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4)
- 2023(7982)
- 2022(6683)
- 2021(6122)
- 2020(5149)
- 2019(11057)
- 2018(11112)
- 2017(20468)
- 2016(11313)
- 2015(12592)
- 2014(12259)
- 2013(11586)
- 2012(10482)
- 2011(9598)
- 2010(9658)
- 2009(9168)
- 2008(8773)
- 2007(7948)
- 2006(6883)
- 2005(6163)
- 学科
- 济(35903)
- 经济(35852)
- 管理(30878)
- 业(28235)
- 企(24177)
- 企业(24177)
- 方法(12524)
- 学(11815)
- 农(11746)
- 中国(11051)
- 财(10830)
- 制(10396)
- 数学(9598)
- 业经(9427)
- 数学方法(9422)
- 理论(8688)
- 体(8472)
- 贸(7737)
- 贸易(7733)
- 易(7507)
- 农业(7390)
- 银(7333)
- 银行(7299)
- 地方(7144)
- 务(7064)
- 财务(7035)
- 财务管理(7023)
- 行(7004)
- 融(6834)
- 金融(6826)
- 机构
- 学院(155141)
- 大学(151538)
- 研究(57696)
- 济(54777)
- 经济(53405)
- 管理(52372)
- 理学(44410)
- 理学院(43864)
- 管理学(42822)
- 管理学院(42552)
- 中国(41659)
- 科学(38654)
- 农(34296)
- 京(32938)
- 所(31506)
- 研究所(28818)
- 农业(27421)
- 业大(27022)
- 财(26737)
- 中心(25595)
- 江(24952)
- 技术(21534)
- 院(21191)
- 范(20929)
- 财经(20604)
- 师范(20579)
- 北京(20325)
- 州(19706)
- 省(19617)
- 经(18513)
- 基金
- 项目(104560)
- 科学(80204)
- 研究(74731)
- 基金(72799)
- 家(66065)
- 国家(65518)
- 科学基金(54072)
- 社会(44007)
- 省(43674)
- 社会科(41407)
- 社会科学(41401)
- 基金项目(37467)
- 划(36692)
- 自然(36126)
- 自然科(35292)
- 自然科学(35279)
- 教育(35040)
- 自然科学基金(34616)
- 编号(31217)
- 资助(29567)
- 成果(26382)
- 重点(24524)
- 课题(23063)
- 发(22965)
- 创(22257)
- 部(21514)
- 计划(21254)
- 创新(20718)
- 科研(20364)
- 年(19224)
共检索到237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若炎
综合运用辩证方法,在分析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片面性的基础上,对杂种优势的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杂种优势是双向重组方式下对杂种内部基因系统与细胞质及外界环境的整体协调水平在亲本基础上进行再选择的价值体现。杂种优势现象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育种现象和历史现象。
关键词:
杂种优势,辩证本质,基因重组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克农 李泽炳 李成荃
用11个母本(7个光敏核不育材料,4个常规品种)和9个具有一定广亲和性的父本配制99个组合(按NCⅡ设计),根据“程氏指数法”和超父优势指数、竞争优势(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杂种的籼粳分类特性和12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籼/粳杂种为偏籼(66.67%)和籼(33.33%)型,粳/籼杂种为偏籼(91.67%)和偏粳(8.33%)型,籼/偏粳杂种为籼(80%)和偏籼(20%),粳/偏粳杂种为粳(83.33%)和偏粳(16.67%),籼/籼、粳/粳杂种分别全数为籼和粳。籼/粳、粳/籼、籼/偏粳3类亚种间杂种在主要性状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频率和幅度分别为:株高11.111%~16.667%和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四龙 李玉荣 程增书 廖伯寿 雷永 刘吉生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蒙 肖宁 张洪熙 冯彦侠 刘知晓 高勇 戴正元 陈建民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表达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爱芳 张可炜 尹小燕 张举仁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已成为玉米新技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从玉米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深入研究转基因玉米的农艺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以转betA(来自大肠杆菌的胆碱脱氢酶基因)的玉米优良自交系DH4866纯合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杂种优势表现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纯合系植株及其杂交种具有明显提高的耐盐性,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地中转基因植株杂交组合的产量大幅度高于受体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不同含盐量的土地中,来自不同独立转化体的转基因植株多数保持受体自交系的基本特征,但部分农艺性状和特殊配合力出现差异,甚至达到差异极显著程度。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全艳 丛一宁 张培高 徐春霞 王晶 刘丽
【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_(1)F_(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本研究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wan1群)、Y107(Reid群)和MON2(非Reid群)组配6个BC_(1)F_(7:8)群体,分析各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产5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Y46与MON2和Y107与MON2组配的群体,此外Y46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Y107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差异较小。同时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较强,Y107与MON2群体次之,Y46与MON2群体较弱。【结论】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以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组配的群体,其后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较强,Reid×非Reid杂种优势居中,Suwan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建议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尽量选择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以提高玉米产量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贵霞 宋希云 尤明山 刘广田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是可能的。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籽粒胚乳的Zeleny沉淀值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为主,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Zeleny沉淀值,提高小...
关键词:
杂种小麦 胚乳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信 倪中福 陈希勇 刘志勇 黄铁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田保明 王建平 朱家成 文雁成 刘建明
根据加性 -显性模型 ,利用 15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的F1及其亲本 ,预测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F1杂种优势较强。优势强的组合 ,其基因型值较高 ;反之 ,则低。因此 ,可以利用基因型值结合杂种优势评价组合。 15个组合中 ,A3×R3最好 ,其F1群体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均最高 ,而且基因型值很高 ,A2 ×R4 次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仲齐 薛俊 金凤媚 白艳玲
以4份抗裂番茄为母本,3份易裂番茄和1份抗裂番茄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4的杂交组合,研究8个亲本和16个F1的裂果特性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分析它们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易裂基因型的果皮较薄,抗裂基因型的果皮普遍较厚,但也有果皮薄而抗裂能力强的基因型。裂果特性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势的方向在不同组合间有很大的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对杂种后代的抗裂时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利用结构特征改良番茄抗裂能力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 裂果 果皮结构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松义 高春阳 胡日生 朱列书
以自育的3个烤烟胞质不育系和4个国内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3×4=12个杂种,研究烤烟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正向离中优势最多的是单叶重,100%组合的正向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反,叶数没有一个组合具有显著的离中优势,株高、叶长和节距均有33.33%组合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具有8.33%~25.00%组合的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农艺性状平均有16.67%组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较多的为单叶重,有75.00%组合的超高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数和叶长宽比均无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他农艺性状有8.33%~16.67%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峥 刘振威 孙丽 杜晓华 周俊国
对31个南瓜自交系(亲本)和127个杂交组合(F1)进行了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在31个自交系中,果实的单瓜质量、纵径、横径、肉厚、固形物含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分别为396、456、467-1、467-1、旋复。在127个杂交组合中,北观×长2的单瓜质量、果实纵径和肉厚的特殊配合力在全部杂交组合中均为最高,横径、固形物含量特殊配合力最高的分别为042-1×467-1、009-1×467-1。另外,供试的南瓜杂交组合(F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明显。在85个杂交组合中,单瓜质量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为正值的分别为41,27个,占全部杂交组合的49%和32%;果实纵径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为正值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强 李丁 乔文臣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赵明辉 赵凤梧 李会敏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春小麦材料不具有Rht1和Rht2基因,有Rht8矮秆基因的16份,具有矮秆基因(Rht1、Rht2、Rht8)的衡观35与携带Rht8矮秆基因的春小麦材料杂交F1降秆作用最明显,达25.5%。具有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的衡观35与携带vrn-A1基因的春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