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8)
- 2023(11466)
- 2022(10055)
- 2021(9762)
- 2020(8064)
- 2019(19054)
- 2018(18840)
- 2017(36554)
- 2016(19634)
- 2015(22271)
- 2014(22176)
- 2013(22077)
- 2012(20261)
- 2011(18409)
- 2010(17935)
- 2009(16436)
- 2008(15817)
- 2007(13291)
- 2006(11483)
- 2005(10172)
- 学科
- 济(82233)
- 经济(82146)
- 管理(53552)
- 业(49774)
- 企(40729)
- 企业(40729)
- 方法(38366)
- 数学(33716)
- 数学方法(33416)
- 中国(23018)
- 农(20590)
- 学(18855)
- 财(18169)
- 贸(17104)
- 贸易(17094)
- 易(16709)
- 业经(16452)
- 地方(14270)
- 农业(13515)
- 制(13515)
- 环境(13069)
- 和(12863)
- 理论(11997)
- 技术(11573)
- 银(11569)
- 银行(11537)
- 融(11214)
- 金融(11213)
- 行(11062)
- 务(11047)
- 机构
- 大学(280503)
- 学院(275241)
- 济(115909)
- 经济(113698)
- 管理(112123)
- 理学(97717)
- 理学院(96644)
- 研究(96012)
- 管理学(95191)
- 管理学院(94711)
- 中国(72167)
- 京(60801)
- 科学(58201)
- 财(49411)
- 所(47418)
- 研究所(43585)
- 中心(42543)
- 农(41745)
- 财经(40883)
- 业大(40331)
- 北京(38960)
- 经(37582)
- 江(36485)
- 范(36336)
- 师范(36073)
- 经济学(35589)
- 院(34887)
- 农业(32825)
- 经济学院(32180)
- 财经大学(30758)
- 基金
- 项目(193234)
- 科学(152593)
- 基金(142779)
- 研究(142035)
- 家(124415)
- 国家(123446)
- 科学基金(105829)
- 社会(90638)
- 社会科(85942)
- 社会科学(85919)
- 基金项目(76053)
- 省(71366)
- 自然(68445)
- 自然科(66845)
- 自然科学(66830)
- 自然科学基金(65631)
- 教育(63955)
- 划(61513)
- 资助(58906)
- 编号(56958)
- 成果(46204)
- 部(44009)
- 重点(42726)
- 发(40709)
- 创(39734)
- 课题(38554)
- 教育部(37895)
- 国家社会(37825)
- 创新(37132)
- 科研(36803)
- 期刊
- 济(120786)
- 经济(120786)
- 研究(82719)
- 中国(50960)
- 学报(42415)
- 科学(41221)
- 管理(39680)
- 农(37932)
- 财(34822)
- 大学(32212)
- 学学(30114)
- 教育(28289)
- 农业(27158)
- 技术(21883)
- 融(21190)
- 金融(21190)
- 经济研究(20025)
- 财经(19629)
- 业经(18129)
- 经(16733)
- 问题(16132)
- 图书(15034)
- 业(14248)
- 理论(13708)
- 贸(13692)
- 科技(13233)
- 技术经济(13158)
- 资源(13059)
- 世界(13049)
- 实践(12379)
共检索到39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湖东
本文在前辈学者成果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传统社会土地交易是怎么运作的,地权是怎么界定和交换的,系统研究了传统社会有中国特色的地权机制,揭示了地权交易所派生的金融功能。本文以经济学方法为主,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并用,在材料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定量方法。强调经验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呼应。所用材料主要有地契文书、习惯资料、刑档案例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印红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经验事实表明,人们在很多场合可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本文以乡村广泛存在的"治丧理事会"为例,提出"非市场交易"的概念,试图把人类社会的交易类型区分为市场交易和非市场交易。市场交易是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以及个体或群体社会协同的动力机制,非市场交易则是小型群体集体行动的微观动力机制的核心。并通过非市场交易这一概念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中难以被西方社会理解的"关系"和"面子"等文化因素与集体行动相互耦合、相互强化的复杂关系,从而为乡村社会中生衍不息的集体行动探索经济动力,并以此作为钥匙打开乡村社会公共事务治理集体行动的黑箱,并用之剖析"乡村社会群聚族聚,共生共荣的"社会关系成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寒冰
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对中国农村土地交易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农村土地交易效率综合指数及其一级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土地交易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土地供给是其关键薄弱环节;各省域之间农村土地交易效率差异显著,且均存在与地区特征相匹配的优势与短板;农村土地交易效率综合指数及其一级指数在空间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低-低”二元分布模式。据此,应坚持完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农村土地投入要素,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土地交易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锡东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爽 李宏瑾
本文试图采用期权定价方法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定价问题。土地被理解成一种以房屋价格为标的资产的美式期权,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定价不仅要考虑其种植收入的折现之和,更要考虑土地所拥有的其他用途的期权价值,土地价格被分解成种地的收益与开发溢价(实物期权值)之和。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土地价格波动率以及增长率高于房价这一经验事实,并对当前中国不断完善的土地出让定价,农地征用补偿等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地价格 征地补偿 资本化地租 实物期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观兵
农民的贫穷是多方面、多因素、多环节造成的。在交易过程中,农民交易主体地位、交易商品控制能力、交易保障体系等交易权的缺失是造成其贫穷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而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等方法,是提高农民市场交易地位、保障其市场交易权的基本手段,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交换权利 农民 交易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土地作为一种非生产资产,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国,土地交易一直没有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近年来,随着城镇土地使用制的改革,土地交易的核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中国城市土地出让金核算所面临的困难,在1993年SNA的核算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辨析了两种不同的核算思路(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地租处理和作为租约价值处理)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的优缺点,指出前一种核算方法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对地租的分摊方法进行了讨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琼
成渝试验区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包括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而土地作为城乡发展不可或缺的稀缺性资源,它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城乡统筹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土地流转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在试验区建立现代土地交易制度来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交易,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土地交易组织的建立、交易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写文章,作事实概括和理论概括,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务求精确,不能有一点草率;否则,就容易出错。我发表的《清代前期的土地产权交易》的文章(刊《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其中对通过借贷发生土地交易的分析,就犯有混淆事实,判断不确的错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奉军 王先柱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中国土地交易价格的季节性并分析季节性的根源。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中国住宅用地和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以及工业用地交易价格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但季节变动模式并不一致;(2)"8.31大限"带来的市场化土地出让方式并没有改变土地交易价格的季节性。研究结论:工业用地价格与住宅和商业用地价格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动模式,货币供应量和住宅价格指数的季节因子显著的领先于土地交易价格的季节因子。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价格 季节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毛阳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反封建、反礼教的精神,相比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精神。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批判与吸纳,也是对道家自然乐论的改造和融合。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与儒、道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由"发乎情、止乎礼""无为、平和"进而改造融合为"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人为本、以心为本"进行再次解读和认识,并对现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崭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晓宏
本文主要从深层次探讨我国市场经济落后与经济不稳定的原因。在分析中国传统消费模式的三个特征 :崇俭黜奢、从众、自给自足之后应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实证工具分析得出 :过分节俭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从众的消费动机是经济的内置不稳定器 ,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导致效率的损失。最后提出“以需为本”的基本原则并倡导“消费社会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玉龙 杨继东 黄阳华 Geoffrey J.D.Hewings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城市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运用结合特征价格模型的双重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中国高铁建设对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多重影响。研究发现:(1)设有高铁车站的城市比未设站城市的地价平均提高约7.0%,且每多开设一个高铁车站,城市地价还会提高约1.3%;(2)高铁建设导致设站城市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价格上涨22%和11%,但是工业用地价格下降约17%;(3)用地行业的平均收入越高,或离市中心越近的地块,土地价格受高铁建设的正面影响越大;(4)在城市层面,高铁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数量和出让金总额,为地方间的"高铁争夺战"提供了经验支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促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高铁的"引流"效应,以及地方政府在出让工业用地和非工业用地时采取"横向补贴"的策略。本文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视角,为高铁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分配效应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同时,在未来的高铁建设中,要谨防高铁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扩大、商住用地过度开发、强化土地财政而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卓君
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不断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和生态保护问题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农村土地交易能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环境,调整和优化农村发展模式,是农村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土地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