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9)
2023(5948)
2022(4716)
2021(4131)
2020(3336)
2019(7537)
2018(7525)
2017(13704)
2016(7847)
2015(8531)
2014(8851)
2013(8456)
2012(8014)
2011(7082)
2010(7089)
2009(6685)
2008(6319)
2007(5829)
2006(5085)
2005(4543)
作者
(25862)
(21834)
(21825)
(20673)
(13700)
(10610)
(9678)
(8595)
(8412)
(7893)
(7673)
(7300)
(7164)
(7141)
(7114)
(6769)
(6496)
(6419)
(6370)
(6157)
(5684)
(5529)
(5439)
(4993)
(4966)
(4925)
(4892)
(4676)
(4651)
(4643)
学科
(29819)
经济(29787)
管理(20004)
(16275)
(11725)
企业(11725)
方法(11526)
数学(10368)
数学方法(10192)
(9669)
(9159)
中国(8977)
地方(7843)
(7326)
环境(6830)
(6777)
(6234)
农业(6050)
(5651)
金融(5643)
业经(5598)
(5563)
银行(5516)
(5319)
理论(5062)
(4912)
地方经济(4906)
(4766)
贸易(4762)
税收(4757)
机构
学院(110970)
大学(109126)
研究(44096)
(41634)
经济(40673)
管理(35422)
中国(30929)
科学(30677)
(30538)
理学(29923)
理学院(29564)
管理学(28697)
管理学院(28541)
农业(24791)
(24749)
(24070)
业大(23524)
研究所(22789)
(19818)
中心(19173)
(18298)
(17170)
农业大学(16069)
(15915)
技术(15493)
财经(15087)
北京(14822)
(14431)
科学院(14124)
(13876)
基金
项目(77892)
科学(58274)
基金(53926)
研究(50949)
(50823)
国家(50458)
科学基金(40436)
(32761)
社会(30602)
社会科(28969)
社会科学(28958)
自然(27624)
基金项目(27595)
(27332)
自然科(26947)
自然科学(26933)
自然科学基金(26410)
教育(23075)
资助(22582)
编号(19483)
重点(18421)
(17615)
计划(17391)
科技(16479)
成果(16021)
(15804)
(15544)
课题(15206)
科研(15093)
创新(14994)
期刊
(47669)
经济(47669)
研究(30810)
学报(28704)
(28660)
中国(24711)
科学(21637)
大学(20170)
农业(19797)
学学(19524)
(15699)
管理(13807)
教育(12081)
(10939)
技术(10028)
业大(9384)
(8854)
金融(8854)
经济研究(8230)
农业大学(7898)
业经(7896)
(7611)
财经(7398)
(6426)
问题(6237)
林业(5973)
科技(5904)
统计(5617)
中国农业(5034)
自然(5007)
共检索到170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文  周索童  韩旭  曲佐寅  王占久  孙之音  李宪臻  陈温福  
对杂草稻叶绿体psbA-trnH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最优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1μL模板DNA,0.125mM dNTPs,0.5μM正反向引物,1U Taq酶,2.0μL 10×Taq PCR buffer;退火温度为61℃,在此条件下充分保证了psbA-trnH PCR产物的质量和纯度要求。对该片段进行了直接测序,结果为510bp左右,在NCBI中比较分析表明其测序结果准确可靠,经ClustW分析表明含有丰富的系统学信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文  韩旭  周索童  王丽  李宪臻  陈温福  
对杂草稻的nrDNA ITS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测定,建立的PCR最优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含1μL模板DNA,0.125 mmol/L dNTPs,0.5μmol/L正反向引物,1 UTaq酶,2.0μL 10×TaqPCR Buffer;退火温度为57℃。这样的条件下充分保证了ITS PCR产物的质量和纯度要求,直接测序结果为600 bp左右,与网上结果十分类似,表明结果准确可靠。这些ITS片段的系统学信息将为杂草稻的起源进化提供有力的分子水平证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忠  戴伟民  陈晓锋  张晶旭  强胜  
[目的]杂草稻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未澄清的热点问题,分子标记技术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由于已经应用的分子标记数量有限,与栽培水稻缺乏特异性,因此探索新的分子标记仍然十分必要。[方法]使用网络基因组数据库中13份栽培水稻和野生稻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针对其中的高频变异区域设计标记引物,进而对60份杂草稻样品的标记区域测序并进行多态性验证。[结果]13份样品叶绿体全基因组中存在102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111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选定其中3个高频变异区域,分别针对trnG-trnfM基因间区、psbM-trnC基因间区和trnT-trnL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建堂  祁建民  林培清  张高阳  陶爱芬  方平平  
为研究红麻叶片叶绿体DNA(cpDNA)非编码区的序列特征,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红麻总DNA,以8份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及其4份近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8对植物cpDNA通用引物对红麻cpDNA非编码区序列进行PCR扩增,优化cpDNA非编码序列PCR的扩增条件,应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TaqⅠ、AulⅠ)酶切扩增片段.结果表明:所筛选的通用引物适用于红麻cpDNA非编码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电泳检测,片段大小为400-2000 bp,共扩增cpDNA片段大小约13000 bp.将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每个片段均有相同的酶切位点,只有cp4引物对cp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斌  李静  李琼  孙治强  
以盾叶薯蓣的叶片制备ISSR-PCR DNA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质量和浓度、Mg2+浓度、Taq酶用量、d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对盾叶薯蓣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宜于盾叶薯蓣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即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20 ng/L模板DNA,1×Taq酶缓冲液,1.0 UTaq聚合酶,2.5 mmol/L MgCl2,0.2μmol/L引物和0.3 mmol/L dNTPs。并从46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带纹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并确定了这些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生月  陈钢  张慧  刘建杰  曾燕如  吴慧敏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的香榧ISSR-PCR扩增体系为:总容积20μL,包括30 ng模板DNA,16.67 nkat Taq酶,0.350μmol.L-1引物,1.625 mmol.L-1 Mg2+,0.250 mmol.L-1 dNTPs,10×PCR buffer 2μL。PCR扩增程序:94℃变性5.0 min;35个循环:94℃变性30 s,退火45 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福亮  王国霞  李广平  花喆斌  
为了对影响银杏Gingko biloba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ISSR-PCR扩增技术和UVP凝胶电泳成像技术对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dNTP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筛选优化后的反应条件:Taq酶0.3μg,2μL 10×Buffer(含15 mmol.L-1MgCl2),模板DNA40 ng,dNTP 0.2 mmol.L-1,引物0.5μmol.L-1,Mg2+1.5 mmol.L-1。PCR扩增程序:94℃变性5 min,然后进行38个循环:94℃变性30 s,48~53℃(根据引物而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玉萌  刘德举  张玉敏  张敏  宫相忠  
为优化萱藻丝状体扩增条件,提高萱藻丝状体的扩增速率,本研究以实验室萱藻种质库保存的丝状体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对萱藻丝状体扩增条件进行了响应曲面优化探索。结果显示,以增重倍比为指标,确定了扩增萱藻丝状体的最佳条件:温度20.45 ℃, 光照强度78.13 μmol/(m~(2)·s),外加氮磷比16.19。在该条件下扩增10 d,萱藻丝状体增重倍比为(299.21%±13.58%),显著高于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萱藻丝状体增重倍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模型可靠。为评价优化培养后萱藻丝状体的发育情况,对丝状体进行了20 d的诱导,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后的萱藻丝状体呈深褐色,细胞质充盈,孢子囊比例(26.37%±5.22%)比对照组的孢子囊比例(18.10%±3.51%)提高了45.69%(P<0.05);优化条件下的孢子囊直径平均为(19.75 μm±0.21 μ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孢子囊直径(16.91 μm±0.36 μm) (P<0.05)。研究表明,在萱藻丝状体扩增过程中,对扩增环境条件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设置合适的营养盐浓度配比,不仅可以实现较高的扩增速率,还可以促进丝状体的孢子囊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现东  陈益泰  
从SDS、CTAB、高盐低pH值3种方法中选择了CTAB法作为枫香适合的DNA提取方法,同时构建了枫香DNA的PCR扩增程序,并从Mg++浓度、Taq酶用量、dNTP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用量等方面优化了PCR扩增程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南南  乔勇  赵锦  刘孟军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枣相关基因侧翼序列延伸的SON-PCR技术。【方法】在原有SON-PCR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原有SON-PCR第2轮两段式反应改进为两步式,即第2轮首先加入单引物进行单侧嵌套引物引发5′端进行选择扩增,然后以第1步产物为模板,以少量的第1轮引物和第2轮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使特异性和效率进一步加强;将原来第2轮扩增模板浓度调整至10 ng·μL-1左右,以适合枣相关基因侧翼序列扩增。【结果】利用该体系对‘骏枣’1条626 bp的片段进行了侧翼序列扩增,获得了1条934 bp的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相关片段;同时以其它2条枣基因片段为起始序列进行了侧翼序列扩增,进一步验证了此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史杰  白昌明  李晨  蔡生力  王崇明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陈温福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研究盆栽试验条件下杂草稻与栽培稻地上部分的营养竞争。结果表明,在完全控制条件下,任何肥力下,杂草稻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在与栽培稻的营养竞争中,始终表现出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晓英  吴铁明  彭尽晖  吕长平  张宏志  丁江南  
为了获得萱草清晰的 AFL P指纹图谱并进一步进行萱草种质资源的鉴别与分类研究 ,以大花萱草为试材 ,用改进后的 SDS法和 CTAB法 ,从萱草的幼叶、成熟叶、新根等部位提取 DNA.结果表明 ,用这两种方法均可从萱草的幼叶、成熟叶、新根中获得高分子量基因组 DNA和 AFL P指纹图谱 ,其中以幼叶的 DNA产量和品质最好 ,CTAB法提取的 DNA纯度较高且程序简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闵霞  张晓东  张志雄  王平  张志勇  蔡平钟  
本研究建立了以水稻叶绿体来源的trnA、trnI为同源重组片段,水稻叶绿体来源的Prrn为启动子,烟草叶绿体来源的Tps-bA为终止子,EPSP为筛选标记基因,GFP为外源基因,并含有两个多克隆位点(MCS)的"水稻通用叶绿体表达载体":pBAC823-NdeI-trnA-ApaI-XhoI-Prrn-AgeI-SalI-GFP-KpnI-SmaI-PacI-tpsba--HindIII-Prrn-EPSP-tpsba-EcoRI-trnI-NotI-pBAC823,并将其命名为pBAC8234。酶切试验结果证明,载体pBAC8234上GFP基因两侧设计的酶切位点为单克隆酶切位点,可用于后续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