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9)
2023(5861)
2022(4960)
2021(4620)
2020(3866)
2019(8287)
2018(8261)
2017(13725)
2016(7307)
2015(7898)
2014(6960)
2013(6522)
2012(5667)
2011(5128)
2010(5218)
2009(4743)
2008(4201)
2007(3537)
2006(3023)
2005(2704)
作者
(19515)
(16436)
(16308)
(15472)
(10331)
(7915)
(7276)
(6351)
(6315)
(5661)
(5655)
(5479)
(5113)
(5039)
(4995)
(4977)
(4971)
(4963)
(4793)
(4544)
(4235)
(3993)
(3884)
(3748)
(3674)
(3647)
(3537)
(3496)
(3347)
(3344)
学科
(21611)
经济(21587)
管理(18149)
(15610)
(12493)
企业(12493)
中国(8454)
方法(8082)
(7462)
(7045)
数学(6675)
数学方法(6572)
(6214)
业经(5930)
(5578)
贸易(5572)
(5431)
农业(4953)
(4650)
理论(4630)
教育(4459)
地方(4398)
(4195)
环境(3948)
(3886)
银行(3877)
(3726)
(3516)
(3514)
金融(3513)
机构
学院(90649)
大学(88737)
研究(32743)
(32001)
经济(31243)
管理(30575)
理学(26065)
理学院(25754)
管理学(25098)
管理学院(24940)
中国(24069)
科学(22800)
(18734)
(18193)
(16815)
研究所(15487)
业大(15202)
(15099)
中心(14854)
农业(14545)
(13915)
(12681)
师范(12469)
技术(12448)
(12108)
财经(11480)
北京(11462)
(11367)
(10835)
(10451)
基金
项目(63975)
科学(49336)
研究(47045)
基金(44429)
(40053)
国家(39729)
科学基金(33016)
社会(28398)
社会科(26863)
社会科学(26858)
(26266)
基金项目(22840)
(22291)
教育(21918)
自然(21191)
自然科(20692)
自然科学(20683)
自然科学基金(20294)
编号(19949)
资助(17293)
成果(16001)
重点(15205)
(14687)
(14196)
课题(13866)
创新(13264)
(13053)
科研(12688)
项目编号(12597)
计划(12494)
期刊
(37666)
经济(37666)
研究(25183)
中国(20610)
学报(18243)
(17477)
科学(15697)
教育(14182)
大学(13267)
学学(12408)
农业(12364)
管理(12286)
(12008)
业经(7848)
技术(7690)
(7117)
(7052)
金融(7052)
经济研究(6741)
图书(5810)
财经(5326)
(5314)
科技(5267)
业大(5069)
(4713)
(4643)
职业(4464)
问题(4322)
商业(4308)
(4195)
共检索到13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强胜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杂草科学正孕育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杂草科学的研究和杂草防除的方法将以生物为核心。生物科学的研究将引导杂草科学的发展、影响杂草防除的方式和状态,进而可能完全改变杂草防除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这可否看作杂草科学的生物科学时代的来临。如果我们能尽早正视这场变革,就可能避免我国在该领域再一次落后的局面。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想在相关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以及厂商中产生共鸣,共同迎接这场挑战,努力创造我国杂草科学的未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成华  徐瑞雪  
当今世界,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会聚发展正在加速重塑世界,也带来了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面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问题,通过会聚研究集中力量组织大科学、大项目攻关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分析了会聚研究的基本范式,回溯了美国"大学主导"的重大挑战计划的历史进程、核心领域和主要目标,从科研管理架构、制度文化设计、项目传播策略、资金来源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社区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美国"大学主导"的重大挑战计划的科研模式创新。同时,从学科知识饱和度、实验数据标准化、项目领导力建设、内外多主体协同等方面分析了会聚研究面临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打造学科会聚生态系统、培育一流会聚研究文化、拓展外部资源支撑体系、推进会聚研究实践社区建设、加强会聚人才战略储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健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本文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特点赋予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内涵、新方式,以及当前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高慧  
从学院科学时代向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高度强化,更加注重科研的"效用"及其社会价值,使得大学科研政策在科学和利益之间徘徊摇摆,导致大学科研发展高深知识的功能弱化。因此,形成自由探索研究和以社会需求研究并重的大学科研政策理念;确立自由、开放和多主体协同的大学科研体制政策,尊重科技劳动规律的大学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的大学科研资源配置政策,以成果和贡献为核心的大学科研评价政策就成为了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政策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耀德  
从十九世纪开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科学时代与技术创新时代。从前一时代到后一时代,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技术文化"取代了或正在取代以追求(相对)真理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科学文化"。这种变化源于科学的高度分化及技术体系的庞大、复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牛菁华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其中单独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就多达6500余种。对这些基因的序列以及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准确测定,将会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产生深远影响。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柱标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到了一个大科学时代。科学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组成的大科学体系。大科学时代呼唤:科学普及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策略,必须摈弃那种把科学和科普工作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必须实施全方位的科学普及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尚群  
在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呈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第一,科研项目成为科学资源载体,而科研团队成为科研项目的研究主体,进而科研团队与科研项目实现紧密联结;第二,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追逐科学信用,并实现科学信用资本的积累与循环,进而维持个人科学事业的运转;第三,R&D在大学兴起并成为大学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行动框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在后学院科学时代,作为学术资本家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批判性反思式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学术资本化服务能力,并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为更好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生产知识,大学教师要进入学术圈,其专业发展须纳入体制建设中。同时,专业组织是由不同人员组成的有形组织,其运行依靠一套严格的官僚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军仪  
从学院时代到后学院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知识功能发生了演变和扩展,科学规范的认识论价值也发生了变化。默顿规范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态度受到了挑战。后学院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密和复杂,需要以自然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科学规范的适用性,通过规范体系和监管机制来约束和激励研究者的行为,逐步营造和鼓励公平与公正性竞争的研究环境,确保科研诚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刘家强  
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人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 ,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会更趋理性 ,更加成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昱成   孙蒙鸽   韩涛   胡正银  
[目的/意义]文章提出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的建设框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过程]在分析生物、化学领域期刊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对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下的“智能科学家”相关研究分别进行总结梳理,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建设的必要性。[结果/结论]初步得到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建设的框架,并从数据建设、模型建设以及知识嵌入建设的角度出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的思路。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江志斌   周利平  
简要介绍智能制造的互联、集成、服务、定制、时变等管理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对生产运作管理提出的挑战,包括面向数字供应网络的多维度集成、柔性与网络化的生产、自组织优化配置制造资源、去中心化的自主决策与协同控制、学习型运作管理、强大的自优化与适应能力、前瞻性决策等。从价值创造机理、资源组织与重构机理以及生产计划调度体系3个方面提炼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一步从融合机理、资源重构方法、生产计划与调度方法以及物流运行管理方法提出关键研究内容。最后介绍了若干智能制造生产运作管理研究新进展,为生产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