资产负债表和虚假披露的最主要舞弊手段;舞弊公司同时采用多种舞弊方法,且舞弊行为持续年限在两年以上,最长的达9年。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监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