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3)
2023(6092)
2022(5132)
2021(4669)
2020(3831)
2019(8403)
2018(8227)
2017(15599)
2016(8552)
2015(9393)
2014(9327)
2013(8890)
2012(8124)
2011(7361)
2010(7480)
2009(7453)
2008(7404)
2007(6620)
2006(5930)
2005(5588)
作者
(23121)
(19619)
(19308)
(18411)
(12270)
(9208)
(8693)
(7363)
(7332)
(6903)
(6661)
(6450)
(6327)
(6273)
(6243)
(5887)
(5743)
(5709)
(5571)
(5472)
(4876)
(4642)
(4625)
(4514)
(4390)
(4303)
(4291)
(4215)
(3892)
(3763)
学科
管理(33437)
(31236)
经济(31164)
(28324)
(25465)
企业(25465)
(13050)
(12667)
方法(11046)
(9921)
数学(9017)
数学方法(8901)
业经(8649)
(8570)
中国(8558)
体制(8257)
(7909)
财务(7890)
财务管理(7870)
企业财务(7539)
(6661)
银行(6654)
(6617)
金融(6615)
(6497)
(6362)
环境(6209)
(5735)
(5600)
贸易(5598)
机构
大学(123363)
学院(121736)
(52147)
经济(51108)
管理(47558)
研究(41064)
理学(40828)
理学院(40394)
管理学(39889)
管理学院(39640)
中国(31646)
(28540)
(25331)
财经(21809)
科学(21756)
(19679)
(19466)
(18613)
中心(18508)
研究所(17190)
经济学(16607)
财经大学(16217)
(15938)
北京(15633)
(15259)
业大(15063)
经济学院(14802)
(14739)
师范(14612)
(14175)
基金
项目(80273)
科学(64797)
研究(60580)
基金(60411)
(51968)
国家(51542)
科学基金(45014)
社会(41524)
社会科(39352)
社会科学(39342)
基金项目(31388)
(30045)
教育(27967)
自然(27368)
自然科(26716)
自然科学(26709)
自然科学基金(26249)
(25322)
资助(23577)
编号(23560)
(22302)
成果(20346)
(18862)
重点(18384)
国家社会(17907)
(16940)
教育部(16840)
课题(16771)
(16371)
(16272)
期刊
(60477)
经济(60477)
研究(38792)
中国(26170)
(24122)
管理(19562)
科学(16866)
学报(16802)
(15589)
大学(14074)
学学(13295)
(12831)
金融(12831)
教育(12341)
财经(11610)
(9932)
农业(9906)
技术(9434)
经济研究(9309)
业经(8879)
问题(7837)
(6335)
(6241)
财会(6170)
国际(5914)
会计(5805)
世界(5754)
现代(5584)
理论(5395)
科技(5333)
共检索到187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吴福象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利益与权力的博弈过程。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实力与权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着全球治理制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建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利益主体权力博弈诱发制度变迁的机理。研究表明,拥有绝对权力优势的发达大国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也将随着各参与主体拥有权力大小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文章进一步指出,在权力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G20取代G7领导全球治理制度是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能生  谢里  洪联英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数学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经济后果。其变迁的过程会诱发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寻租博弈活动。经过充分博弈后,会计制度会达成纳什均衡,并且一旦出现新的诱因,又会引发新的寻租博弈活动,如此反复循环,向会计制度的理想状态——帕累托均衡逼近,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本文扼要阐述了Acemoglu和Robinson在制度变迁中的权力这一全新研究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拥有不同政治权力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政治体制变迁的根源;虽然政治体制的变迁带来法律政治权力的重新配置,但精英集团对事实政治权力的投资却会使最为根本的经济制度得以持续;而无效率的国家结构为精英集团维持事实政治权力提供了强劲的组织保障。Acemoglu和Robinson的权力理论对于我们了解那些能够促进民主社会出现的因素是颇有裨益,对我们洞悉应该如何夯实民主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也富予启发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忠富  刘平阔  
文章定义了交易—治理总成本,利用制度变迁演化博弈分析和交易成本离散结构分析,对中国煤电交易的经济行为及边界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层面,煤炭企业和火力发电企业进行策略选择时,交易成本和治理成本是双方做出有效选择的基础;技术层面,煤、电企业在选择"购买"或"生产"的问题时,不仅要根据概率和成本等信息做出交易决策,还要根据企业的专用性资产现状,分析长期交易的成本节约问题;现实层面,当煤炭企业和火力发电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发生变化时,随着制度变迁,策略选择会体现三种趋势,即市场制、混合制和层级制。并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伟光  刘彬  聂世坤  
在新技术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下,国家行为体的权力、利益、观念等结构性变化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加速变迁。中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代表制度整合和制度分立两股力量,双方的制度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的方向。未来,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霸权和反霸权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角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网络将呈现复杂性增强和区域化增进的特征。面对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需要承认制度多样性,提升制度包容性,才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江俐  
我国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的实现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高校、教师、职员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交织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制度阻滞。长聘教职制度不仅仅是教师聘任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校、教师、职员之间关于大学目标与功能实现,公共资源有效配置,教师权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同理解和博弈。因此,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变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复杂利益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利推进长聘教职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识,从而实现在新的大学治理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最大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秀蓉  刘光岭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圣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丽丽  汪林生  
文章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进行了回顾,发现了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变迁的一些特征,并运用演化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变迁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这种变迁特征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希芳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人们理解中国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然而,已有的理论却不足以说明现实社会中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引入有限理性的行为假定,借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用于分析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对模型的一个经验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