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7)
2023(8436)
2022(7217)
2021(6786)
2020(5713)
2019(12631)
2018(12491)
2017(24290)
2016(13358)
2015(15024)
2014(15125)
2013(14523)
2012(13835)
2011(12657)
2010(13090)
2009(12621)
2008(12764)
2007(11883)
2006(10869)
2005(10117)
作者
(37836)
(31774)
(31461)
(30177)
(20467)
(15094)
(14379)
(12138)
(12047)
(11661)
(10774)
(10650)
(10359)
(10174)
(10159)
(9788)
(9539)
(9403)
(9284)
(9191)
(8250)
(7767)
(7659)
(7348)
(7248)
(7132)
(7132)
(7126)
(6445)
(6287)
学科
管理(49053)
(48495)
经济(48405)
(42729)
(37215)
企业(37215)
(18138)
方法(17390)
(16845)
(15116)
中国(14312)
数学(13976)
数学方法(13660)
业经(12628)
(11958)
(11236)
(10599)
(10581)
(10555)
财务(10548)
银行(10544)
财务管理(10518)
(10460)
贸易(10454)
(10250)
(10080)
企业财务(9978)
技术(9561)
(9551)
金融(9549)
机构
大学(194630)
学院(193877)
(80549)
经济(78609)
管理(74681)
研究(65960)
理学(62747)
理学院(62105)
管理学(61101)
管理学院(60714)
中国(52007)
(43583)
(40852)
科学(36901)
(32825)
财经(32277)
(32163)
中心(30772)
(29032)
研究所(28814)
(28138)
北京(25704)
(25325)
师范(25114)
(24831)
业大(24639)
经济学(24260)
(23743)
财经大学(23548)
农业(21672)
基金
项目(119127)
科学(95127)
研究(91940)
基金(87028)
(74100)
国家(73432)
科学基金(63719)
社会(58922)
社会科(55804)
社会科学(55795)
(45472)
基金项目(44599)
教育(42520)
自然(39281)
编号(38603)
自然科(38410)
自然科学(38400)
(38187)
自然科学基金(37725)
资助(35818)
成果(34545)
(28608)
(27424)
课题(26680)
重点(26449)
(24852)
(24794)
(24469)
项目编号(24350)
国家社会(24326)
期刊
(98169)
经济(98169)
研究(63348)
中国(44059)
(35547)
管理(30791)
(27248)
学报(26202)
科学(25327)
教育(24689)
(23087)
金融(23087)
大学(21102)
学学(19571)
农业(17770)
技术(16955)
财经(16873)
业经(15140)
经济研究(14708)
(14526)
问题(12358)
(11467)
图书(10382)
国际(10229)
理论(10164)
技术经济(9326)
现代(9323)
(9141)
论坛(9141)
实践(9064)
共检索到313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鹏  付森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旨在通过知识分工这一视角解读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壁垒。现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工引发的外部性表现为知识专业化、知识等级化和知识分子话语联盟,这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壁垒的形塑、参与壁垒的强化以及参与壁垒的持续性再生产,进而导致公众参与的民主权利形式化为一种权利慰藉。而随着现代性的加深,知识分工也在持续深化,其带来的参与壁垒必然更加隐蔽和多样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鹏  付森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旨在通过知识分工这一视角解读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壁垒。现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工引发的外部性表现为知识专业化、知识等级化和知识分子话语联盟,这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壁垒的形塑、参与壁垒的强化以及参与壁垒的持续性再生产,进而导致公众参与的民主权利形式化为一种权利慰藉。而随着现代性的加深,知识分工也在持续深化,其带来的参与壁垒必然更加隐蔽和多样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运雄  罗甜甜  
公众基于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互联网+"时代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但公共政策制定权与公众网络参与权的利益之争、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网络民意局限性的矛盾、对公众网络参与需求与传统政治文化的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果。政府应增强法治和民主意识,尊重公众参政议政权利,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并充分发挥扶持非政府组织的能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谭静  
本文对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239位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归纳出老年人养老需求中的精神慰藉既包括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又包括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根据这两个变项的大小将精神慰藉分为四类。同时,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定量证实了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和内在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符晓薇  
在电子政务时代,促进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治参与是电子政务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行政体制时代和电子政务时代政策制定过程中政治参与的不足与挑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莉  
探讨如何利用博弈论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首先从支付的偏差及非理性偏离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具有量化结果的政策制定合理性的原因,进一步利用曲线插值法、区间数,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求解或计算过程的技巧性进行改进探讨,使支付效用函数的设计更具有精确性,从而使以支付为量化结果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更趋于合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盛娜  
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与学校、与学生、与教育都密切相关的重要角色,将教师纳入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体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提供各种平台让老师能主动且有效地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还需给其提供必要的条件能有效践行教育政策的内容,这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菲  
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力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慰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在对农村的主战场位置、老年人的需求状况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历时性地看,既有研究经历了从“资源匮乏”到“精神空缺”的老年需求定位转向,并基于客体本位视角提出文化公共品供给路径,但这种过于强调老年人的受众角色以及“物”的供给内容,忽视其精神需求实现于村庄主体间性的社会交往这一事实。伴随乡村社会转型,生产性交往、仪式性交往逐渐失去实质内容,而社会性交往因为“熟人社会”与“需求同质”双重条件支撑,被认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主要实践类型。然而,以公共空间衰落、公共文化异化、公共组织无为和公共利益脱嵌为表征的村庄“去公共性”,致使老年人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面临不少困顿。以迈向友好为取向,提出组织动员同辈群体与适老文娱活动、加强国家宣传下乡与村庄精英吸纳、重塑基层组织自主性与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土地确权模式和结平衡账机制四重路径,以促动社会交往所需的空间再造、文化亲和、组织有为和利益相关,推动“不分年龄、人人参与”的村庄社会交往秩序建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顺萍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顺萍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淑娟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但却未规定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作者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比较,指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运雄  罗甜甜  
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其政治民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呈现出新趋向,表现为网络参与领域逐步扩大、网络参与影响力不断增强、网络参与形态逐步向自主型转变,究其原因有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网络参与突破传统参与模式的限制、网络环境下参与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为了优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公共政策制定者应当将尊重和实现网络民意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力之,中国科技指标课题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湘林  
美国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中央地方关系○徐湘林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联邦制国家,除联邦政府之外,还有50个州级政府、3000多个郡级政府、19000多个都市级政府和16000多个城镇级政府。中央(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在公共事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