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5)
- 2023(7868)
- 2022(6750)
- 2021(6102)
- 2020(5312)
- 2019(12234)
- 2018(11970)
- 2017(23349)
- 2016(13186)
- 2015(14711)
- 2014(14865)
- 2013(14968)
- 2012(14232)
- 2011(12985)
- 2010(12979)
- 2009(12023)
- 2008(12255)
- 2007(11267)
- 2006(9433)
- 2005(8552)
- 学科
- 济(54087)
- 经济(54036)
- 管理(35559)
- 业(35399)
- 方法(28194)
- 企(27684)
- 企业(27684)
- 数学(25299)
- 数学方法(25048)
- 农(15259)
- 学(14832)
- 财(14380)
- 中国(12924)
- 贸(10312)
- 贸易(10312)
- 业经(10153)
- 农业(10123)
- 地方(10107)
- 易(10023)
- 制(9754)
- 环境(9741)
- 务(9264)
- 财务(9239)
- 财务管理(9214)
- 企业财务(8769)
- 银(8768)
- 银行(8732)
- 融(8509)
- 金融(8506)
- 和(8361)
- 机构
- 大学(197507)
- 学院(196040)
- 济(77553)
- 经济(75851)
- 管理(70790)
- 研究(69689)
- 理学(61513)
- 理学院(60724)
- 管理学(59445)
- 管理学院(59096)
- 中国(50075)
- 科学(47508)
- 农(44797)
- 京(41481)
- 所(38103)
- 业大(36288)
- 农业(35979)
- 研究所(35188)
- 财(35112)
- 中心(31829)
- 江(29760)
- 财经(28452)
- 经(25844)
- 北京(25501)
- 范(24969)
- 师范(24570)
- 院(24562)
- 经济学(24425)
- 农业大学(23589)
- 州(23536)
- 基金
- 项目(134776)
- 科学(103280)
- 基金(96962)
- 研究(90479)
- 家(87606)
- 国家(86927)
- 科学基金(72013)
- 社会(56198)
- 省(54094)
- 社会科(53242)
- 社会科学(53220)
- 基金项目(51526)
- 自然(49045)
- 自然科(47889)
- 自然科学(47860)
- 自然科学基金(47030)
- 划(45725)
- 教育(41616)
- 资助(40522)
- 编号(34827)
- 重点(31169)
- 部(29427)
- 发(29100)
- 成果(28563)
- 计划(27857)
- 创(27729)
- 科研(27055)
- 创新(26128)
- 科技(25306)
- 课题(24720)
共检索到277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广锋 周世宁 徐力文 王瑞旋 王江勇 陈毕生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旺 姜敬哲 王江勇 陈韬 刘广锋 王瑞旋 杨蕊
附着基是苗期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表面藻际细菌对幼体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附着基藻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杂色鲍育苗期间定期采集附着基样品,再利用PCR-DGGE技术对藻际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及变化规律分析。相似性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藻际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迁呈现出连续性变化,相邻两天细菌群落的戴斯相似性系数Cs高达80.9%~96.1%,但育苗前期与育苗后期的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育苗前期藻际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趋于丰富,之后多样性稍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受附着基上藻类生长状况及鲍摄食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悦欣 徐高蓉 张恩鹏 王品虹 常亚青
2003年春以来,山东、辽宁等地区养殖的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其症状是口围肿胀,体表溃烂,排脏,管足附着力下降,脱落沉至池底,死亡率较高。从病参口围、体表及体壁分离出优势菌10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菌株KW21、KW22、KW23、NB13和NB14是引起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的病原菌。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KW21为Marinomonas dokdonensis;菌株KW22和菌株NB13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两者均与Vibrio splendidus有较高的相似性(99%,98%);菌株KW23为Vibrio tapetis;菌株NB14为Vibr...
关键词:
仿刺参 急性口围肿胀症 病原细菌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力文 刘广锋 王江勇 王瑞旋 陈毕生
在循环水育苗系统中 ,针对近年来南方杂色鲍育苗中的“掉板症” ,使用新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和自配药物“鲍健” ,4 0d育苗期内分别获得 71 2 %和 6 7 7%的成活率 ,体长为 (1 39±0 2 7)mm和 (1 97± 0 2 1)mm ,而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幼体附着后 10~ 12d内全部死亡 ,初步试验显示使用抗菌素可有效控制“掉板症”。同时分离出 1株毒力强、疑为致病菌的溶藻弧菌 (Vibrioal ginolyticus)。
关键词:
杂色鲍 育苗 抗菌素 掉板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栋 和四梅 张丽莉 王艺磊
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是细胞凋亡的负调控因子。在杂色鲍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ACE的方法,获得了杂色鲍DAD1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HDDAD1。该序列全长553 bp,开放阅读框339 bp,编码112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具有保守的DAD功能域和3段跨膜区。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HDDAD1在杂色鲍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消化道、鳃、血细胞、粘液腺和肾脏中表达量最高。同样,HDDAD1在发育各阶段均有表达,幼虫阶段表达量最高,原肠胚次之,其他胚胎发育阶段和稚鲍表达量最低。HDDAD1能够响应细菌感染、高温和缺氧应激。在弧菌注射12 H后,表达量显著上升。当水温由最适的25°C上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太武 李晔 苏秀榕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关键词:
杂色鲍 血细胞 超微结构 免疫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项洪涛 李琬 何宁 刘佳 曾玲玲 王诗雅 王曼力 刘美玲
【目的】研究苗期淹水胁迫对小豆抗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缓解胁迫的效应,为探明小豆对淹水胁迫的应激生理机制及外源ABA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苗期进行预喷施外源ABA并连续淹水处理5 d,研究淹水胁迫对小豆根系活性氧(ROS)物质积累、膜脂过氧化伤害、抗氧化系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外源ABA的缓解作用。【结果】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根系H_2O_2和MDA含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6.18%~8.40%,天津红显著下降4.97%~9.91%。叶面喷施ABA可有效提高小豆根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_2O_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SOD/POD的比值,喷施ABA使龙小豆4号在淹水3 d时产量显著提高1.50%~6.05%,使天津红在淹水4 d时产量显著提高3.00%~4.46%。【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淹水胁迫引起小豆根系H_2O_2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剧,诱导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以抵御胁迫,淹水胁迫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外源AB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减缓淹水胁迫危害,相对提高小豆产量。
关键词:
小豆 水分胁迫 外源脱落酸 生理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桂 张玉宗 周燮
对冀谷11号及矮秆突变体矮宁黄、CH84113黄化幼苗中胚轴伸长生长的研究发现,0.1μmol/L左右的赤霉素和脱落酸可显著促进谷子中胚轴的伸长,其中GA3的效应高于GA4的,ABA和GA之间有叠加效应,矮秆突变体对GA和ABA的反应尤为敏感;S-3307和高浓度(5μmol/L左右)的GA、ABA抑制中胚轴的伸长,S-3307预处理使GA的效应延缓,并且使ABA不再表现出促进效应
关键词:
谷子 中胚轴 伸长生长 赤霉素 脱落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涛 张子平 贾锡伟 王淑红 王国栋 王艺磊
为探索启动子在热休克蛋白90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在课题组已有杂色鲍HSP90基因cDNA的基础上,通过Genome walking、Tail-PCR和常规PCR等技术克隆获得该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在翻译起始位点(ATG)和第一外显子(长度94 bp)之间有一个809bp的内含子,第一外显子之前的5′调控区共2800 bp,从预测的转录起始位点(A)起,共2811 bp。在转录起始位点(A)上游–30 bp处存在TATA box。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ATF、TBP、Sp1、Oct-1、C/EB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健民 王琦 马福恒 刘明清
1992年9月至1994年11月间,在大连沿海发现的致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脓毒败血症的一株病原菌,对皱纹盘鲍人工感染有很高的死亡率,并且与自然发病有相同的症状。其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为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0/12910μg敏感,0%和8%NaCl胨水中不能生长,不利用葡萄糖酸盐和蔗糖等,定名为坎氏弧菌(Vibriocampbellii)。
关键词:
皱纹盘鲍,坎氏弧菌,脓毒败血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耀华 王嫣 曲艳波 叶翚 顾志峰 王爱民
杂色鲍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别自交和杂交产生野生鲍自繁F1代(WW)、养殖鲍自繁子代(CC)、正交子一代(W♀×C♂,简称WC)和反交子一代(C♀×W♂,简称CW)4个群体,采用RAPD分析4个群体遗传特性。就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而言,WW群体比CC群体高;杂交群体WC的值分别为88.76%、0.3246和0.4811,比其余群体都要高,与群体WW最接近;另一杂交子代群体CW除多态位点比例比群体CC高外,其余参数均为最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W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都较大,其中与CC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49,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柯浩 王江勇 彭绪运 石和荣 黄郁葱 陈毕生
将 1 2种中草药按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进行配伍 ,形成 5组复方中草药 ,分别编号为中草药 1~ 5号。将以上中草药添加到杂色鲍幼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中 ,连续喂饲幼鲍 ,饲养 4 7d后 ,测定幼鲍无细胞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溶菌酶(LSZ)活力。结果显示 ,所有添加中草药的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降低 ,中草药 1、5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ACP和LSZ活力 ,而对AKP则起到降低的作用 ;中草药 3、4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LSZ活力 ,却降低幼鲍血淋巴的ACP和AKP活力 ,中草药 2号对ACP、AKP和LSZ活力均有提高作用 ,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闫茂仓 单乐州 马爱敏 谢起浪 陈少波 邵鑫斌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贻涛 蔡秀红 张子平 王国栋 邹志华 王淑红 王艺磊
同种移植炎症因子AIF-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AIF-1)是一种由干扰素γ诱导的含有EF-hand结构域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其功能主要是参与移植排斥、免疫炎症反应、自身炎性和非炎性的损伤等。首次克隆了杂色鲍AIF-1基因cDNA全序列,命名为HdAIF-1,其全长为942 bp,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dAIF-1在杂色鲍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淋巴和鳃中表达量最高。高温应激下,HdAIF-1在鳃组织中各时相表达均显著上调,并在温度升至31℃时达到最高。而血淋巴和肝胰腺中HdAIF-1在高温应激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素贤 周红 蔺辉星 范红结
【目的】从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育肥猪病料中分离主要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和分型,为近年流行的猪呼吸道病原菌的防控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此外,对分离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性进行鉴定,为Pm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2023年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规模化猪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育肥猪的病猪肺脏;用血琼脂和TSA培养基分离病原菌,通过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合成adk、est、gdh、mdh、pgi、pmi和zwf基因引物,以分离的Pm为模板进行PCR,通过测序7对管家基因对Pm进行MLST分型;通过PCR对Pm进行荚膜分型和脂多糖分型;通过PCR对Pm的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在ICR小鼠对单一分离的A型和部分D、F型Pm进行毒力鉴定;检测JS-65、JS-51和JS-34在ICR小鼠的LD_(50)。【结果】共分离Pm 73株,分离率为15.53%;分离猪链球菌(SS)71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29株和副猪格拉菌(GPS)10株,分离率分别为15.11%、6.17%和2.13%。分型结果表明,Pm主要为A:L3型,占55%;SS主要为9型,占38.03%;APP主要为15型,占51.72%;GPS主要为5/12型,占60%。混合感染包括Pm+SS,Pm+APP,SS+APP和Pm+APP+GPS,混合感染占总猪群的16.67%。共分离到3种Pm荚膜型:A(67%)、D(30%)和F(3%)型;2种脂多糖型:L3型(56%)和L6型(44%);9种ST分型:ST79、ST50、ST7、ST74、ST13、ST27、ST9、ST287和ST370,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16%、10%、4%、4%、3%、3%和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ptfA、fimA、hsf-2、exbB、exbD、tonB、fur、nanH、sodA和sodC的阳性率大于95%;hsf-1、pfhA、tadD、hgbA、hgbB、pmHAS、ompA、ompH、oma87和plpB阳性率在40%-90%之间;tbpA和nanB阳性率在10%-30%;未检出toxA。毒力鉴定结果表明A型菌株在剂量小于102 CFU时导致小鼠全部死亡,D型菌株在103 CFU剂量时小鼠死亡率为60%-100%,F型菌株在5×10~3 CFU剂量时小鼠死亡率为60%。在ICR小鼠检测JS-65、JS-51和JS-34的LD_(50),结果表明JS-65 LD_(50)<10 CFU,JS-51 LD_(50)=6.3×102 CFU,JS-34 LD_(50)=3.98×10~3 CFU。【结论】2021-2023年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病原菌分离结果表明,Pm、SS、APP和GPS是死亡育肥猪的主要呼吸道病原菌,Pm在肺脏中的分离率最高。采用RIRDC分型鉴定到一株ST370 Pm,拓展了猪Pm的MLST分型数据。Pm优势基因型为A:L3:ST79,其在ICR小鼠中毒力最强,最小致死量小于10 CFU,为后续Pm灭活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