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
- 2023(1701)
- 2022(1516)
- 2021(1476)
- 2020(1141)
- 2019(2611)
- 2018(2374)
- 2017(4383)
- 2016(2693)
- 2015(3180)
- 2014(3140)
- 2013(2781)
- 2012(2528)
- 2011(2338)
- 2010(2371)
- 2009(1963)
- 2008(1794)
- 2007(1599)
- 2006(1423)
- 2005(1381)
- 学科
- 管理(6115)
- 济(5849)
- 经济(5836)
- 业(4067)
- 企(3770)
- 企业(3770)
- 教学(3391)
- 财(3373)
- 理论(2976)
- 家(2715)
- 国家(2645)
- 地方(2390)
- 中国(2385)
- 财政(2314)
- 教育(2191)
- 方法(2122)
- 学法(2102)
- 教学法(2102)
- 政(1912)
- 制(1836)
- 学理(1795)
- 学理论(1795)
- 学(1659)
- 数学(1575)
- 业经(1531)
- 券(1510)
- 债(1476)
- 数学方法(1474)
- 外债(1459)
- 债券(1454)
- 机构
- 学院(32721)
- 大学(32491)
- 研究(11152)
- 管理(10145)
- 济(9561)
- 经济(9260)
- 理学(8657)
- 理学院(8529)
- 管理学(8300)
- 管理学院(8228)
- 中国(7509)
- 财(6948)
- 京(6918)
- 科学(6834)
- 范(6403)
- 师范(6357)
- 教育(5615)
- 所(5462)
- 江(5361)
- 中心(5261)
- 技术(5196)
- 师范大学(5117)
- 财经(5061)
- 研究所(4927)
- 经(4647)
- 职业(4645)
- 州(4380)
- 北京(4189)
- 农(4105)
- 业大(3918)
共检索到51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蒋建华
在已有课程权力定位的基础上,克服集权与分权的困境,建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市民社会理论所阐述的权力多极化的课程权力定位。其以分权为基础、以细分课程权力为手段,各种权力由相应的权力主体行使而不是笼统地提集权、分权或共有的课程权力分配体制,其核心是向社会分权。
关键词:
课程权力 定位 多极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多极化竞争与“权力——博弈”关系赵今天的世界不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是处在正向一个多极化竞争时代转变的时期。多极化竞争格局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①不存在绝对的霸主国,国际政治与经济态势存在一定的制衡;②世界陷入有序性的无序,也就是缺乏权威性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迅速提升,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正在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及其时代。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现阶段主导国际政治经济规则制定权的美国及其霸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庶雨
一、展望世纪之交,世界两大基本格局——一超多强的实力结构和世界经济发展以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地区为中心——在不发生总体性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将发生局部的不利于一超的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国泉 崔双双 潘雄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在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科学领域也逐步形成起了较强的科学能力,正在逐步打破西方国家在科学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是已经显示了世界科学向多极方向发展的趋势。文章从国际论文发表、博士培养、学术和研究人员流动、国际科学合作四方面分析了科学多极化发展趋势。文章还在分析中国在科学多极化中的基本特征或不足基础上,对增强中国在世界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曰庠
战后,世界政治舞台出现了以美国为霸主的西方势力和以苏联为盟主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集团严重对峙的局面。这一对峙格局的中心地带在欧洲。在安全方面,以美国为首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西方集团,另一方则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集团。两大集团沿着战后划分的疆界把欧洲一分为二。而以意识形态划线,也把整个世界一分为二:一边是资本主义世界,另一边是社会主义世界。这种由美苏两霸对抗而形成的两极格局将世界拖入了冷战的深渊,持续时间长达40多年。在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里,两大集团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海丰
近年来,我国非寿险市场集中度加速下降,多极化竞争格局日趋明显。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入壁垒大幅下降带来的新的市场主体的增加,二是新兴股份制财险公司的超常规业务发展。
关键词:
非寿险市场 市场集中度 多极化格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Jeffrey Sachs
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为代表的东方经济体具有超越西方经济体经济总量的潜力。在此背景下,需要倡导更积极的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及加强国际和平领域合作等。此外,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能源结构转型、粮食生态保护、教育质量、饮食健康、城市建设及数字经济等领域。未来,世界将向多极化政治经济格局、多货币体系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世界秩序。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有利于新格局的建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伯努瓦·科尔 赵园
在联系日益密切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就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达成共识,对于抗击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笼罩在历史的阴影之中。不过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经济还是发生了一些决定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跨国经济联系减弱的同时,金融因素成了各国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二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对全球增长的影响及其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敏
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信用货币制度之上,浮动汇率制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经济盛衰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不能代表各国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加剧风险与经济的失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同盟,形成多极化的势均力敌的国际储备货币更有利于国际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有利于贸易的自由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极化 货币联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杰 王炳春
本文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新旧格局交替并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的出现和激烈争夺及其对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并以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佐证,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主体;预测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君 赵乃瑄
文章从经费来源与运行机制、联盟组建与管理模式、联盟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社会服务、跨界合作等方面调研我国8个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运行现状。针对联盟实践提出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极"的概念,根据联盟组建方式的不同,归纳总结我国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三类多极化运行模式,并对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中"极"的形成因素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谷鑫志
遥感影像以大范围、短重复周期对地观测的特点成为地表/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多云雨的森林覆盖区域,合成孔径雷达(SAR)可有效弥补光学影像的局限性,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我国星载SAR遥感观测和应用技术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在轨的高分三号是一颗具有高重复频率,可获取不同空间分辨率多极化数据的C波段SAR卫星,在区域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多极化SAR变化检测方法多针对地表覆盖变化检测,虽有少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研究报道,但都是采用已有森林/非森林覆盖图对“土地覆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运用面板数据灰色关联理论和工具,基于GVC关键指标各国(地区)增加值出口的关联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进行了鉴别。从前向和后向分解两个维度测量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及趋势,并对推动全球价值链中心国家(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以单个国家(地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正在向地缘多极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地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国民富裕程度、国家(地区)基础设施是推动一国(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基础,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深远,地理距离与价值链嵌入深度呈“倒U形”关系,并对FDI和价值链嵌入深度起非线性调解作用;经济地理复合距离引致相邻国家(地区)间的价值链嵌入整体上呈现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单个因素层面上,资本存量、研发投入、ODFI、国家(地区)制度质量对前向和后向价值链呈现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