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7)
2023(6357)
2022(5266)
2021(4803)
2020(3994)
2019(8789)
2018(8445)
2017(14944)
2016(8773)
2015(9587)
2014(9202)
2013(8757)
2012(7905)
2011(7145)
2010(7031)
2009(6169)
2008(6154)
2007(5285)
2006(4495)
2005(3695)
作者
(28815)
(24103)
(24083)
(22662)
(15514)
(11966)
(10601)
(9677)
(9322)
(8524)
(8358)
(7975)
(7890)
(7848)
(7679)
(7573)
(7371)
(7120)
(6987)
(6951)
(6554)
(6091)
(5819)
(5577)
(5496)
(5481)
(5448)
(5200)
(5106)
(5063)
学科
(28526)
经济(28497)
(23441)
管理(22341)
(18743)
企业(18743)
方法(14267)
数学(12436)
数学方法(12340)
(9157)
(8254)
(8219)
贸易(8219)
(8050)
中国(7738)
(7472)
业经(7442)
理论(6482)
农业(6200)
技术(6058)
(5079)
(4952)
环境(4893)
(4735)
财务(4734)
财务管理(4729)
教学(4586)
企业财务(4505)
教育(4504)
地方(4498)
机构
学院(123850)
大学(122484)
(45229)
研究(44677)
经济(44403)
管理(43571)
理学(38992)
理学院(38523)
管理学(37690)
管理学院(37513)
(36564)
科学(32628)
农业(29920)
中国(29327)
业大(28729)
(25319)
(25008)
研究所(23637)
农业大学(20204)
中心(19064)
(18304)
(17764)
技术(16469)
(16061)
(15994)
(15738)
(15521)
财经(15149)
北京(14950)
科学院(14811)
基金
项目(94018)
科学(71475)
基金(67010)
(63369)
国家(62872)
研究(59002)
科学基金(51581)
(39184)
自然(37173)
自然科(36363)
自然科学(36343)
社会(36272)
基金项目(36207)
自然科学基金(35727)
社会科(34415)
社会科学(34405)
(33401)
教育(28458)
资助(26780)
重点(22199)
编号(21884)
计划(21520)
(20585)
科技(19929)
(19698)
(19560)
(19522)
创新(19229)
科研(19016)
(17382)
期刊
(41662)
经济(41662)
学报(33707)
(32181)
研究(28189)
科学(25766)
中国(24116)
大学(23321)
学学(22728)
农业(22497)
教育(14498)
管理(14282)
(13177)
(12710)
业大(11072)
农业大学(9591)
技术(9570)
(8420)
业经(7894)
经济研究(7570)
科技(7278)
财经(7226)
(6972)
金融(6972)
林业(6347)
中国农业(6346)
(6192)
问题(6029)
自然(5987)
商业(5884)
共检索到16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马巍  陈温福  
为了防控杂草稻,以杂草稻WR03-12、栽培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沈农265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导致栽培稻沈农265根质量、根体积、根冠比、根伤流速率、根系吸收面积、单位根质量氧化力、单株根系氧化力等显著降低,降低程度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大而加剧。随杂草稻密度增加,栽培稻的产量极显著降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很可能是导致栽培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云艳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部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处理下,杂草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根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根部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陈温福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研究盆栽试验条件下杂草稻与栽培稻地上部分的营养竞争。结果表明,在完全控制条件下,任何肥力下,杂草稻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在与栽培稻的营养竞争中,始终表现出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丁国华  刘晓亮  唐亮  杨庆  徐正进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12和栽培稻沈农26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群体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大,栽培稻群体生物产量、叶干重、穗干重、鞘干重和茎干重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均与杂草稻的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杂草稻密度加大,栽培稻籽粒灌浆的起始时间延迟,灌浆持续时间缩短。杂草稻竞争对二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对下部籽粒的影响大于上部籽粒。杂草稻竞争很可能通过影响栽培稻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特性而影响栽培稻的最终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本试验选取四川丘陵区已连续10年进行水稻-油菜轮作的定位试验田,于2013年油菜成熟期,研究3种耕作栽培方式下(传统耕作栽培:水稻季油菜季均翻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不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覆膜处理),3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对稻-油轮作制油菜田杂草与油菜的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为稻-油轮作油菜田杂草的生物防除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试验田共记录到杂草14科16种,以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 satiVa L.)的N含量最高,菊科植物泥胡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琳  张晓昉  李可  张卓亚  李贵  
为了探明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杂草稻(0,4,8,12,16株/m2)胁迫对栽培稻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参数、透光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杂草稻发生密度的增加,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杂草稻的存在对栽培稻和杂草稻的共生群体的透光率造成了影响,在距地面20,50,80 cm和穗下10 cm,较对照分别降低54.03%~72.49%,39.68%~61.57%,48.98%~54.40%,38.0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杨庆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干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琳  尹书剑  张卓亚  张勇  李贵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0、4、6、8 g/L)浸种对不同密度杂草稻(0、4、8株/m2)胁迫下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不同发育期栽培稻叶绿素含量、干物重、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等抑制率分别达5.61%、24.91%、18.00%、25.23%、20.51%,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下降10.02%~23.06%。而黄腐植酸浸种处理明显提高了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等,改善了杂草稻胁迫下栽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战胜  高旭华  沈雪峰  方越  陈勇  
用30对SSR引物比较来自不同省区的12份杂草稻、34份栽培稻及36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121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在2~6之间,平均为4.033个。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8 2、0.351 5和0.489 9,每个位点在杂草稻、栽培稻、野生稻中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2.10、2.27、3.5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大。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距离(0.049 4)明显小于其与普通野生稻间的遗传距离(0.583 8),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即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栽培稻的返祖退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逄焕成  聂泽民  李玉义  汤文光  于天一  汪柯  李强  杨光立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朝晖  袁隆平  青先国  马国辉  熊绪让  
为筛选并建立超级杂交稻集大穗与多穗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为基本模式,研究了多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经济性状与实际产量、不同栽培方式与理想方式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最密切的性状为有效穗数,其次为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为密度18×104穴/hm2,规格33.3 cm×(10+23.3)cm的宽窄行密株错位形式,该方式的综合表现与目标栽培方式关联最紧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骄  马殿荣  苗微  王嘉宇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45、WR03-26和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至成熟,分析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使4个参试材料的株高、倒一节间长、穗颈节间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花药长、花药宽和花药体积显著降低,其中杂草稻WR03-45的这些参数分别降低了5.95%,22.90%,34.66%,11.52%,8.61%,3.87%,2.13%,3.27%和7.93%,降低比例最小。长期冷水胁迫对WR03-45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和倒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WR03-26和秀子糯则显著降低;参试材料的倒三节间长无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为探讨长期免耕覆膜栽培方式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稻-油轮作体系油菜季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在四川丘陵区已连续10年进行水稻-油菜轮作的定位试验田,于2013年油菜成熟期,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3种耕作栽培方式(传统耕作栽培:水稻季和油菜季均翻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不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覆膜处理)下3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对稻油轮作制油菜季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田共记录到杂草16种,每种处理都出现的杂草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国骄  王嘉宇  马殿荣  苗微  赵明辉  陈温福  
【目的】从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是水稻对温度最为敏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低温冷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和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探明水稻耐冷生理机制,将为东北水稻生产提供重要保障。探索耐冷性不同的杂草稻和栽培稻在冷水胁迫下开花期剑叶的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耐冷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冷性强的杂草稻WR03-45、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和冷敏感的杂草稻WR03-26、栽培稻秀子糯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根据剑叶叶枕距判断主穗进入孕穗期的时间,于孕穗期在冷水池中进行低温处理,未经冷水处理的参试材料作为对照。在开花期,剪取参试材料的剑叶保存于-85℃的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