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
2023(1953)
2022(1479)
2021(1171)
2020(957)
2019(2050)
2018(2005)
2017(3633)
2016(2182)
2015(2410)
2014(2350)
2013(2399)
2012(2437)
2011(2176)
2010(2159)
2009(2009)
2008(2152)
2007(1935)
2006(1647)
2005(1541)
作者
(8307)
(6952)
(6877)
(6603)
(4434)
(3438)
(3232)
(2718)
(2597)
(2525)
(2388)
(2343)
(2342)
(2339)
(2330)
(2222)
(2167)
(2155)
(2004)
(1977)
(1789)
(1757)
(1707)
(1613)
(1605)
(1563)
(1539)
(1514)
(1461)
(1459)
学科
(8691)
经济(8680)
管理(6354)
(5111)
环境(4226)
(4116)
企业(4116)
(4115)
方法(3526)
数学(2956)
数学方法(2894)
(2414)
中国(2171)
(2039)
(2025)
金融(2025)
资源(2004)
(1975)
(1966)
贸易(1966)
规划(1964)
地方(1955)
环境规划(1926)
(1914)
业经(1832)
技术(1796)
(1762)
(1722)
(1592)
银行(1582)
机构
大学(35884)
学院(34661)
研究(14224)
(13061)
经济(12810)
管理(11506)
科学(10367)
(9988)
理学(9936)
理学院(9799)
管理学(9547)
管理学院(9496)
中国(9304)
农业(8256)
(8242)
业大(7970)
研究所(7739)
(7677)
中心(6012)
(5514)
农业大学(5408)
(5389)
(5069)
(4932)
北京(4822)
(4630)
实验(4572)
财经(4501)
(4482)
(4457)
基金
项目(25595)
科学(19206)
基金(18028)
(17182)
国家(17055)
研究(15950)
科学基金(13663)
(10786)
社会(9845)
自然(9574)
自然科(9345)
自然科学(9341)
社会科(9336)
社会科学(9333)
基金项目(9246)
自然科学基金(9140)
(9091)
资助(7832)
教育(6751)
计划(6077)
(6049)
重点(6046)
科技(5877)
(5465)
(5227)
创新(5217)
科研(5155)
(5127)
编号(5075)
发展(4698)
期刊
(13456)
经济(13456)
学报(9850)
(8965)
研究(8831)
科学(6992)
大学(6600)
学学(6362)
农业(6267)
中国(6213)
管理(4004)
(3647)
(3448)
业大(3086)
教育(2805)
(2679)
金融(2679)
农业大学(2628)
(2328)
技术(2285)
科技(2265)
经济研究(2020)
林业(1975)
统计(1905)
业经(1888)
财经(1881)
(1847)
中国农业(1791)
问题(1780)
(1593)
共检索到50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勃  王林桂  李二超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柯浩  王江勇  彭绪运  石和荣  黄郁葱  陈毕生  
将 1 2种中草药按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进行配伍 ,形成 5组复方中草药 ,分别编号为中草药 1~ 5号。将以上中草药添加到杂色鲍幼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中 ,连续喂饲幼鲍 ,饲养 4 7d后 ,测定幼鲍无细胞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溶菌酶(LSZ)活力。结果显示 ,所有添加中草药的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降低 ,中草药 1、5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ACP和LSZ活力 ,而对AKP则起到降低的作用 ;中草药 3、4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LSZ活力 ,却降低幼鲍血淋巴的ACP和AKP活力 ,中草药 2号对ACP、AKP和LSZ活力均有提高作用 ,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太武  李晔  苏秀榕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黄倢  陈扬敏  林建成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正凛  陈建华  吴萍茹  高霞灵  
在自然光周期下 ,分别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的两个季节 ,采用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进行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 5 0d左右培育的小型试验。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附着基上摄食微藻的幼虫及幼鲍生长和存活等有重要的影响 ;对幼虫及幼鲍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在高温长光照下为 70 0~ 12 0 0lx ,在低温短光照下为 130 0~2 0 0 0lx。选用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下先后进行了 3次批量育苗试验 ,获得了与小型试验相同的结果。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严正凛  关瑞章  胡家财  陈晓凤  刘兴  
九孔鲍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鲍养殖品种,研究它的精卵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利血平、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孕酮等5种药物,分别配制不同浓度梯度,对壳长6.0~8.0cm,体重约17.0~25.0g的九孔鲍亲鲍个体注射0.02ml溶液,以研究其催产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效果最好,利血平次之,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和孕酮3种药物在这次的试验浓度中都没有明显效果。设定的4个过氧化氢浓度:4.98×10-6ml/只、3.73×10-6ml/只、2.49×10-6ml/只和1.24×10-6ml/只,均可使雌、雄亲鲍较快地排放出精卵;尤其以4.98×10-6ml/只的浓度催产...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程璐  蔡俊鹏  
从汕尾健生鲍鱼养殖场成鲍养殖水体和消化道中分离筛选到22株弧菌,其中14株来自成鲍消化道,8株来自养殖水体。本文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因子(胞外酶及溶血毒素)的分析比较,同时采用API条带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消化道中除1株溶藻弧菌和3株最小弧菌外,其余均为河流弧菌;而水体中除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各1株外,其他也均为河流弧菌。实验还发现,在5株胞外酶分泌能力最强的弧菌中,只有Sh031株是副溶血弧菌,另外4株(Bh14、Sh02、Sh08、Sh05)均为的河流弧菌。结果显示,无论是养殖水体还是消化道,河流弧菌都应视为一种海水养殖贝类(鲍)的主要条件致病菌,是能力较强的胞外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甘纯玑  管华诗  谢苗  
以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eaquatilis)为原料制备一定纯度的褐藻酸酶,并对影响其降解褐藻胶的条件和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其在Tris-HCl缓冲液中与底物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动力学曲线表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 h之内,在2 h之内达到平衡,酶的剂量和底物的浓度对该平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应2 h之后,添加同数量的酶或者底物发现,产物的反馈抑制只是反应达到平衡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酶的变性失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o2+、Mg2+对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u2+、A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湘  刘建勇  赖志服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父本配3个母本,建立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在4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240日龄时分别对所建36家系个体测量壳长,壳宽与体质量。采用单性状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REML)估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各阶段体质量,壳宽与壳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幼鲍在40、120、180、240日龄时壳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9)-(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严正凛  陈昌生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钟幼平  吴永沛  蔡慧农  郭彩华  郑立盛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 2 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 2 5~ 35 ,在此盐度范围内 ,小规格鲍 (平均壳长 1 .30cm ,平均体重 0 .37g)的壳长日增长为 91 .5~ 1 0 2 .3μm ,日增重为 8.6 0~ 1 2 .5 5mg ;大规格鲍 (平均壳长 2 .6cm ,平均体重 2 .3g)的壳长日增长为 5 6 .30~ 81 .80 μm ,日增重为 1 2 .6 8~ 2 2 .48mg ,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 30~ 35 ,存活率为 97%~ 1 0 0 %。九孔鲍所能忍受的盐度变化范围为 :日渐变幅度 (2 4h内盐度变化 )为 1 6 ;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林岗  许友勤  
在体外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初步了解九孔鲍血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在室温20~22℃下,不同反应时间(30、60、90min)对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吞噬物比例(酵母聚糖与血细胞数量之比为2、5、10)对血细胞吞噬作用有显著影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着吞噬物比例的增大而上升。测定不同温度(10、20、30℃)下血细胞对酵母聚糖的吞噬作用,20℃时血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最高;10℃与30℃时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均较低,但与20℃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证实酵母聚糖颗粒位于血细胞的吞噬体内。在室温20~2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振荣  纪荣兴  颜素芬  陈昌生  钟幼平  姜永华  倪子绵  
对 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 ,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 ,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 2 0面体、大小约为 10 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 ,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 ;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孔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为了解低氧胁迫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变化及机体抗病力变化,将九孔鲍置于不同的溶解氧环境中,观测相关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2.1±1.3)oC,盐度为30.72±0.54,pH值为8.20±0.14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含量由(7.49±0.14)mg/L下调至(2.53±0.16)mg/L后120 h内,平均体质量为(14.25±2.21)g的九孔鲍未见死亡,而每只鲍注射5.0×105CFU副溶血弧菌后120 h内实验鲍的累计死亡率高达91.11%±7.70%,比对照组(11.11%±3.83%)累计死亡率高出80%,血淋巴抑菌清除率下降至(3 340.47%±298.5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